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期,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现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聚集了公众最关切的目光。随着近年来各地频发的灾害消息呈现在大众面前,广泛推广院急救培训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院前急救 培训现状 调查 事故现场 地震灾区 急救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市学龄儿童饮食行为现状。方法对327名学龄儿童的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6名儿童中,158名(53.38%)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排列3位的饮食行为问题为挑食(56.08%)、只吃几种食物(47.97%)、饮食量易受环境影响(46.96%)。不同儿童年龄、抚养人不同文化程度、抚养人喂养知识是否缺乏、是否允许儿童吃饭时有其他行为者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P<0.05)。结论某市学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现状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衡阳市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急救态度现状,为制定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3-5月选取22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人中仅25.5%的教师参加过急救培训;医学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的急救知识正确率在抢救黄金时间、CPR按压位置、CPR按压频率、CPR按压与通气比、止血、判断脊柱外伤、搬抬脊柱外伤病人、固定骨折病人、气管异物阻塞、玻璃入眼、鱼刺卡喉、烫伤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背景教师救助陌生人的意愿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P<0.05)。结论:高校教师院急救知识状况不容乐观,要在转变公众急救观念的基础上从自救互救技能层面加强对高校教师作为“第一反应人”的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

  • 标签: 高校教师 急救知识 急救意愿 第一反应人
  • 简介:背景:目前评估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医生总是习惯以客观指标为参考标准(比如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资料)来评价手术的成功与否,而很少从患者自身主观满意度出发来评估疗效。目的:分析影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可能因素。方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98例,男性5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为27.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7.5个月,随访调查所有患者对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满意度,对可能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随访时间、性别、患肢、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术后运动水平、术后膝关节IKDC评分)与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影响作用。结果与结论:(1)98例患者均获随访,72%的患者对手术愈后表示满意,28%的患者表示不满意。(2)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素质、经济状况、术后运动水平和IKDC评分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果提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良好的术前沟通,心理辅导和合理的康复计划都可以提高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病人满意度 关节镜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压疮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院压疮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压疮风险评估、治疗监控表》统计数据,利用调查问卷和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120例院压疮进行调查。结果61岁以上的人群为压疮高发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照顾者及家属严重缺乏压疮相关知识是导致院压疮主要原因,其患者为35.8%;照顾者为49.2%;家属为94.2%。结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社区压疮的发生,同时对慢性病人加大护理力度以减少院外压疮的发生。

  • 标签: 院外压疮 相关因素 现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广大市民对襄阳市急救中心工作的各项工作的满意率,了解襄阳市急救中心目前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和完善工作的方法。

  • 标签: 院前急救 满意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腹泻患者就诊的腹泻时间。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1年8月肠道门诊收治的100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自制腹泻时间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归纳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100例腹泻患者中,腹泻24小时以内就诊占67.00%,腹泻24-48小时就诊占17.00%,腹泻48-72小时就诊占9.00%,腹泻72小时以上就诊占7.00%;腹泻1-3次就诊占42.00%,腹泻3-10次就诊占47.00%,腹泻10次以上就诊占11.00%。结论: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腹泻后能够及时就诊,但仍有少数患者在腹泻长时间后才就诊,同时许多患者腹泻次数较多,需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重视。

  • 标签: 腹泻 时间 调查
  • 简介:摘要阴阳两纲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寒、热”为阴阳之两端。阴阳的相对性是“红痛”寒热辨证的分层认识的基础,“红、痛”程度一致是阳中之阳,“红、痛”程度相离是阳中之阴;阴阳的对立统一辩证法可使复杂的病理产物寒热辨识简单化;阴阳相根相制有助认识寒热真假的本质和表像。

  • 标签: 八纲辨证阴阳理论寒热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金阊区学龄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龋齿流行病学的调查法,对2004年至2008年苏州金阊区“六一”体检中的22744名2~7岁的学龄儿童进行龋齿调查分析。结果22744例2~7岁的学龄儿童中患龋人数为7228例,患龋率为31.78%,总龋齿数为56167颗,龋均为2.47。结论2004年至2008年每年的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患龋率2~5岁有明显上升,而到6~7岁呈高峰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及龋均逐年上升,因此需加大力度提高和加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实施。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龋齿 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普通内科护士的差异。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对济南市120名院急救护士和120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急救护士情绪耗竭、去人格化高于国内常模,已婚者情绪耗竭程度高于未婚者,工作10年以上者职业倦怠水平显著提高;与内科护士比较,情绪耗竭程度显著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急救护士职业倦怠高于国内常模和内科护士,且倦怠水平随着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显著提高。

  • 标签: 护士/心理学 厌倦 职业性 急救
  • 简介:摘要:主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创伤的院急救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出有关创伤院急救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总结创伤院急救与护理的有关经验,发泄医护人员的院急救意识和急救人员的是提高病人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分析有关因素的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科室近两年来的创伤院急诊病例进行分析,以病人的主要损伤部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以及救护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主要分析因素,为具体分析创伤院急救的重要影响因素提供了数据基础。分析结果,在近百余例的创伤院急诊病例中,重症受伤病人占七成比例,轻中度受伤病人占三成比例,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在20分钟内的情况占六成以上,所用时间大于20分钟的情况占四成以上,可见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与病人最终的伤残情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护理对策与结论,为有效降低病人的伤残率与致死率,我院应积极培养急救医护人员的创伤院急救意识,不断学习与急救有关的理论知识,夯实急救技能,同时政府应积极改善交通情况,为急救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取2011-2013年幼儿园集体儿童体检记录,了解3年间辖区内集体儿童体检状况变化趋势,为今后集体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每年3-6月对辖区内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体检,按照WHO相关评价标准对肥胖、贫血、龋齿评价与诊断。结果2011-2013年的肥胖检出率基本持平,无显著性差异(χ2=5.47,ρ>0.05);贫血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χ2=34.81,ρ<0.01);龋齿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χ2=75.22,ρ<0.01),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均显示2011-2013年间有显著性差异(一级χ2=9.83,二级χ2=84.82,ρ<0.01;三级χ2=8.03,0.01<ρ<0.05)。

  • 标签: 集体儿童 体检 儿童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玉环县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为做好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环县随机抽取的八所幼儿园3365例7岁以下儿童采用直视检查法进行口腔患龋情况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65例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8.69%,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镇儿童患龋率高于农村。结论让家长及托幼机构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幼儿园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维系儿童一生的口腔健康。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患龋率 口腔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层次护生实习的心理状态,以帮助临床实习护生减轻心理压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大专的146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其中,大专71人,本科75人。结果不同层次护生的社交焦虑、抑郁及自尊、专业自豪感等放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层次的护生在实习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本科生的心理状态及社交恐惧情况显著高于大专学生,但其专业自豪感较低。

  • 标签: 不同层次护生 实习前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住院接受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的发病程度,从单因素、多因素两个层面针对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组织类型、血清白蛋白水平等诸方面对贫血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32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贫血发生率53.5%。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的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女性患者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Ⅲ、Ⅳ期患者的贫血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手术方式贫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的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低于35g/L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数比(OR)26.422,95%可信区间(CI)5.716~122.129]、血清白蛋白(OR4.987,95%CI1.840~13.514)、病理分期(OR4.590,95%CI1.488。14.163)、手术方式(OR9.440,95%CI2.313~38.535)是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贫血的发生与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分期等因素有相关性。高龄、营养不良、全胃切除、中晚期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 标签: 贫血 胃癌 辅助化疗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