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

宋喜海

七台河七煤医院有限公司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spinalfractures.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ourhospital80casesofosteoporoticspinalfractures,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andwererandomlypidedinto2groups(n=40),respectivelywith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treatment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2groupsofpatientsaftertreatmentwererecovered,no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heuseofkyphoplastyintreatmentofpatientswithanteriorcolumnheight(81.2+12.3)mm,columnheight(83.5+12.6)andmmactivityscore(1.3+0.23).Thecurativeeffect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intreatmentofpatientswith(74.2+11.3),mm(76.3+11.8)mm,(1.5+0.4),(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for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spinalfracturesissatisfactory,butthekyphoplastyhasamoresignificanteffect.

Keywords:Vertebroplasty;kyphoplasty;osteoporoticspinalfractures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是老年人[1]。老年人的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造成骨折[2]。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手段有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这2种方法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比较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80例患者,观察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以及常规化检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症。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有50例,双椎体压缩骨折的有23例,三椎体压缩骨折的有7例。将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40),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52~84岁,平均(64±3.30)岁,病程为25~122d;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50~85岁,平均(65±4.21)岁,病程大约为20~140d。2组患者的患病症状均为在脊柱部位有疼痛感,不能碰触。2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对照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方案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透视下确定双侧的进针的位置,做下标记。然后在椎体的前1/3处进行穿刺,将空心的导管插入到穿刺的部位,并且在导管内注入造影剂,最后在确保没有造影剂外渗的情况下把经过特定比例混合的骨水泥粉末注入到损伤的椎体内,要根据椎体的部位调整注入的骨水泥的量[3-4]。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主要是运用球囊推入到建立好了的中空的通道里,然后在外界使用压力表,将造影剂注入到球囊里,球囊就会不断的扩张,对周围部位的骨质进行挤压,恢复到原先的高度。在记录好压力和容量的数值后,将球囊和造影剂取出[5]。2组患者治疗后均需进行术后的常规化的处理,避免产生感染和一些术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前柱和中柱的高度需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疼痛药物的天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在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比较[6]。患者的疼痛能力和活动能力均使用评分机制。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均令人满意。2组患者椎体的高度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发现有术后的副作用产生。研究组患者在前柱高度、中柱高度以及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于老年患者的一种骨科疾病。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患者腰部和背部出现严重的疼痛,并且疼痛的程度不断加重同时脊柱出现部分的畸形[7]。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让老年患者在卧病的情况下辅助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疗效不明显,而且长期卧床缺少必要的锻炼导致老年人的骨质更加疏松,手足感到无力,并且心理积郁,影响了治疗效果[8]。

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医学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这2种手术方案均具有一般微创手术共同的优点,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是在患者椎体的前1/3处进行穿刺。然后利用空心导管注入造影剂和骨水泥粉末,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研究显示[8],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要显著高于椎体成形术,主要是因为后凸成形术能够精准的透视并且定位,而且使用的是球囊灌注骨水泥粉末,不会造成外渗以及患者身体的不适,实际应用比较符合患者的需求。

总之,在医学临床上,运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够使患者康复,但是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更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浩,李元,李锦军.等.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5(10):773-777.

[2]薛素民.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0,22(2):79-80.

[3]刘志刚,李建芹,李琦军.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8):2784-2785.

[4]欧军,卢政好,李平元,等.改良式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外渗[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03):149-150.

[5]许少健,黄永明,石宇雄,张葆青,刘金文.经皮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23(10):123-124.

[6]杨孙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应用阿仑膦酸钠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4):537-538.

[7]李健宁,曾荣,刘双意.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22(15):809-810.

[8]杨建平,王黎明,孙强,等.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31(11):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