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为什么要使用过滤?呼吸道的功能除了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吸人气体的作用。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几乎可完全在鼻腔中清除掉。直径为2—10μm的颗粒可通过鼻腔而进入下呼吸道,但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管壁粘膜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和纤行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粘液覆盖在纤毛上,可粘附颗粒。纤毛推动粘液层及所附着的颗粒到达咽部后,或被吞咽或被咳出。直径小于2μm的小颗粒可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吸人的颗粒和细菌,然后带着吞噬物向上游走到细支气管壁上的粘液层,随粘液排出。

  • 标签: 呼吸过滤器 知识问答 过滤器知识
  • 简介:为了解广州市市售空气过滤过滤效果,同时为寻找一种重复性好,实现条件与控制,可避免较多干扰因素的空气过滤过滤效果评价方法。参照ANSI/AHAMAC-1-1988《美国家用便携式家用电动式空气净化器检测标准方法》,采用“空气过滤次数”概念对空气过滤进行检测,根据不同风量而确定不同检测空间及时间,检测指标为:CO、CO2、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空气细菌总数。避免了较多的干扰因素,同时寻找出敏感检测指标,该方法测试时间短,试验方法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易操作、较真实反映过滤过滤效能,检测结果显示,IP、空气细菌总数可作为敏感评价指标。

  • 标签: 空气过滤器 过滤效果 评价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安装PallLG-6动脉白细胞过滤;对照组仅用体外循环常规动脉过滤.术后观察心律、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辅助通气、动脉血气分析、循环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高;②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平均术后呼吸指数(respirationindex)和提高机械通气时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④两组病人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情况无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白细胞过滤可改善病人术后的心肺功能,对术后炎症反应并无减轻作用.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心肺保护 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 简介:研究表明全血中的白细胞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去除白细胞血液;我国现已逐渐推广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如过滤法、洗涤法等.本文采用过滤法去除全血中白细胞并应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去除白细胞 临床应用 输血不良反应 全血 观察 自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储存期的红细胞悬液在过滤前后各项实验指标(包括血象和生化)的差异来评价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过滤过滤效果.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15、25d的红细胞悬液50U.在无菌条件下,用FTS-RC(血库型)血细胞过滤进行过滤,收集过滤前后血样,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K+、Na+、Cl-,用酸度计测pH值.结果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的白细胞过滤率为99.45%,过滤前后血样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聚脂纤维为滤芯材料的白细胞过滤有高效的WBC去除率,且对RBC性质影响极少,过滤后的血液可安全有效地使用.

  • 标签: 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 效应
  • 简介:中国药典收载的青霉素钾或钠,其无菌检查法采用的是青霉素酶法。该法虽然简便,但青霉酶的制备比较麻烦,许多实验室不具备制备它的条件,而且市场上又没有现成的供应,这往往影响了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考虑由于青霉素钾盐或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可以形成溶液,因此拟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无菌检查法 青霉素钾盐 金黄色葡萄球菌 灭菌生理盐水 厌气菌
  • 简介:<正>正确的呼吸技巧可以使力练的效果达到最佳。呼吸对我们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要将其成功的与力量训练相融合却是一项挑战。康涅狄格大学运动机能学教授.威廉姆Kraemer博士说:"当做基本的肌肉训练时,推举者一般在每次推举之前和下降的过程中吸气.在推举结束时呼气,在屏住呼吸暂时增加力气的同时,你应该明白这其中也包含着风险。"Kraemer指出:"当做一组力竭或重量级推举时(推举次数一般为1~3次),屏住一会呼吸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力量训练次或组中屏住呼吸会使血压上升。虽然这会有助于推举,但血压升高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避免过度屏住呼吸,如在整个重复次数中,血压升高会使心脏泵出血液更加困难,最终降低向头部的血液供应量。这会导致头晕,血压剧烈

  • 标签: 力量训练 康涅狄格大学 运动机能 重复次数 力竭 合成代谢
  • 简介:呼吸活动看似简单,可在生命健康活动中却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云:“一吸不来,转眼既是来世。”意思是说:人时刻不能离开呼吸,一旦呼吸停止了,转瞬间就是来生了。按照道家的理论,呼吸对健康养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呼吸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3步:呼、吸、息。对于“呼”、“吸”大家都明白,就是吸进清气和新气、呼出浊气和废气,

  • 标签: 呼吸活动 科学 健康活动 呼吸停止 健康养生 吐故纳新
  • 简介:呼吸系统有两个基本功能——维持合适的动脉血PaO2和调整动脉血PaCO2,并以此维持一个稳定的酸碱状态。两者对维持正常组织新陈代谢都是必需的。呼吸衰竭能被定义为两种:

  • 标签: 呼吸衰竭 正常组织 PAO2 PACO2 动脉血 呼吸系统
  • 简介: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ICU收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监测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人工氯道被广泛应用。因为维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有足够通气和换气量的前提,是心肺复苏成功后生命支持的基础,也是维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基本保障。临床上将经病人口或鼻腔进行气管插管或直接行气管切开置入导管的方法称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封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救治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重症 呼吸监护 消毒隔离 护理 导管固定 气管切开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