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学问与威信1949年1月20日,时为台湾大学(以下简称“台大”)文学院学生代表的罗锦堂。兴致勃勃地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赶赴机场,他将代表全校师生。迎接新校长傅斯年从大陆抵台。当日接机的还有刚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司令的陈诚等要人。

  • 标签: 傅斯年 大炮 台湾大学 1949年 文学院 省政府
  • 简介:傅斯年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钻研学术,培养了许多学生,而他与学生之间的情谊,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 标签: 傅斯年 学生 情谊 五四运动 史学家 文学家
  • 简介:一、傅氏欲“跳这一个火坑”1946年11月27日,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民党国民代表开会,并发表讲话,谓:“这次修改宪法,就是为了打击共产党。”又说,“现在是本党的危急存亡关头,大家要听我的话,则有前途,否则完了。”话音刚落,众人惊骇,蒋氏的这一句“完了”,竞成谶语。

  • 标签: 傅斯年 大陆 离别 修改宪法 国民党 蒋介石
  • 简介: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博斯年“弃旧从新”傅斯年颇有家学渊源,自幼即植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1913年夏,考入北大预科,仍修文史,绩冠群伦。1916年秋,升本科,入国文门深造。当时国文门有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名师授课,他们发扬的是仪征学统与章氏(太炎)的学说。傅斯年常与他们相过从。1917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倡学术自由风气。胡适回国后,出任北大教授,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文学革命。许多青年人团结到了他们的周围,其中就有博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博斯年刚到北大时,就参加“文学会”(后改为“雄辩会”),非常活跃,且头角峥嵘,黄侃对他颇不满,等他追

  • 标签: 傅斯年 真情流露 罗家伦 教职员 大学校长 黄侃
  • 简介: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年轻时以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著称;后来潜心向学,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又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中年参政,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其间深挖腐败、不畏强权,炮轰与蒋介石有姻

  • 标签: 傅斯年处世 处世交友
  • 简介:傅斯年的学术识见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方法、史观、研究者素质等方面,这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傅斯年 学术识见 客观性
  • 简介:<正>“一二·一”运动是1945年在昆明爆发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内战争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政府却动员大量军队进攻解放区,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内战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的行动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抗战期间,北方各大学南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共同组成了西

  • 标签: 西南联大 昆明 重建家园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抗战期间
  • 简介:本文分析了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及相关文章中的史料观,结合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再思了傅斯年的古史重建,兼及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取向。

  • 标签: 傅斯年 史料观 古史重建
  • 简介:傅斯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中西教育观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宗旨、教育机制和教育内容三个方面。

  • 标签: 傅斯年 中国 西方国家 教育体制 教育内容
  • 简介:本文以傅斯年未满两年的台大校长任内之改革理念及措施作为中心,分析傅斯年之大学理念、改革原则及其具体作为,指出傅斯年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近于欧洲的大学之典型,但是其改革原则特别着重本国之具体社会文化脉络,并强调专业训练与通识教育的动态平衡.

  • 标签: 傅斯年 台湾省大学 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 专业训练
  • 简介:以史学巨擘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对近世中国史学影响深远,随着认知的加深和史学科学化的需要,傅斯年对待西方兰克史学渐趋理性。综合考察傅斯年与兰克史学的关系变化,分析兰克史学传入中国的巨大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西史学理论发展史,更好培养正确史学观。

  • 标签: 傅斯年 兰克史学 矛盾 理性
  • 简介:梁思永是梁启超的次子.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专业。说起傅斯年与梁家的关系。其实二者并没有深交。傅斯年与梁启超没什么交往.而且他本人对梁启超还有看法,他在给朱家骅的信中这样说过:“弟于任公(指梁启超).本不佩服。”但共同的事业——考古,让他与梁思永有了交集,并在梁思成、梁思永兄弟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最无私的帮助。

  • 标签: 梁思永 傅斯年 工地 发掘 殷墟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陈寅恪先生和傅斯年先生的留德学籍材料各有一部分保存在德国前普鲁士政府教育部档案中,有一部分保存在柏林大学档案中。前一部分现存放在德国东部一小城中,由于战争缘故,毁损情况十分严重;后一部分则比较完整,现在原校。经查阅,共找到有关陈先生的材料三件,傅先生的二件,均已复印回国,现分别介绍如下:

  • 标签: 傅斯年 陈寅恪 陈先 德国东部 柏林大学 城中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日寇的咄咄进逼,受祖父言传身教影响的傅斯年奋笔疾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强烈的民族思想和抗日到底的信念;同时傅斯年积极投身到抗战中,用行动书写着他书生报国的爱国热忱。

  • 标签: 傅斯年 “九·一八”事变 民族思想
  • 简介:九一八之后,傅斯年和金毓黻各著述一部东北通史专著,他们的论述皆有经世致用的治学旨趣,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但是,由于学术渊源和治史领域的不同,这两部著作在编纂特点上各具特色。文章以时代为背景,分析二者对东北史的编纂探索和研究动机,以展示三四十年代东北通史研究的成果。

  • 标签: 傅斯年 金毓黻 东北史 著史动机 历史编纂
  • 简介:欧洲近代史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对于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至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欧洲近代史学东传的过程中,傅斯年穿针引线,对欧洲近代史学的引介不遗余力,贡献尤著.尤其是,他对巴克尔史学的借鉴、兰克治史理念的宣扬,以及德国“种族一文化”观念的运用,不仅成为其取得重要史学成就的学术渊源,而且为转型期的中国史学创辟了一条新路径.同时,欧洲近代史学经由傅斯年输入国内,开阔了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为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取得国际学术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欧洲近代史学 傅斯年 巴克尔 兰克 “种族-文化”观念 中国现代史学
  • 简介:傅斯年(1896-1950)是民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虽然仅活了55岁,却亦学亦政,政学两栖。胡适夸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与胡适、钱穆一起被毛主席点名为反动政府“只能控制”的几个代表之一。本书作者编《傅斯年全集》,并长期从事傅斯年研究,

  • 标签: 傅斯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 代表性人物 出版 民国时期 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