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索拉唑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同年8月收治的44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建制22例。研究组行索拉唑治疗,参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索拉唑对于消化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幅提升了消化内科的治愈效率,并且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VCs)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医学科的急危重病救治、液体复苏、药物输注、胃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化疗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尽管CVCs的应用可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便利,但患者在使用的同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置管并发症的比例要超过15%,此外,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约为25%。目前认为充分的冲管和有效的管是减少和预防导管堵塞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不同管液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0.9%氯化钠溶液 肝素氯化钠溶液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气管套管管塞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需要管的病人 54例,按随机法分对照组 16例和观察组 38例,对照组使用消毒棉签外缠胶布进行管,观察组使用一款杯状胶塞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管时间、固定情况、管成功率、舒适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管患者的固定情况,管成功率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杯状胶塞管塞管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取材方便,提高管成功率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套管封管临床应用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LC方法,以精氨酸和板蓝根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复方芩口服液样品的鉴别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复方芩口服液样品色谱中均可检出精氨酸和板蓝根药材色谱中相应位置的斑点;结论:上述检测方法操作简单, 快捷, 可用于复方芩口服液中板蓝根的鉴别方法。

  • 标签: 复方芩兰口服液 板蓝根 薄层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溶液管预防鼻肠管堵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1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温开水封管组67例,常温无糖可乐管组67例,α-糜蛋白酶管组65例。比较3种不同溶液管后的鼻肠管堵塞率、不同肠内营养治疗周期(<7 d,7~29 d,≥30 d)中的鼻肠管堵塞率、导管通畅维持时间和堵塞后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温开水封管组与常温无糖可乐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由20.9%(14/67)降至3.0%(2/67)(χ2值为10.220),导管通畅维持时间由(8.83 ± 1.84)d延长至(9.92 ± 1.63)d(t值为2.034),导管堵塞后的再通率由21.4%(3/14)升至100.0%(χ2值为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开水封管组与α-糜蛋白酶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由20.9%(14/67)降至4.6%(3/65)(χ2值为8.152),导管通畅维持时间由(8.83 ± 1.84)d延长至(10.06 ± 1.45)d(t值为2.182),导管堵塞后的再通率由21.4%(3/14)升至100.0%(χ2值为6.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温无糖可乐管组与α-糜蛋白酶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通畅维持时间、堵塞后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肠内营养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7 d的3组患者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9 d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分别为温开水封管组11.9%(8/67)、常温无糖可乐管组1.5%(1/67)、α-糜蛋白酶管组1.5%(1/65);≥30 d肠内营养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分别为温开水封管组9.0%(6/67)、常温无糖可乐管组1.5%(1/67)、α-糜蛋白酶管组3.1%(2/65),常温无糖可乐管组与α-糜蛋白酶管组明显优于温开水封管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36、4.414和5.836、4.325,P<0.05),常温无糖可乐管组与α-糜蛋白酶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糖可乐和α-糜蛋白酶替代温开水用于鼻肠管管能有效降低导管堵塞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通畅维持时间且提高堵塞后再通率,尤其对于肠内营养治疗周期>1周的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鼻肠管 堵塞 封管 无糖可乐 α-糜蛋白酶
  • 简介:摘要马惠教授对肿瘤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大肠癌术后腹泻虽病位在肠,但大肠传导功能有赖于脾胃的正常运行,治疗时应以健运脾胃为主。临床常分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肝脾不和3个证型,以加味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肠肿瘤 腹泻 手术后并发症 辨证分型 马惠兰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芩口服液中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3nm,柱温30℃。结果:咖啡酸在0.005~0.1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RSD=1.29%)。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芩口服液中的咖啡酸含量。

  • 标签: 复方芩兰口服液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索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铝碳酸镁联合索拉唑钠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8,P<0.01);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数、中性黏液面积百分数分别为(255.22±36.29)ng/L、(142.19±9.86)μg/L、(46.29±5.27)%、(55.29±6.82)%,均优于对照组的(281.73±30.84)ng/L、(114.58±8.35)μg/L、(35.69±4.38)%、(36.75±5.2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82、31.125、12.785、21.745,均P<0.05);观察组腹痛、嗳气、反酸、腹胀积分分别为(1.46±0.52)分、(0.35±0.05)分、(0.49±0.13)分、(1.38±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8±0.41)分、(1.46±0.71)分、(1.28±0.54)分、(2.65±0.48)分(t=1.836、1.485、1.023、1.258,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30.0%(15/50)(χ2=14.258,P<0.01)。结论铝碳酸镁联合索拉唑钠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三联疗法。

  • 标签: 胃溃疡 药物疗法,联合 铝碳酸镁 兰索拉唑钠 胃泌素类 促胃动素 体征和症状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法测定复方芩口服液口服液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MNIHubble C18色谱柱( 250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结果:5~50μg.ml-1(R,S)-告依春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106.75%,RSD 为1.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较强,可用于复方芩口服液中(R,S)-告依春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复方芩兰口服液 (R,S)-告依春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革阴性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1 742株革阴性菌,根据检出年份将所有病原菌分为2012至2015年组(n=739)和2016至2019年组(n=1 003),对两组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至2015年中,前5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3.0%)、肺炎克雷伯菌(18.9%)、鲍曼不动杆菌(8.1%)、阴沟肠杆菌(5.5%)和铜绿假单胞菌(4.6%)。2016至2019年中,前5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1.6%)、肺炎克雷伯菌(28.8%)、鲍曼不动杆菌(6.6%)、铜绿假单胞菌(4.3%)和阴沟肠杆菌(3.3%)。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增加(χ2=22.327,P<0.01),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和罗尔斯顿菌属检出率下降(χ2=5.333、7.677和23.146,P<0.05或<0.01)。2016至2019年,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低于2012至2015年(χ2=16.661和4.709,P<0.05或<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外,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增加(P<0.05或<0.01)。2016至2019年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2012至2015年(93.9%比41.5%, χ2=19.849,P<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升高(χ2=7.016、6.079、4.843、8.012、12.442、17.034和4.347,P<0.05或<0.01),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革阴性菌血流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变迁。

  • 标签: 血流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革阴性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抽取古交市区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感染患者320例,采集其血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标本进行鉴定,菌种分离结果作为菌株来源,分析常见革阴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20例患者标本共检出542株病原菌,其中革阴性菌324株(59.78%),革兰阳性菌186株(34.32%),其他菌种32株(5.90%)。324株革阴性菌中位居前五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90%,139/324)、肺炎克雷伯菌(18.21%,59/324)、铜绿假单胞菌(14.81%,48/324)、阴沟肠杆菌(9.57%,31/324)、鲍曼不动杆菌(6.17%,20/324)。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1.00%~88.0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93.22%),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较高(>85.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8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21.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65.00%)。结论医院革阴性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占绝大多数,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革阴性杆菌的协同和相加作用,初步建立体外联合药效数据库。方法选取磷霉素(PHOS)、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复方新诺明(SM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和亚胺培南(IMP)7种抗生素,两两组合为21种药物组。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确认,172株多重耐药革阴性杆菌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0株,A组)、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50株,B组)、产ESBLs的肠杆菌(62株,C组)和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D组)4个耐药菌组。棋盘稀释法测定21种药物组对4个耐药菌组的体外联合药效,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6。结果172株待测菌株均对7种抗生素单药耐药。联合药效检测结果显示:4组均未出现拮抗作用;对A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0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无相加作用,PHOS+LEV药物组协同百分率最高(30%,6/20);对B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0组,相加作用的有3组,LEV+SMZ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56%,28/50);对C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4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7组,相加作用的有16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30.6%,19/62);对D组耐药菌呈现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有12组,部分协同作用的有14组,相加作用的有13组,IMP+LEV药物组协同作用百分率最高(20%,8/40)。结论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和磷霉素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革阴性杆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治疗前行体外联合药效监测,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重耐药 抗生素 革兰阴性杆菌 联合药效 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体内研究0.1%纳米银溶液、氢氧化钙糊剂药在Beagle犬慢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根管内的抑菌效果及对根尖周组织炎症刺激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Beagle犬的30颗双尖牙,拍摄锥形束CT(CBCT)确认构建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后按照冠向下预备法预备30颗双尖牙。将实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药0.1%纳米银溶液、氢氧化钙糊剂、空白对照(只冲洗,不封药)。根管药4周后再次拍摄CBCT,使用CBCT机自带软件DCTViewer 2.0测量术前、术后冠状面、矢状面视图中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处死Beagle犬,取部分牙根及根尖周组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根管壁的抑菌深度并观察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1%纳米银溶液组、氢氧化钙糊剂组、空白对照组犬牙根尖周透射影像面积在冠状位分别减少(4.8 ± 3.4)、(1.6 ± 1.6)和(2.2 ± 2.6)mm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5.607,P = 0.002),在矢状位分别减少(6.3 ± 3.9)、(4.1 ± 4.6)和(1.3 ± 2.8)mm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6.869,P<0.001);根管壁的抑菌深度分别为243(159,372)、123.5(90,134)和104.5(81,135)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519,P<0.001);0.1%纳米银溶液组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3例为0级、4例为1级、3例为2级,氢氧化钙糊剂组1例0级、5例1级、3例2级、1例3级,空白对照组1例0级、3例1级、4例2级、2例3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55,P = 0.052)。结论0.1%纳米银溶液能够促进Beagle犬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愈合、抑制根管内细菌的生长,且对根尖周组织无明显炎症刺激性。

  • 标签: 根尖周炎 次氯酸钠 生物膜 氢氧化钙 纳米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在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应用不同管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 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种患者例数相等,分别应用生理盐水、肝素盐水进行管,两组患者采用的管方式均为正压管,进行应用效果的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管有效率为 97.28%,对照组为 81.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均 <0.05;对比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穿刺血管堵塞率,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P均 <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管过程中选用肝素盐水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加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成人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不同封管液 应用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索拉唑联合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患者中抽取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和索拉唑治疗)和对照组(使用索拉唑治疗)两组,每组64例,记录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率为8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炎胃溃疡患者可以采用奥美拉唑与索拉唑联合治疗的方式,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补肾髓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60例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选择补肾髓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选择补肾髓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封髓汤 肝肾阴虚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枸橼酸钠与肝素钠溶液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应用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一周三次肝素钠溶液管,试验组患者一周三次4%枸橼酸钠溶液管,连续使用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导管应用相关情况、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导管留置时间、透析血流量与导管堵塞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出血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管中,4%枸橼酸钠溶液与肝素钠溶液相比前者临床效果更好,更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枸橼酸钠 肝素钠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补肾髓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60例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选择补肾髓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选择补肾髓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封髓汤 肝肾阴虚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