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力心肌成形术主要是指将带蒂(含神经及血管)的背阔肌引入心包包裹心脏,并对其施以同步电刺激,使其与心脏同步收缩以达到辅助心肌收缩,改善心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式。使背阔肌由Ⅰ型纤维向耐疲劳的Ⅱ型纤维转化,增强其耐疲劳是这种技术的前提。此术主要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

  • 标签: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骨骼肌 心功能分级 背阔肌 心脏移植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中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选病人在术前的评分同术后相比,出现显著降低,且后凸角同术前相比,也发生明显缩小。病人术前术后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并无重型并发症、脊髓受压以及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脊柱骨折,选择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其具有预后良好、椎体恢复较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以及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等优点。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后凸成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8例OVCFs患者纳入观察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进行匹配分组,分为PVP联合组(调整手术床过伸20°~30°,如体位复位失败,依术前终板压缩程度双侧穿刺针反向撬拨,推注骨水泥)和PKP组(术前不调整手术床,穿刺后置入球囊并双侧扩张,推注骨水泥),每组各34例。术前拍摄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腰背功能。术中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第2天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Cobb角、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骨水泥是否渗漏、记录VAS评分,术后3个月记录ODI评估患者腰背功能。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统计患者治疗费用及再骨折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PVP联合组手术时间[(42.7±5.9)min]、透视次数[(20.0±3.6)次]、治疗费用[(19 153±601)元]均优于PKP组[(67.4±7.3)min、(30.1±5.9)次、(27 496±66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9、8.46、54.12,均P<0.001)。Cobb角: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PVP联合组(10.7±4.5)°、PKP组(13.4±3.8)°]较术前[PVP联合组(17.0±5.1)°、PKP组(16.7±5.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1、5.61,均P=0.001),且PVP联合组较PKP组恢复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09)。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VAS评分[(3.9±1.5)分与(4.1±1.6)分]较术前[(6.9±1.1)分与(7.1±0.9)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8.88,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0)。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ODI(0.315±0.068与0.319±0.077)较术前(0.574±0.066与0.553±0.07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4、14.16,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3)。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2)。PVP联合组术后因外伤引起再骨折1例,PKP组无再骨折。结论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和PKP均可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后凸畸形。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在手术时间、对医患放射线伤害、治疗费用方面更有优势且矫正畸形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 穿刺针撬拨复位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可行和疗效。方法对33例单侧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在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随访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3例术腔填塞时有耳鸣,取出填塞物后即恢复正常。术后2周去除外耳道填塞物后,27例移植片色泽正常,生长好,4例血液供应稍差,2例移植片下缘有裂隙,经对症处理后,移植物全部存活。随访至术后1年,鼓膜生长良好28例,占85%;2例半年后再发生鼓膜穿孔,但鼓室内干燥;1例移植的鼓膜穿孔后再流脓;1例移植物内陷,经咽鼓管吹张后好转;1例鼓膜内陷较明显,听力无改善。术后1年纯音测听语频区气骨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10dB者9例,占27%;缩小15—20dB者14例,占42%;缩小25~30dB者6例,占18%;无变化4例,占12%。结论慢性化脓中耳炎可行鼓室成形术。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加强抗感染,正确放置移植物并防止其感染;避免不愈合及胆脂瘤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病例共473例,男182例,女291例;年龄67~95岁,平均76.9岁,共手术577个椎体,术中使用C型臂机透视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及CT,记录穿刺失败的解剖位置。分析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73例患者一共577个椎体,穿刺失败42例,42个椎体,穿刺失败率7.3%,其中椎弓根型8例,终板型8例,椎体外侧壁型16例,椎体前壁型10例。结论预防穿刺失败出现的关键是熟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规范透视,手术操作标准熟练,术中C型臂机多方位检测,能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失败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8例,接受后凸成形治疗的42例。在术后,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对疼痛镇痛药的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中(随访时间为9个月)椎体成形术组的视觉类比评分术前的7.4到术后的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2.2到术后0.6,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到术后1.7。后凸成形术组的视觉类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3。因此,椎体成形术组和后凸成形术组都能对患者椎前中柱高度进行恢复,后凸成形术组效果更加明显且无一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对镇痛药的依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椎体成形术相比,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用椎体成形术,研究组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研究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参照组,FDIP评分高于参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椎体成形术,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与生活障碍,减轻疼痛感,缩小后凸Cobb角。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02、4.87,P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 标签: 中耳炎,化脓性 鼓室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分析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三尖瓣手术术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的所有孤立三尖瓣手术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10 023例患者,其中三尖瓣成形组(TVP组)4 749例、三尖瓣置换组(TVR组)5 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孤立三尖瓣成形及置换的合并院内病死率分别为8.4%对9.9%, OR=0.64(0.44, 0.93);随访3个月以上病死率13.9%对16.1%,OR=0.91(0.49,1.69);起搏器置入率7.9%对26.4%,OR=0.24(0.21,0.30);院内卒中率14.4%对10.3%,OR=1.41(0.98,2.04);院内肾衰竭率12.4%对15.6%,OR=0.81(0.72,0.92)。结论与三尖瓣置换相比,孤立三尖瓣修复术与更低的院内病死率、肾功能衰竭和起搏器置入术相关,远期病死率及院内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二者均可作为选择的情况下,推荐三尖瓣修复术。

  • 标签: 孤立性三尖瓣手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置换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对冈上肌腱撕裂Ⅱ型肩峰患者修补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外伤冈上肌腱撕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7例,所选患者为Ⅱ型肩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肩峰成形组(24例)和非肩峰成形组(23例),比较术前术后两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肩峰成形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分别为(32.8±5.3)分、(71.9±5.5)分、(81.5±5.7)分,与非肩峰成形组的(32.3±4.4)分、(71.6±5.5)分、(82.8±5.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4、0.164、0.832,均P>0.05)。肩峰成形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ASES评分分别为(39.1±5.6)分、(75.4±5.6)分、(82.8±4.9)分,与非肩峰成形组的(40.0±4.9)分、(77.8±3.9)分、(83.1±5.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4、1.704、0.263,均P>0.05)。肩峰成形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UCLA评分分别为(9.1±3.2)分、(29.3±2.9)分、(33.9±1.5)分,与非肩峰成形组的(10.1±3.2)分、(29.5±2.0)分、(33.2±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0.311、1.371,均P>0.05)。结论对于外伤冈上肌腱全层撕裂的Ⅱ型肩峰患者,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中不进行肩峰成形同样能够取得可靠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肩峰成形 冈上肌腱 肩袖损伤 肩峰撞击综合征 临床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等指标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在脊柱骨折治疗中优先选择。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研究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采用V-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跟腱断裂,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手术病例共计14例,1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10年,平均5.2年,疗效优10例(83.3%),良2例(16.7%),优良率达100%。结论V-Y腱成形术疗效佳,可以作为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的优选术式。

  • 标签: 腱成形术 陈旧性跟腱断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