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前初筛ALT影响血液报废率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献血前初筛ALT影响血液报废率的调查

文净平唐宏波

文净平唐宏波(四川省广安市中心血站638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献血者献血前使用干化学法快速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献血前未进行快速初筛ALT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献血前使用干化学法快速初筛ALT,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的差异性。结果在献血前使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后,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显著降低。结论献血前对献血者初筛ALT能有效的排除因复检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最大限度保留献血者,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关键词】献血前;初筛ALT;血液报废率【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22-01ASurveyoftheEffectofPreliminaryScreeningofALTBeforeBloodDonationonBloodScrapRateWenJingpingTangHongbo(BloodCenterofGuang'anSichuanGuang'an6380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hedrychemistrymethodforrapidscreeningof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beforeblooddonationonbloodscraprate.MethodThebloodscrapratecausedbyinpidualunqualifiedALTofbloodsamplesfrom2012Juneto2014JuneusingdrychemistrymethodforquickscreeningofALTbeforeblooddonationiscomparedtobloodsamplesfrom2010Juneto2012MaywithoutscreeningofALTbeforeblooddonation.ResultsThebloodscraprateofbloodsamplesusingdrychemistrymethodforALTscreeningbeforeblooddonationdecreasedsignificantly.ConclusionTheuseofdrychemistrymethodforrapidscreeningofALTbeforeblooddonationcaneffectivelydecreaseThebloodscrapratecausedbytheunqualifiedreexaminationofALT.ScreeningofALTbeforeblooddonationcanmaximizetheretentionofdonorsandavoidbloodwasteandeconomiccost.Keywords:screeningbeforeblooddonation;ALT;bloodscraprate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已成为一种献血新常态,随之新的标准和规范也相继颁布。卫生部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1.9条款明确规定: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本文就我站未开展ALT初筛与开展ALT初筛献血后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的差别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本站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分为2组。未初筛组为2010年6月-2012年5月的献血者标本共33658份,初筛组为2012年6月—2014年5月的献血者标本共31653份。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规定要求。

1.2设备材料献血前快速初筛使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的谷丙转氨酶测试条(干化学法)。献血后使用深圳爱康电子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酶免试剂盒。

1.3方法用微量吸管吸取30ul的无气泡的末梢血,滴加到测试条加样区中央,然后将测试条放入干式生化分析仪测试槽中,仪器将自动检测约2分钟后显示ALT结果值。献血后对血液标本使用速率法进行复检ALT。两者判断标准均是ALT≤40U为合格。

1.4统计方法用x2检验方法判断未初筛组与初筛组单项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率有无差异。

2结果经过对未初筛组33658份标本与初筛组31653份标本的ALT不合格报废率的比较与分析,其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6月-2012年5月献血前未实行ALT初筛其单项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为9.43%,2012年6月-2014年5月实行ALT初筛其单项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为0.37%,两者血液报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讨论ALT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影响ALT的因素也很多,一些病理性因素如肝炎、脂肪肝、肝坏死、心肌炎、肾炎等和非病理性因素如体重增加、饮酒、药物、大负荷的运动以及感冒、疲劳等均可造成ALT增高[1]。ALT是一个非特异性指标,尽管国内外对献血者是否进行ALT筛查有较多争议,但有资料表明,ALT筛查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之前可以降低29%~30%的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2]。因此ALT检测对于降低输血风险,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卫生部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施行之前,大多数采供血机构未开展ALT初筛查,导致因ALT复检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比例很高,ALT不合格成为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负面影响较大,极大挫伤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影响固定献血人群的数量,是困扰行业的一个难题[3]。因为方法学的改变,应用干化学法对无偿献血者在采血前进行初筛ALT,可大大降低采血后单项ALT的报废率,很好地节约采集和检验成本,同时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充分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本文针对ALT筛查前后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明显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由于ALT是一项非特异性血液检测指标,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所以工作人员应从各个环节来采取措施以减少血液ALT不合格报废率。首先在征询过程中,应加强问诊,对饮酒、服药、过度疲劳、感冒等情况让其暂缓献血,告知其适当的献血时机,下次筛查时可能就合格了,从而保留了献血者,避免了血液浪费。其次,在筛查ALT时,应特别注意加样时不能让毛细吸管接触到测试条加样区、标本量应控制在25~35ul、测试条加样完成后要在30秒内放入仪器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采血完成后所留取的标本,要及时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并避免标本溶血,确保复检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献血服务,让献血者知晓献血前注意事项,以便在献血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血液报废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1]吴荣桂,卢春柳.广西血站2002~2005年ALT、HBsAg、抗-HCV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1):63-64.[2]孙洁,孟妍,马庆.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意义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4):331-333.[3]任会莹,杨少玲,王云强,等.秦皇岛市有效降低ALT报废率的探索[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41.[4]吴敏,朱荐,何亚琴.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用于ALT快速初筛的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469-475.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