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一种主体状态。”对于健康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和标志,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学者在谈及健康心理健康时,往往忽视或没有明确提及性健康性心理健康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疾病 适应性 状态 学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留守老人群体中施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11例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02月进入本院展开专业诊疗的留守老人,予以专业治疗的同时,以疗法差异展开分组工作甲组中56例均施予支持性心理疗法,乙组55例未施予心理疗法,仅指导老人正常生活,并给予甲、乙组老人幸福感评定表的计分结果、抑郁评定结果作专业统计与客观比较。结果甲组56例老人接受本次专业疗法后,有45例(80.36%)无抑郁现象,10例(17.86%)轻度抑郁,1例(1.79%)中重度抑郁;乙组55例中,有23例(41.82%)无抑郁现象,27例(49.09%)轻度抑郁,5例(9.09%)中重度抑郁,(P<0.05);甲组老人幸福感评定表计(82.22±2.37)分,乙组是(73.77±2.36)分,(P<0.05)。结论临床给予留守老人专业治疗时,以支持性心理疗法展开治疗工作,对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升高具有促进作用,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留守老人 抑郁程度 支持性心理疗法 幸福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部抽取300名军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军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150组),对照组军人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军人则行综合性心理训练。对两组军人行不同训练方法之后,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以及自我和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多种方法完成训练成效的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组军人行不同的训练方法,观察组军人的P分值、SCL-90以及社交回避还有偏执总分值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军人,并且自身灵活性、积极态度以及客观支持利用度明显超出对照组军人;并且观察组军人的E分值、积极客观性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有所升高,抑郁、焦虑以及恐怖和精神状态则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军人行综合性心理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军人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开展训练,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并且提升了军人的与人沟通能力,促进了军人的心理健康,改进训练的整体质量。

  • 标签: 综合性心理训练 军人心理健康 训练质量
  • 简介: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素质就应当是指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向、神经质、自尊等都是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应当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情绪调节是指外来的和内部的封情绪的调节和监控。不但情绪调节本身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稳定的人格特质封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调节情绪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情绪调节 心理品质 心理状态 自尊 心理健康水平
  • 简介: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理念 残疾儿童 性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山东省6地市的3240名城乡初、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男生的性认知和性适应得分高于女生(27.91±7.21vs26.42±6.10,P〈0.001),女生的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32.68±4.95vs31.94±5.44,P〈0.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66)、(28.68±6.5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6±5.22)、(32.88±5.06)分,性适应得分为(68.01±9.52)、(72.43±8.51)分,且3个维度得分高中生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01)。农村和城市的中学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06)、(27.93±7.2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9±5.12)、(32.60±5.24)分,性适应得分为(68.44±8.86)、(70.75±9.86)分,且3个维度得分城市中学生均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P〈0.05)。结论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

  • 标签: 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 性认知 性价值观 性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集训期新兵开展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500名本地区处于训练集训期的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0名,实施常规军事训练)与研究组(250名,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于集训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新兵应激反应问卷(SRQ)中各指标评分。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新兵SRQ评分中情绪、行为、躯体3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新兵集训期这一时期开展有效的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其因训练造成的不良情绪,提升新兵的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以保障新兵集训的效果。

  • 标签: 综合性心理行为 训练集训期 新兵 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心理平衡心理病变心理健康的自觉平衡统一说心理病变的昏乱失衡说心理失衡心理昏乱<,心理健康心理自觉平衡的统一状态,心理病变就是混乱失衡统一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病变 心理健康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家庭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共计100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性心理健康与家庭影响因素。结果: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否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对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呈正相关性。结论:接受本次调查青春期的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需要注重性知识教育环节,提高学生对性知识的理解,才能促进青春期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 家庭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青春期是人生中大脑重塑的主要时期之一,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大脑发育提高性激素水平,带来青少年的性萌动,促进青少年对“性”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初中生青春期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确应对生理性的变化,造成其出现焦虑、尴尬等负面情绪,对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课程干预效果展开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初中生 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课程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与创造力,但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也很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无法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并通过心理干预策略来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使青少年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当今网络时代,各种不良的诱惑或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在经历过新冠疫情,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学生当中出现的行为偏差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呢?它们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我们又怎样才能实现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呢?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分享我的观点。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青少年心理
  • 简介:心理健康枕边书》在“保持心理健康的35个生活细节”中引用拉布的话谈心理健康,分析了幽默感的心理调节功能。

  • 标签: 心理健康 生活细节 调节功能 幽默感
  • 简介:摘要目前心理健康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压力和委屈。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各种职业中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此外,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本文就引起护士不良心理的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