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和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龋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牙本质再矿化策略不适用于通过酸蚀和冲洗以及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形成的混合层内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仿生再矿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同方法,它试图用液体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前体颗粒回填脱矿牙本质胶原,这些颗粒由非胶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稳定。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保护牙本质界面不受水解和酶降解的影响,对粘接修复体的寿命至关重要。近年来,以诱导磷灰石在胶原纤维间和纤维内沉淀,仿生类似物相关研究用于混合层再矿化。再矿化策略取决于剩余的矿物质含量。在部分脱矿的牙本质中,残留的磷灰石微晶充当钙和磷离子沉淀和晶体生长的成核位点(“自上而下”再矿化)。在没有微晶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如酸蚀牙本质)中,有必要使用非胶原蛋白类似物辅助的矿物纳米前体(“自下而上”再矿化)。

  • 标签:
  • 作者: 李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8期
  • 机构: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 简介:<正文>检验科通过加强实验室内部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即室内质控)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通过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的空间质评活动来检验本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是,非实验室因素导致检验误差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很难发现﹐使检验结果失去客观性。目前,大多数医院住院病人的标本采集都由临床护士来完成。因此.护理工作在保证检验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工作;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使用全自动凝血检验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采血量、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对等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标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输液的采血部位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是否空腹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等检验前采集环节均会对其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准确度。

  • 标签: 凝血检测 检验前 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数据准确性提供保证。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L市某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同年龄段临床确认的健康人群54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肘部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静脉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标本(p<0.05);立即送检的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放置超过3h的血液样本(p<0.05);当放置温度不同时,室温放置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同样高于冷藏放置的血液样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样本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放置温度会影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值,推荐静脉采血后在室温下立即送检,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脱敏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38例,患牙68颗,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对照组应用氟化物脱敏;对两组患者脱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远期总有效率为97.06%和85.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2%和60.61%,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朗真牙齿脱敏剂对牙本质过敏症更为有效,近远期疗效显著。

  • 标签:     牙本质过敏症 脱敏药物 朗真牙齿脱敏剂 氟化钠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相关优化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5月至8月各科室收集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有50份标本质量不合格,占了总标本数的5%。其中,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标本量不足与抗凝不全、取血试管不合理以及其他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6%、20%、18%、14%、12%、10%。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致使血液样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原因中,有些是可避免的,故各科室必须逐步完善血液标本的控制体系,针对各种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以最大限度提升血液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

  • 标签: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于2021.8-2021.12实施PDCA循环管理,设置为实施后,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2021.1—2021.7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其设置为实施前,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对比实施前后不合格样本率。结果:实施后的不合格样本率(0.10%)相比实施前(0.28%)要少(P

  • 标签: PDCA循环 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痰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痰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必须保证痰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儿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 痰培养标准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近年成为提高牙本质粘接质量的研究热点。NTAPP能通过改变牙本质表面性质促进粘接剂渗透及聚合、促进胶原交联以及改变牙本质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改善牙本质粘接质量。本文就NTAPP于牙本质粘接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本质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本质 牙黏合 表面特性 等离子气体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粘接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选择粘接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2.21±8.27)岁。患者因治疗需要拔除50颗完整无龋人离体第三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B、C、D、E组,每组各10颗。A组采用全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B组采用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C组采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D组采用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E组采用全酸蚀处理+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树脂粘接操作,每组牙可以切割出60个牙本质-树脂条,按照储存时间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30个,分别在人工唾液中储存24 h及12个月后,切割制作试件,测试每个试件的粘接强度,并用体视显微镜分析试件的断裂模式,并比较5种牙齿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断裂模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A组、B组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73±2.56)MPa、B组(31.42±9.17)MPa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均大于C组(22.22±5.67)MPa、D组(25.04±1.87)MPa、E组(24.54±2.09)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储存24 h后的粘接强度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储存12个月后的粘接强度比较,B组(30.56±2.54)MPa>A组(28.35±3.25)MPa>D组(24.91±6.46)MPa>E组(20.18±3.08)MPa>C组(17.43±1.28)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E组储存12个月后粘接强度均小于储存24 h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D组储存12个月后粘接强度与储存24 h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试件分别储存24 h、12个月后,混合断裂的数量始终最多,每组断裂结构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与全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牙本质粘接强度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粘接强度最低。随着时间推移,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仍然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粘接强度下降最明显。

  • 标签: 粘接剂 牙本质 粘接强度 断裂模式 储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实践策略及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为:住院患者(共125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0月)、回顾性研究;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标本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再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气病是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发生障碍,形成了湿、痰、水、饮的疾病。本文从张仲景的《伤寒》入手,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治疗水气病的理、法、方、药。依据《伤寒》将水气病的治疗方法归纳出温阳利水、解表利水、化气利水、和解少阳、清热利水、攻逐水饮、降逆散水、滋阴利水、清热泄湿十法。张仲景治疗水气病的方法沿用至今,为水气病的证治拓宽了思路。

  • 标签: 张仲景 水气病 《伤寒论》 《黄帝内经》 治疗大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与DGI-Ⅱ型相符,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结论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DSPP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牙本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 移码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疼痛性疾病机制复杂,但终究是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分析、诊断疼痛性疾病的过程就是检查疼痛感觉神经系统损伤和病理改变;治疗疼痛性疾病无疑是纠正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

  • 标签: 疼痛性疾病 疼痛感觉神经系统 定义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