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分类的定义,对现行博物馆的藏品分类方法进行分析,阐述现在的博物馆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借鉴生物学、文献分类学及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宋伯胤的"四部四项分类法",论述在博物馆内实行阶元系统分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类质和类素进行分层分类,这样的方法既能兼顾藏品的多样性特征,又能避免分类标准的前后不统一的问题,还能在有新门类出现时只要做局部增加改动而无损整个分类结构。明确提出确定一个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利于稳定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

  • 标签: 藏品分类 分类学 分类结构 分类体系
  • 简介:在中国铜镜发展的历史上,汉代铜镜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种类繁复,形制多样,做工精良,纹饰优美,较好地体现了汉代铜镜的特点。庆阳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精美的汉代铜镜,本文试就其中一些馆藏汉代铭文铜镜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 标签: 汉代 铜镜 铭文 特点
  • 简介:中国客家博物馆藏有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移交黄基行书七言联一幅,由香港黄捷生先生捐赠。对联红色金笺本,长119厘米、宽3l厘米。联曰:

  • 标签: 对联 行书 馆藏 客家 中国 赏析
  • 简介:多年来,沧州市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面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的铜镜,本文介绍了其中的9件精品,包括汉代鸟兽规矩纹镜、“位至三公”铭文镜、八乳规矩草叶纹镜,唐代瑞兽葡萄纹镜、菱花形禽乌云兽纹镜,宋代菱花形双龙纹镜,金代童子持莲镜等,它们均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沧州市博物馆 铜镜 藏品介绍
  • 简介:石少华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摄影家,与沙飞、郑景康、吴印咸并称为红色摄影史上的四大摄影家。2013年,石少华之子石志民将一批珍贵的石少华原版摄影作品捐赠国家博物馆。这批照片大部分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堪称经典。石少华拍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等典型题材作品,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不乏细腻的表现力。由于抓拍内容和画面美感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的镜头也对准挣扎在苦难生活和炮火前线的最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表现最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点滴,透露出其浓厚的人文关怀。石少华在其从事摄影工作的一生中,还重视摄影人才培养和摄影理论研究。他是我国摄影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 标签: 石少华 摄影 抗日战争
  • 简介:美国博物馆发展历程较长,积累的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先进,高科技手段也早已应用到了博物馆的运营中,特别是在当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值得我们学〉--j和借鉴。本文重点介绍美国博物馆在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希望引起国内博物馆界同行的思考,把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工作做的更好,更完善。

  • 标签: 美国博物馆 藏品数字化管理 经验与挑战 考察体会与启示
  • 简介: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教石窟寺院都有观音造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榆中县博物馆藏有明代的观音菩萨造像,造型典雅、温和,为研究明代西北地区的观音造像提供了例证。

  • 标签: 明代 观音菩萨造像 浅析
  • 简介:《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过程及版本源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近年刊布的天津图书馆藏《总目》残稿,使学界得以了解此书後期修订过程的若干关键环节。通过对相关修订内容及馆臣批语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推断该稿本很可能是乾隆五十一年为刊刻《总目》而抄缮的一个清本,是专供纪昀等总纂官根据它来审读刻本清样时使用的。後来《总目》的刊刻因故中辍,但四库总纂官仍继续在这个稿本上进行修订工作,目前可考的修订内容,至少已晚至乾隆五十五年七月。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学 纪昀 稿本 天津图书馆
  • 简介:南方湿热环境下馆藏有机类文物易滋生霉菌,使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馆藏文物霉菌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投放防霉剂,这两种方法受到经费或使用方式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博物院于2011年起开展了馆藏文物防霉纸的研制工作。针对防霉纸研制中防霉剂的选取问题,选择了国内文博机构常用的几种安全可靠的防霉剂进行了抑菌效果实验。通过对抑菌圈直径、抑菌时效等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LAg003、NMF-1和MD等防霉剂对馆藏文物常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应用于馆藏文物防霉纸中。

  • 标签: 馆藏文物 有机类文物 防霉剂 抑菌性能 时效
  • 简介:哈佛燕京图书馆典藏“蒋廷黻资料”系蒋廷黻个人收集、保存的各式文件,由其子蒋居仁(DonaldTsiang)捐献。这批资料集中于1947年至1965年,是研究蒋廷黻本人及中华民国史、当代台湾史的重要史料。笔者受哈佛燕京图书馆委托整理该资料,研究课题“蒋廷黻资料整理与研究”于2011年立项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本辑选编的是1949年前后蒋廷黻与胡适等人的往来函件,反映了他们在国家政权更替之际的思想动态与行动,同时也反映了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初期的状况。

  • 标签: 蒋廷黻 胡适 王世杰 傅斯年 曾琦
  • 简介:在从物品到藏品的"博物馆化"过程中,"物"因为去脉络化、去功能化、去时间化而在博物馆场域里呈现为一种特殊状态,即元价值状态。博物馆操作者在多大程度与何种角度呈现出元价值态的"物"的多元意义内涵,决定了藏品将架设起一座什么样的桥梁,以通向新的意义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围绕着博物馆藏品的意义还原与价值传播是两个向度的沟通行为,那么,前一个沟通行为的深度与广度,将决定后一个沟通行为的质量与效应。

  • 标签: “博物馆化” 多元价值 意义还原 价值传播
  • 简介:未成年人是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博物馆如何开展对儿童、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藏品、展品以及作为教育方法的展览来吸引这些观众,成为时下必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欧美博物馆在开展未成年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经验,走在世界前列。在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有必要剖析"他山之石",以敦促我国博物馆更有效地利用其藏品和展品,使其真正走近目标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 标签: 未成年观众 藏品 展品 博物馆教育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张唐代"九霄环佩"琴,琴式为典型的伏羲式。通过琴腹上铭文与文献资料可知,此琴原为宋人冯轸藏品,后经南宋鉴藏家周必大鉴定,其系唐代巴蜀雷氏族人斫制。周必大未具斫制者名,今疑为雷文斫制。雷氏家族以斫琴闻名于世,所斫琴也被尊称为"雷公琴"或"雷琴"。晚唐时,雷琴斫制技艺已趋于末路,以至宋代雷琴成为文人、权贵争相竞逐的至宝。唐"九霄环佩"琴以其内涵与雅意在现存古琴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从艺术价值而论,无论造型艺术,抑或髹漆工艺,国博藏"九霄环佩"琴皆堪称是唐琴的典范之作,其为唐琴的断代与鉴定提供了标准器,也为探究唐代斫琴工艺学提供了标本。

  • 标签: 唐代 九霄环佩琴 雷公琴
  • 简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于1946年当选天津市参政员,次年11月又被天津市选举事务所提名为“国大”代表候选人,随后高票当选。国民党中常会则于1948年6月16日提名张伯苓出任总统府考试院院长,张初以年老体弱为辞婉拒,后经多方吁请乃就其职。

  • 标签: 张伯苓 国大代表 考试院院长 天津市选举事务所
  • 简介:为了丰富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内容,扩大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社会影响力,从2012年起,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每年都围绕当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拍摄一部集中反映当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状况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年的宣传片里,摄制组力求以新的方式,表达中国博物馆人对于藏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博物馆藏品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的沟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宣传片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策划拍摄,先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十余座博物馆实地取景,最终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摄制完成。5月18日,宣传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南京市和江苏省的各主要电视媒体多次播出,优酷视频等大型视频网站也对宣传片进行了全片转播。宣传片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创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于博物馆日主题的理解。为加深读者对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认识,本刊特将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解说词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藏品 博物馆史 汉字 文物
  • 简介: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藏品管理工作也需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监测,对出入库人员信息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了文物的动态管理、清点及信息查询,加强了环境监测水平以及对出入库人员的控制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藏品管理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更为实现文物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 标签: 物联网 RFID 藏品管理 文物 博物馆
  • 简介:国家图书馆所藏“陆费墀《颐斋文稿》”,其书名和作者均存在明显问题。通过仔细检核其内容,并将其与南京图书馆所藏陆锡熊《宝奎堂余集》相比勘,可以确知此书实为陆锡熊《宝奎堂余集》之稿本,与陆费墀毫无关涉。这一稿本的发现,对于重新评估陆锡熊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研究相关四库学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陆费墀 颐斋文稿 陆锡熊 宝奎堂余集 四库学
  • 简介:文化概念纷杂不一,大多隐含将文化视为一种既存状态的倾向,包括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也一样。赵轶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AbrahamAlmond)对政治文化的定义,阿氏将政治文化看做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

  • 标签: 政治文化建设 明代 文化概念 政治学家 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