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以农业为主,善于开辟梯田种植稻谷,挖掘坡地种植茶林,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并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

  • 标签: 养生 植物资源 药材基地 哈尼族 中国 普洱茶
  • 简介:摘要 痔疮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得病机率不分男女和年龄,且有“十有九痔”的说法。因此,研究和寻求预防治疗痔疮的方法和途径,有效防止痔疮疾病的产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成了势在必行的科研课题。

  • 标签: 哈尼族 医药 痔疮
  • 简介:摘要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较高,是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小儿期常见病,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常伴有呕吐、溢乳,食量减少,精神不振,嗜睡、体重下降、发热等。小儿腹泻较易发生脱水、电解质失衡及滥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病情发展快,凶险。因此对腹泻患儿应加强严密监护,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采取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腹泻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根据哈尼医药“努玛拉行路宝”(简称行路宝)的历史作用及当代研究,了解哈尼医药在人类健康中的防病与治病作用。方法从“行路宝”的历史渊源、涵义﹑历史功效﹑传统用法﹑当代研究的相关资料﹑植物化学成分和结论进行研究。结果“行路宝”是哈尼族养身防病与疗伤治病的民间草药验方制品,具有消肿散瘀、活络止痛、解毒除湿、抗疲劳、保持机体功能正常的作用。当代研究发现,“行路宝”不含兴奋剂,无依赖性。它的主要植物成分为黄酮类、木脂素类、三萜类化合物等,其药理作用镇静、抗焦虑、调节神经系统、控制细胞毒素、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结论“行路宝”具有对血细胞、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骨骼、肿瘤、艾滋病、老年性疾病的调理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云南省绿春县2014-2018年哈尼族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进行筛查,分析该地区五年哈尼族新生儿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化学荧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干滤纸血片中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结果初筛绿春县地区2014-2018年9741例新生儿,采血8055例,采血率82.69%;初筛阳性164例,初筛阳性率16.84‰。复查阳性28例,阳性率为2.87‰。其中,确诊苯丙酮尿症19例,发病率为1.9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9例,发病率为0.92‰。绿春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率则较低,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绿春地区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于患儿早期诊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苯丙酮尿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简介:目的探索哈尼族、彝族与漠族学生之间考试焦虑的差异。方法以考试焦虑量表(TAS)封21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15名初一学生中问题性考试焦虑者(重度)检出率41.4%,女生TAS得分高于男生(t=2.71425,P<0.01)、哈尼族学生高于彝族学生(t=3.3137,P<0.01)。结论哈尼族、彝族与汉族初一学生之间考试焦虑不同,尤以哈尼族女生突出。

  • 标签: 考试焦虑 初一学生 女生 得分 问题性 男生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现况,探讨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哈尼族、彝族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综合性医院抑郁量表(HAD)、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04名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及不伴抑郁障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①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8.24%。②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的面对因子得分低于不伴抑郁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的回避因子和屈服因子得分均高于不伴抑郁障碍组,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河州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抑郁障碍的易感人群。对伴有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应对方式的管理,是哈尼族、彝族冠心病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途径。

  • 标签: 抑郁障碍 冠心病 抑郁障碍 应对方式 哈尼族 彝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54-03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出适合当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7年-2020年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AIDS人群的性别分布、民族、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地区HIV/AIDS人群的病例特征。并用标准化法对2017年-2020年全院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新发阳性人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四年来该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对2017年-2020年全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标准化分析后可以看出,HIV抗体检出阳性率从2017年的0.8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0.54%,新发阳性率以2018年最高,为45.83%。此后的两年,新发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019年的41.35%和2020年的24.68%。结论 2017年-2020年间,到红河州传染病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患者逐年增加,检出阳性人数和新发阳性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HIV扩大检测后,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并接受治疗,从源头减低了HIV的传播。然而,晚发现病例占比较高,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大HIV检测力度,以便在疾病早期即发现病人、管理病人,为HIV感染者/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 HIV/AIDS 病例特征 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