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无保护阴道分娩在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在我院经传统保护经阴道分娩产妇 250例作为对照组、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经新型无保护经阴道分娩产妇 25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两组产妇的产前产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达 16%,会阴侧切率达 20.5%,会阴裂伤 1度率达 78%、 2度率达 21.3%,会阴水肿率达 54.5% ,产后大出血率达 3.4% 。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达 1.7%,会阴侧切率达 2%,会阴裂伤 1度率达 75.6%、 2度率达 9.5%,会阴水肿率达 18% ,产后大出血率达 2%. 两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 2度率、会阴水肿率(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会阴裂伤 1度率、产后大出血率(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保护阴道分娩有必要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保护性 阴道分娩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保护肺通气策略(ultra 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strategy, UPLV)是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和体外二氧化碳排除(extracorporeal CO2 Removal, ECCO2R)等]的帮助下实施超低潮气量和平台压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的一种通气策略。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基础和临床开展的UPLV研究,思考并进一步阐明与UPLV相关的VILI机制、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以及膈肌保护通气中的一些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腕部约束是一种可以限制意识障碍、烦躁、自伤或全麻未醒的患者肢体活动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等意外,减少护理并发症,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研究通过介绍和阐述近年来临床腕部保护约束用具的分类、优点以及效果评价,总结腕部约束用具存在的问题,以其为护理人员约束用具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腕部 保护性约束用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进行保护约束中常见的问题。方法通过回顾总结ICU患者保护约束常见的问题。结果ICU患者保护常见问题有患者知情同意、心理问题及护理人员操作方式等。结论发现、思考、解决对ICU患者进行保护约束存在的问题对保证患者安全有很大意义。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ICU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作晕厥.黑矇6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常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逸搏心律(图1A.胸片示:右上肺叶背段肺不张,伴少量胸水,心影呈普大型,以左室大为主.为明确肺部病变性质,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防止心脏意外发生,决定采用经食管保护心室临时起搏.

  • 标签: 临时 心室起搏 食管 反复发作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保护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保护约束定义出发,给予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严格掌握保护约束的适应症,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减少引发纠纷的几率。结论保护约束不得做为惩罚病人的手段,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保护性约束 护理
  • 简介:摘要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躁动,意识不清,容易造成自伤、毁物、伤害他人、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常需使用保护约束。本文总结了我院2014年1月—12月57例患者使用保护约束的护理体会,使用约束可以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诊断的提高和现代放疗新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肿瘤脑转移(BM)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潜在放疗相关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受到重视。全脑放疗(WBRT)作为BM患者常见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放疗后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而备受争议,而海马区转移瘤的发生率及该部位放疗受损所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推动了海马保护WBRT (HA-WBRT)新技术的开展。本文将讨论HA-WBRT的可行并总结近年来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脑转移/海马区保护性全脑放射疗法 神经认知功能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讨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断和用呼吸机进行保护通气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为传统机械呼吸组12例和呼吸机肺保护通气组24例,分析传统机械呼吸组和肺保护通气组的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经过。结果在传统组12位患者中平均带机时间为7天,死亡7例,病死率58.33%;肺保护通气组24例中平均上呼吸机的时间为6天,死亡5例,病死率为20.8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通气治疗比传统机械治疗有效,可以提高术后ARDS患者的成活率。

  • 标签: 体外循环术后 ARDS 肺保护性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