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节能医院的创建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当前医院后勤管理部门所面向的重要工作,同时也需要在各部门齐抓共管中进行协调统一的安排,使各实施环节得以有效对接与科学管理,从而既能促进节能医院的高效运行,也能进一步推进其良性健康的发展。为此,通过多措并举,节能降耗,对创建节能医院进行经验探讨与分析,希望可以为推动我国的医疗事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节能型医院 多措并举 经验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在进行园林施工时,要注重深入落实环保、节能的理念,时刻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应用节能技术,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中更加重视节能,便可积极运用太阳能,提供更多的电能,不仅满足施工所需,还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应设计完好的施工方案,积极发挥出节能技术的作用,并注意利用污水或者雨水,浇灌园林中的植物,便可做到节能,实现环保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园林施工的环保性能。

  • 标签: 园林施工 节能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周围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80例初诊时拟诊为周围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在诊断周围肺癌中的效能,以及灌注参数的特点。结果80例初诊时拟诊周围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46例,非肺癌34例(肺结核10例,炎性病变24例)。动态增强CT诊断周围肺癌的灵敏度93.5%、特异度97.1%、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91.7%,均高于平扫CT。在鉴别周围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时,在10 s时肺癌的CT净增值多<20 HU,20 s时通常>20 HU,至140 s时CT净增值最高,之后开始降低;肺结核不强化或弱强化,CT净增值<20 HU;肺炎性病变的CT净增值在10、20、80 s时均>20 HU,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周围肺癌患者的血流量及表面渗透性均高于非肺癌患者(t=2.754,P=0.012;t=3.021,P=0.005),而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均低于非肺癌患者(t=2.131,P=0.038;t=4.610,P=0.001)。结论动态增强CT是对周围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CT平扫 动态增强CT
  • 简介:摘要:体外反搏是一种成本低廉、绿色安全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通过增强血流切应力,改善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等作用,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脏疾病再次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心血管物理治疗新手段,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提高护士处理应急事件能力。目前对EECP的研究颇多,本文对EEC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综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体外反搏 护理
  • 简介:摘要模拟器对体积有严格要求限定,为了进一步推动模拟器平视显示系统集成,必须提出新的方法来产生静电MEMS驱动器所需的高电压,以满足模拟器平显系统的体积和功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拓扑结构耦合电感,它可以将3.7V的电池电压转换为150V到300V的输出电压,适用于便携式应用中静电驱动MEMS的输入电压。

  • 标签: MEMS 耦合电感
  • 简介:我院自1993年开展CT检查以来,运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6527例次,其中运用离子含碘造影剂行CT增强扫描4403例次,无一例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离子型造影剂 CT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强化方案和常规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6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注射时注射流率为3ml/s,观察组患者在注射时的注射流率并非匀速,其依次为4、2、1ml/s。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扫描后,与常规增强扫描相对比,应用平台强化方案对患者进行扫描,平台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的结果,在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上,与其相比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平台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可以有效的满足临床上对该病变的诊断需求,也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临床依据。

  • 标签: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 平台型强化方案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混合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和增强CT/磁共振成像(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CT/MRI)中增强模式的差异并探究影像学与影像学、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对CHC检出的提示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5例病理确诊的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在CEUS和CECT/MRI中增强模式进行比较。联合病灶在CEUS和CECT/MRI中的差异性增强模式、影像增强模式与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性表现以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用于CHC检出。结果病灶在CEUS上表现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62.9%和37.1%;在CECT/MRI上表现为HCC、ICC及CH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48.6%、31.4%和20.0%。12例直径≤3.0 cm病灶在CEUS表现为H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100%,在CECT/MRI表现为HCC和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91.7%和9.3%;23例直径>3 cm病灶在CEUS表现为HCC和IC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43.5%和56.5%,在CECT/MRI表现为HCC、ICC及CHC增强模式的比例为26.1%、43.5%和30.4%。以CEUS和CECT/MRI增强模式不一致、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不一致、AFP和CA19-9同时升高作为提示性诊断信息,78.6%的患者至少符合上述3种差异性表现中的1种。结论CHC在CEUS及CECT/MRI中的增强模式具有差异性。随着病灶直径增加,CHC在增强影像中的表现均由类HCC转变为类ICC或CHC。联合CEUS和CECT/MRI差异性增强模式、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性表现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表现有助于提高CHC的检出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混合型肝癌 增强CT 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肺癌的CT增强幅度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50例周围肺癌,其中鳞癌16例,腺癌1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9例,大细胞癌6例,对增强幅度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3.0mL/s的速率,注射100mL对比剂,分3个时间段测量病灶兴趣区的密度变化,以其峰值减去平扫时的平均CT值,即得出其增强幅度.结果50例周围肺癌的增强幅度为39.5HU±15.8HU,其中鳞癌增强幅度为39.1HU±15.4HU,腺癌增强幅度为42.1HU±16.7HU,小细胞未分化癌增强幅度为37.2HU±11.3HU,大细胞癌增强幅度为35.8HU±8.1HU.结论周围肺癌的增强幅度与其病理类型无关.

  • 标签: 肺癌 周围型 CT增强 病理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因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接用康惠尔增强透明贴,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患者。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5.3%,显效23.3%,有效23.3%。对照组:治愈率23.1%,显效率38.5%,有效率34.6%,无效率3.8%。结论康惠尔增强透明贴是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起效快捷,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 标签: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 治疗组 静脉炎 硫酸镁湿敷 对照组 安全可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肺肿块患者,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诊断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2.98%,特异度为53.85%;MRI诊断灵敏度为75.47%,特异度为58.82%;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0.00%;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肺肿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周围肺肿块良恶性判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MRI诊断 周围型肺肿块 临床价值
  • 作者: 余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周围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肺癌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分别采取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CT平扫检出率为83.75%,CT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7.50%,CT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周围肺癌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准确率高,可以很好的检出疾病,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动态增强扫描;周围型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留置针留置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54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接受Y留置针留置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普通针留置。对比穿刺基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血液回流污染率、针刺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留置针留置效果较为理想,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大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Y型留置针 普通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增强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选取78名冠心病康复治疗患者参与实验,以抽签法区分组别。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康复,观察组(39例)进行常规康复+增强体外反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有所提升,LVESd、LVEDd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增强体外反搏效果显著,能够提升疗效,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成像(contrast enhanced energy spectrum mammography,CESM)、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不同乳腺癌分子分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6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分子分分为Luminal A组(n=41)、Luminal B组(n=69)、Her-2过表达组(n=32)、三阴性组(n=20),均行CESM、DCE-MRI、DWI检查,比较4组CESM影像特点及流入率(wash in rate,WIR)、最大强化程度(maximum enhancement,M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ADC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SM影像特点与乳腺癌分子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MRI相关参数评估乳腺癌分子分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4组钙化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4组肿块直径、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强化、腋下淋巴结肿大特点及ME、TTP、WIR、ADC有显著差异(P<0.05);钙化与乳腺癌分子分无相关性(P>0.05);肿块直径、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强化、腋下淋巴结肿大与乳腺癌分子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WIR联合ADC评估三阴性乳腺癌的AUC为0.898(95% CI:0.846~0.950),准确性为82.65%,cut-off值为0.653;ME评估Luminal B乳腺癌的AUC为0.678(95% CI:0.591~0.765),准确性为72.10%,cut-off值为0.442;TTP评估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AUC为0.773(95% CI:0.691~0.855),准确性为73.45%,cut-off值为0.469。结论CESM、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分子分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有望应用于评估乳腺癌分子分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在富细胞子宫肌瘤(CU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3例,其中富细胞16例,普通55例,退变型32例。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瘤的DCE-MRI定量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间隙容积分数(Vp)],统计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对CUL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CUL的Kep、Ktrans、Vp参数高于普通和退变型子宫肌瘤(P<0.05)。CUL诊断结果:Kep中位数诊断阳性37例,阴性66例;Kep熵诊断阳性23例,阴性80例;Vp熵诊断阳性45例,阴性58例;Ktrans中位数诊断阳性38例,阴性65例;Ktrans熵诊断阳性14例,阴性89例。Kep中位数、Kep熵、Ktrans中位数、Ktrans熵、Vp熵对CUL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00.00%(16/16)、62.50%(10/16)、100.00%(16/16)、62.50%(10/16)、81.25%(13/16),特异度分别为75.86%(66/87)、85.06%(74/87)、74.71%(65/87)、95.40%(83/87)、63.22%(55/87),准确度分别为79.61%(82/103)、81.55%(84/103)、78.64%(81/103)、90.29%(93/103)、66.02%(68/103),漏诊率分别为0.00%(0/16)、37.50%(6/16)、0.00%(0/16)、37.50%(6/16)、18.75%(3/16),误诊率分别为24.14%(21/87)、14.94%(13/87)、25.29%(22/87)、4.60%(4/87)、36.78%(32/87)。结论CUL患者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表达具有显著临床特征,且DCE-MRI定量灌注参数诊断鉴别CUL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子宫肌瘤 富细胞型 动态增强定量灌注参数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的增强MR影像特征与肺血管阻力(PV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且进行增强MR检查的中心CPTE患者共39例,评估其肺动脉影像学特征。根据其中33例患者的右心导管数据,以PVR=1 000 dyn·s·cm-5为阈值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增强MR影像特征差异,并以性别、年龄、病程、胸膜增厚、双侧支气管扩张、受累血管节段数、血栓数及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节段数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39例中心CPTE患者受累肺动脉多表现为管腔扩张(168段,43.30%)以及管壁延迟强化(122段,31.52%)。血栓处动脉以管腔扩张发生率最高(66段,52.80%)。PVR<1 000 dyn·s·cm-5组的血栓多于PVR≥1 000 dyn·s·cm-5组(χ2=9.55,P=0.002),血栓部位管壁延迟强化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344)。PVR<1 000 dyn·s·cm-5组双侧支气管动脉扩张发生率高于PVR≥1 000 dyn·s·cm-5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较少受累血管节段数及双侧支气管动脉扩张与较低PVR相关。结论增强MRI有助于精准评估中心CPTE患者肺动脉管腔异常和管壁重构情况,这对于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栓栓塞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肺血管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