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物存放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由于缺乏应有的保护,部分长期存放的文物局部表面出现物理污损、颜色变化或漆皮及彩绘起翘。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需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制定科学的环境控制措施。为此,通过冬(2008年1月30日至3月3日)夏(2008年7月28日至8月22日)两季在秦俑博物馆陶器库开展室内空气质量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了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碳组分、S02和NH3的质量浓度特征,同步进行了室内微气候的测定。结果显示,冬季PM。的平均质量浓度及所含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高于夏季,并且同一时期室外均高于室内,但其中个别成分如C1-及碳组分OC有机碳在夏季的库内浓度明显高于室外。此外有害气体NH3受高温及排放源影响其浓度表现出夏季库内高于库外,夏季高于冬季的现象。研究表明,库内微气候和污染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及来源略有差异。部分污染物浓度偏高,可能会对库内存放的脆弱文物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一些防控措施。

  • 标签: 秦兵马俑 PM2 5 水溶性离子 污染型气体
  • 简介:1960年,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指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书要抓重点,要努力抓住对青年有重大教育意义的选题,选择好作者,下大力气帮助作者,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争取一种书发行几十万册、几百万册,在社会上起重大影响。他形象地把出版重点书比喻为“搞大盘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历史 出版质量 胡耀邦 中国青年出版社 编辑室主任 共青团中央
  • 简介: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教育质量有着不同看法。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 标签: 教育质量 质量观 教育均衡 教育工作 高质量教育 立德树人
  • 简介:一、营口地名的由来和开埠营口在清前期称为没沟营,是清初巴尔虎蒙古族居住游牧之地,作为草原游牧民族.迁至后依然长期保持其民族特点.在其游牧或驻防之地搭建帐房(即蒙古包),因此.他们的驻地往律被称作“营子”或“达子营”。

  • 标签: 营口市 银锭 清代 游牧民族 民族特点 清前期
  • 简介:村落遗产地旅游品牌研究还处于浅层次发展阶段,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依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评价→情感响应→行为意向"自我调节过程,构建出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游客自我一致、村落遗产地品牌关系质量与游客忠诚关系模型,并运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包含高雅、乐观、质朴、实惠和智慧5个维度,其中,质朴是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的独特维度,游客总体感知最高。(2)游客品牌满意和游客品牌依恋在游客自我一致与游客忠诚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能够通过游客自我一致和村落遗产地品牌关系质量链式中介间接作用于游客忠诚,但对游客品牌依恋和游客忠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村落遗产地旅游品牌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村落遗产地 品牌个性 自我一致 品牌关系质量 品牌满意 品牌依恋
  • 简介:黎庶昌在曾国藩大营作幕府数年,曾国藩评之为“外甚朴讷,内有抗心古哲、补救时艰之志”。曾是洋务派领袖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标签: 黎庶昌 诸国富 古哲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天朝上国
  • 简介:昆虫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动物家族,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而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知也大多开始于昆虫的科学研究。不过,昆虫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安分,它们也喜欢出名,你看下面这些故事,就是昆虫借助名人效益出名的典型。

  • 标签: 昆虫 大人物 科学研究 名人效益 地球 动物
  • 简介:《源氏物语》(以下简称《源》)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它产生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日本平安朝时期,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奇怪的是,这部巨著并不处在小说发展的摇篮阶段,它的一些表现方法和写作技巧已相当成熟,具有了一种近代小说的倾向.各国源学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给这种现象以各种各样的解释.本文拟就佛教对《源》的影响,提出一些意见.

  • 标签: 《源氏物语》 平安朝 近代小说 世界文学史 紫式部 日本文学
  • 简介:中法文化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国举行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它久远地影响了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格局和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1999年和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互访时共同确定举行中法文化年.2001年,两国签订《会谈纪要》决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2004年秋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

  • 标签: 中国文化年 文化交流活动 法国总统 2001年 国际社会 国家主席
  • 简介:唐天宝十年和十三年,唐王朝与地处西南的藩属南诏之间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本文分析了唐发动战争的背景、失败的原因,认为烟瘴影响了战争的胜负,而战争的胜负又对唐王朝的盛衰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天宝战争 唐王朝 胜负
  • 简介:本文论述了吐谷浑迁徙的原因和影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内地的吸引力是吐谷浑迁徙的主要原因.吐谷浑的迁徙,加快了部落制的解体,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了迁入地的畜牧业生产,同时经过多次迁徙,吐谷浑本身的文化习俗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迁,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中.

  • 标签: 吐谷浑 迁徙 原因 影响 文化变迁
  • 简介:中国的实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派和社会思潮,发生于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三百年间。实学是在矫正明代理学空疏弊病的背景下出现的。本来,在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就已存在着重视修身养性而轻视社会现实的学术倾向。在理学家们看来,"内圣即可外王","修身即可以治国平天下"。到明代中期,社会危机日益

  • 标签: 实学思想 实学思潮 朝鲜李朝 考据学 社会思潮 清朝
  • 简介:一段历史扑朔迷离,一段往事历久弥新,一个故事几经改编,一部史剧驰名中外,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作者对古今中外有关《赵氏孤儿》的各种版本做了详尽的收集介绍,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剧本的传奇。最早《赵氏孤儿》故事的版本,是春秋史学家、中国传统史学之父左丘明(约前502年-前422年)的《左传》版本。故事发生在前587年,晋国大夫赵朔已死,其妻晋成公之女庄姬与赵朔叔叔赵婴齐乱伦私通,引起赵家内讧。

  • 标签: 《赵氏孤儿》 赵朔 中国传统史学 赵婴齐 成公 韩厥
  • 简介:元代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在开封城北、东、西走河,破坏了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对城市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至元二十年(1283)黄河洪水灌进开封外城,至元二十七年(1290)破坏部分城市水道,延祐六年(1319)城北出现护城堤。元代开封城市的发展与宋金相比,有所衰落,'黄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元代 开封 黄河泛滥
  • 简介:漂白对中国书画纸,特别是宣纸的影响情况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首先研究常用漂白剂一漂白粉(次氯酸钙)对宣纸的影响,又将硼氢化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钙四种漂白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具有加速纸张老化的作用,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漂白粉。不同的漂白剂对纸张的影响不同。因此在文物保护中,要弄清各种斑点产生的原因,首先采用水洗等物理方法,无法去除时再慎重选择漂白方法。

  • 标签: 漂白 宣纸 次氯酸钙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硼氢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