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国”与“国文化”的“新思考”。所谓“国”,指的是进入同一国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国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国族 非此非彼的族群 国族文化
  • 简介: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教育不平等大部分是由民族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阶层结构(或家庭背景)差异所致,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兼容问题及教育理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相对而言,维吾尔族人口内部教育获得的城乡、阶层分化比汉族更为明显。因而,维吾尔教育问题既是社会阶层或城乡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要想实现各民族共享发展,还是要从改善广大中下阶层的受教育环境做起。

  • 标签: 民族分层 教育获得 新疆 维吾尔族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它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能迅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丰富趣味的感知材料。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探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搭建了更为开放的平台,对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

  • 标签: 数学课堂 活起来 班班通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服饰与舞蹈更是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独特的联系。不同民族的舞蹈需要靠不同的舞蹈服饰衬托才能更好地呈现其舞蹈的风格,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可以说,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本文通过对裕固服饰与舞蹈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舞蹈服饰与舞蹈的艺术交融。

  • 标签: 裕固族 服饰 舞蹈 相融
  • 简介: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 标签: 麦西来甫文化 维吾尔族 文化传承
  • 简介:罗布和孙海芳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伴随着际交流的日益深入,日喀则“藏回”作为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是际深度交往过程中,逐步“藏化”的群体,但是在宗教信仰与际通婚方面,刻意保留并维持着原有的民族特征。

  • 标签: 族际通婚 日喀则 调查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族际交流
  • 简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效性尤为关键,课堂中要根据低

  • 标签: 品德生活 活起来 生活课堂
  • 简介:土族的源现在有三种学说:一吐谷浑说,二蒙古人或以蒙古人为主融合霍尔人等各族说,三阴白鞑靼说和沙陀突厥说。但研究表明:土族的先民们最早驻牧于祖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内外。后来,他们赶着羊群南下阴山,再到贺兰山,最后插帐于祁连山南北,落脚于黄河、湟水、浩门河及隆务河沿岸。这个论点普遍被各方专家学者所接受承认。对于这个命题,作为土族的一员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彻底解决它。在此,我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各方查寻,用严谨的历史知识与科学的方法演说及论证。

  • 标签: 土族族源 考证 科学的方法 大兴安岭 专家学者 历史知识
  • 简介:在戴的作品中,那些平常人声鼎沸的地方却“喧嚣不再”。他能够出人意料地捕捉到这些地方罕有的安静时刻,这让观者产生不同的反应。熟悉这些地方“人满为患”状态的观者会感到一种疑惑和熟悉,而那些第一次看到的人可能会以为照片里的就是这些地方通常的情况,所以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感觉。不过,他会向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致敬。

  • 标签: 本能 静止 熟悉 安静 感觉
  • 简介:蒙古是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蒙古的舞蹈文化同蒙古的社会发展历史一样长久,和其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等一样,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蒙古舞蹈作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艺术特征。本文试浅谈蒙古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特征。

  • 标签: 蒙古族舞蹈 艺术特征 审美特征
  • 简介:鄂尔多斯博物馆苏泊罕游牧态分馆(以下简称苏泊罕游牧博物馆)是依靠鄂尔多斯博物馆丰富的场馆运营经验和人才的智力支持,与东联集团投资建设的博物馆。该馆采取成果共享、人员互动、资金独立、保护为主、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事业合作新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价值,特撰此文以探讨在季节性分明、自然环境并不占优的鄂尔多斯草原开展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弊关系,并对该馆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活态博物馆 存在困难 解决措施
  • 简介:贵州民族民间童谣是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活态儿童文学”形式之一,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民间百姓(特别是孩童)的口耳相传和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以及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各民族孩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原生活态儿童文学中的童谣及其文化蕴涵,是建立贵州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起点之一。

  • 标签: 贵州 民间童谣 活态 儿童文学
  • 简介:以赫哲传统鱼皮服饰为标本,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其鱼皮服饰特点,探索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及原始做作工艺结合现代设计及工艺进行改良创新的方法路子,寻找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结合点,为包括鱼皮服饰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重新振兴,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赫哲族 鱼皮服饰 文化特色 传承
  • 简介:本文围绕维吾尔民间叙事传统“达斯坦”的田野调查材料,从表演语境出发,分析其演唱人群体“达斯坦奇”的演唱特点。基于达斯坦的演唱,或依循口头传统规则,或基于书面文本范式,指出达斯坦民间艺人的演唱可分为纯凭记忆的创编性演唱和念诵文字抄本的定型演唱。虽然有些艺人不能归为“创造型”歌手,但“复述型”歌手也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正是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演唱方式与受众积极互动,让达斯坦口头叙事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使这宗濒危的口头艺术与时代接轨。

  • 标签: 维吾尔族 达斯坦 达斯坦奇 口头诗学 演唱传统
  • 简介:裕固作为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裕固民歌、服饰和婚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皮雕、刺绣、织褐子等手工艺也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标签: 皮雕 雕刻 裕固族
  • 简介:红枫湖周边流域的布依现主要集中在清镇市、花溪区和平坝县这三个地区。虽然布依文化与汉文化差异甚远,但它们共同之处皆在于为了稳定内部社会。清王朝意识到布依文化与汉文化在很多方面有冲突成分,因此治理之时主要采取渐进的改土归流方式。

  • 标签: 布依族 改土归流 治理
  • 简介: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维吾尔族服饰 清代 服饰文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