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应用自制尿液过滤,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100 例,是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9 年 3月 -2020 年 2 月。其中 50 例患者采用常规容器收集尿液,视为对照组;另外 50 例患者使用自制简易尿液过滤过滤尿液,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处理尿液依从性、排石阳性尿次数和护理满意度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处理尿液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排石阳性尿次数较多,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泌尿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自制尿液过滤过滤尿液,有助于帮助医生对结石碎屑进行分析,利于预防,便于病情的早日康复 。

  • 标签: 泌尿结石 尿液过滤 体外冲击波碎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模拟呼吸双向气流通过的空气颗粒物防护口罩过滤性测试装置。方法于2017年3月4至17日,以模拟人呼吸动态过程研制口罩过滤测试装置(新装置),并且与传统单向吸气口罩过滤测试装置(传统装置)联合口罩内外空气颗粒物浓度测定装置和分析软件进行口罩内外颗粒物水平的测定。对6个品牌13种型号共39个口罩进行测试,计算口罩的过滤效率,比较测试结果,评估装置的有效性。结果新装置与传统装置测试无呼吸阀口罩过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装置比较,新装置测定3种有呼吸阀口罩的过滤效率均值更低(99.50%比98.63%,P<0.01);用胶泥密封口罩呼吸阀后,新装置测试过滤效率较密封前明显提高(98.63%比9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装置可模拟人呼气和吸气的动态过程,对于有呼吸阀的口罩,更容易检测出呼吸阀导致的口罩过滤效率下降。

  • 标签: 颗粒物 口罩 过滤 效率 装置
  • 简介:摘要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儿童呼吸敏性疾病指发生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都是在暴露变应原之后(以吸入方式为主)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及反复喘息等临床症状。儿童呼吸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模式虽然可使多数患儿得到较好救治,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难以控制,后者则需要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或更精准的抗IgE治疗。该文就儿童呼吸敏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的概况、机制、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儿科医生提供临床诊治参考。

  • 标签: 儿童 呼吸系统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免疫治疗 抗IgE治疗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面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 深层过滤技术的主要原理为依靠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及扩散,达到过滤的目的。本文对深层过滤技术与表面过滤技术的区别展开分析,围绕发酵液澄清技术、小分子精致技术、除热原过滤方式以及基于深层过滤技术的发酵罐待放装置设计,对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 标签: 深层过滤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 扩散作用 过滤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肾下段下腔静脉CT静脉造影(CTV)血管壁形态的改变,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规范抗凝治疗70例患者的下腔静脉CTV图像为滤器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17~79(48.11±13.86)岁;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下腔静脉CTV数据库中随机抽取4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46.70±12.16)岁。在下腔静脉CTV图像上测量并比较两组下腔静脉最小直径和肾静脉开口下方1 cm平面参考直径的差异;观察滤器组肾下段下腔静脉壁有无增厚,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滤器组和对照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分别为(16.0±2.6)、(20.2±2.4) mm,最小直径分别为(13.0±3.6)、(19.3±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7、10.032,P值均<0.01)。滤器组35.7%(25/70)的患者血管壁局限性或环状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0.3±3.6)mm; 64.3%(45/70)患者没有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4.5±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 P<0.01)。血管壁增厚患者与无增厚患者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 t=3.794,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是下腔静脉壁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OR=5.410、1.500,P值均<0.01)。结论滤器回收后下腔静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较小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明显增加下腔静脉壁增厚的风险。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静脉,下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血液净化疗法,临床应用较多,在尿毒症等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滤器作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滤器凝血,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对滤器凝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本文针对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滤器凝血影响成因与护理进展展开研究。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滤器凝血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 薄膜过滤法是用来测量细菌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经过薄膜过滤法可以准确知道微生物的限度。随着药品检验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薄膜过滤法在药品检验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薄膜过滤法的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和便捷,所得出的数据非常准确。本文立足于无菌检验在制药过程里的应用和药品中微生物限制检验的应用这两个问题,开展的简单地阐述论证。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药品检验 应用分析 药品微生物验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窒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的 66 例 新生儿重症窒息患儿, 所有患儿均接受 呼吸机辅助呼吸,将上述患儿分为 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纳优质护理)各 33 例,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 就 抢救成功率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100% vs. 87.88%] , P <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 护理后两组患儿的 Appar 评分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χ 2 = 8.541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窒息 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探析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使用呼吸内镜进行诊断、治疗。结果:呼吸系统疾病的治愈率为95%,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患者康复速度快。结论: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患者减轻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内镜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试分析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3月 -2020 年 3月期间收治的 498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参照组调查对象 , 并选取 102例接受呼吸内镜诊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对象 , 并对两组的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呼吸内镜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准确率均要高于全科室 , 且诊断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呼吸内科疾病利用呼吸内镜进行诊断和治疗 , 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诊疗结果 , 作用显著。

  • 标签: 呼吸内镜 临床诊疗 呼吸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在医院呼吸内科临床诊疗中使用呼吸内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了诊疗的患者,共计58例,将其分为使用不同检查技术的两个小组分别对其进行呼吸内镜技术的检查和其他检查仪器的检查,分别比较两个小组在进行不同技术的呼吸检查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检查的准确率。结果:采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的小组,其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并且该组的检查效果准确率比较高。结论:在医院呼吸内科的相关检查中,采用呼吸内镜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的检查准确率比其他检查技术相对较高,其患者在通过呼吸内镜进行相应检查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在医院呼吸内科的检查中是值得被大力推广和使用的。

  • 标签: 呼吸内镜 呼吸内科 临床诊疗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7月)选取 7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5,行常规治疗措施)与观察组( n=35,行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和观察组行呼吸机治疗后,氧指数、的动脉血样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和对照组比较,观察额组氧指数、动脉血样分压均显著较高,氧指数、的动脉血样分压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室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气胸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且安全性较高,为患儿的病情康复奠定了基础,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利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7-2019年期间,对患有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随机挑选 50例,观察组患者( n=25)采用全面护理,对比组( n=25)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采用无创呼吸机作为辅助治疗以后,通过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随后进行整体应用效果的探究。方法: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来说,在一般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相关生命体征值相比护理前来说具有一定调整,同时其生命体征较为优良。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舒适护理,其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