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族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民族,但是她的问题至今尚未定论。这个任务的解决,不能不是民族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的责任。为要考查其,不能不首先考查一下目前的人口分布及其过去的状况。土族目前有十二万四千余人(1980年底),主要聚居在湟水之北和祁连山之阳的山谷地带及其毗邻地区。互助有

  • 标签: 族源 蒙古人 鲜卑人 西宁府 阻卜 秦边纪略
  • 简介:关于土族问题,目前尚处于继续探讨之中。本文就土族的风俗及口头文学与土族之关系提出一点浅见,仅作为资料,供识者参考。

  • 标签: 族源 纳信 蒙古人 五色鸟 往前走 官亭
  • 简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对于“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土族简史》缩写组编写的《土族简史》就是这套丛书之

  • 标签: 族源 阿柴虏 爱国主义精神 伏俟城 伏允 编辑委员会
  • 简介:土族现在有三种学说:一吐谷浑说,二蒙古人或以蒙古人为主融合霍尔人等各族说,三阴白鞑靼说和沙陀突厥说。但研究表明:土族的先民们最早驻牧于祖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内外。后来,他们赶着羊群南下阴山,再到贺兰山,最后插帐于祁连山南北,落脚于黄河、湟水、浩门河及隆务河沿岸。这个论点普遍被各方专家学者所接受承认。对于这个命题,作为土族的一员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彻底解决它。在此,我想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各方查寻,用严谨的历史知识与科学的方法演说及论证。

  • 标签: 土族族源 考证 科学的方法 大兴安岭 专家学者 历史知识
  • 简介:吐谷浑与现代土族联系在学术界尚存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以下几点:古代的吐谷浑人是否是现代土族的主体民族或来源之大部?历史上的吐谷浑国立国历经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是否是以土族先祖为主体的部族国家?唐末,吐谷浑国被吐蕃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分散四处,甘青故地是否仍有吐谷浑人的遗留族群?上述的疑问,成为解决土族争论中的关键点。至于土族究竟与吐谷浑人、霍尔人抑或蒙古人是“”还是“流”的关系?它们是直接的承接,还是仅仅就是间接的体间的融合?上述的诸多疑惑需要学术界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性研究,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土族族源 吐谷浑 霍尔 族群认同 话语权 象征
  • 简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审题思意,读众可以看出作者要论述土族这个民族整体性的道德品质,要阐述土族这个民族整体性的优良传统.

  • 标签: 土族族
  • 简介: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史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对土族的考查、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由芈一之、李文实、李克郁三位老师发表的论文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芈一之老师是外地汉族同志,为研究土族历史付出那么大的精力,我作为一个土族人非常感谢,并立志向他学习。

  • 标签: 李克郁 族源 史学工作者 文实 蒙古人 驱鬼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土族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认识方面也逐渐趋于一致,达成一些共识。逮至2002年土族学者吕建福教授的《土族史》问世,在土族的认定方面便似尘埃落定。这主要是缘于《土族史》重视和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凭借坚实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基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追溯考证,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使得《土族史》具有了学术上的权威性。土族源于吐谷浑的结论,不仅为青海土族研究会所采纳,也为广大土族群众所接受。实践证明,土族的认定,对挖掘土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族学者祁进玉先生近期出版《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一书,重新拾起土族认定的话题。作为学术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研究和探讨,只要探讨的价值取向正确、探讨的方法得当,自然是应该鼓励的,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祁进玉先生的专著出版之后,引起学界的一些反响,本刊特刊载桑吉仁谦、程起骏、任玉贵等的文章,自然是学术上的一种回应。本刊无意由此再引起一轮土族的争论,只是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性的学术氛围,以期呵护学术领域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 标签: 土族族源 历史记忆 重构 《土族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术态度
  • 简介:士族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士族本身更强调的是文化素养,世族则注重的是世代传承以及乡里势力,二者有时可以通用。而势则不同,它强调的是对政治力的控制,无论是士族高门、还是寒门庶都可以成为势

  • 标签: 士族 世族 势族
  • 简介:彝族是复合型民族,彝族的是多元的。在地缘政治上,彝族的形成和古蜀国、楚国、滇国、夜郎、南诏均有关系;在具体上,彝族的形成比较明显地与羌、濮、昆、叟、劳浸、靡莫有关。

  • 标签: 彝族 族源 复合型民族
  • 简介:《中国土族》是青海省独具魅力的一份杂志,刊物以反映土族风情为主,兼顾青海旅游、文化及其它民族风貌,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真不愧是青海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一道彩虹,深受各民族读者的喜爱。图为撒拉艳姑(姑娘)在阅读《中国土族》杂志。

  • 标签: 撒拉族 土族 中国 青海省 各民族 趣味性
  • 简介:作为中国中古社会一度活跃和有影响的少数汉化土族家庭之一,氏家族得姓一地北魏初年,形成于北魏北齐,鼎盛于唐前期开元天宝年间,唐中期以后渐沉寂于政治社会,其兴衰发展过程与魏晋随唐士族政治社会运动总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致。汉化比较彻底,专长法律的家学门风传统,以及世代以官为业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是氏家族具有的三个主要的文化个性特点。形成这样的文化个性特点,是晋唐士族政治条件下其家族世代如一价值取向选择的结果。而具有这样的文化个性特点,也是氏家族主体成员能够连续十多代人保持在社会上层的生活圈子里、官场上历时较为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氏家族的衰落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动的因素以及家族成员自身价值取向变化的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关。政治上没能适应科举制的发展,经济上出现置办经营别业寄庄的地方化趋势,生活观念和方式由此逐渐发生变化,是导致家族走向政治的主要原因。宋元明清时期氏后裔离开中心城市数居地方,姓氏人口不发展。间或有人参加科举,出来做官,但多数时间是沉默在地方县乡社会过着平凡的生活。

  • 标签: 源氏家族 土族 汉化家族 社会变迁 门第荣衰
  • 简介:蒙古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民间传说 蒙古族 满族 族源 生态意识
  • 简介:鄂伦春神话作为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学作品,不仅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面貌的再现,还引导和强化着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并以独特方式为其他学科提供资料、依据,是研究鄂伦春民族起源的宝贵资料之一。

  • 标签: 鄂伦春族 神话 族源 民族认同
  • 简介:<正>研究达斡尔的历史起源,是民族历史研究中比较困难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深入了解、认识达斡尔的历史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达斡尔问题的研究,一百多年来,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清道光三年(1823年),达斡尔学者花灵阿撰写了《达呼尔索伦源流志》,开创了达斡尔历史起源问题研究的先例.尔后,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对达斡尔来源问题产生了兴趣,清朝统治者曾先后两次派专人到达斡尔聚居地区调查达斡尔的来源.第一次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调查结果说达斡尔是女真的后

  • 标签: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 族源研究 契丹人 清朝统治者 历史起源
  • 简介:<正>回族人口现有七百二十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而居第二位,但其人口散布最广。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正说明了这种状况。但在这种大的分散中又有大小不同的聚居,这种特点在回族自治地方的建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省一级的。此外,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有化隆、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河北有大厂、孟村两个回族自治县,云南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则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然,在全国各地尚有大大小小的聚居村寨、街道。回族的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我们只要探索回族史,对此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回族史,特别是关于回族的研究,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意见:

  • 标签: 回鹘 喀喇汗王朝 回族 葛逻禄 族源 中亚
  • 简介: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在《重构》一书中,祁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认定工作,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并加否定。在《绪论》中写道:中国也从部族国家进入公民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国家政治整合的进程中纷纷由部族共同体进入民族共同体的行列,那么理应是自然过渡的共同体被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彻底打乱了自然演变的步伐,从而演变为政治过渡,这种过渡究竟省略了中间的什么环节?

  • 标签: 民族识别 土族族源 《重构》 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 民族共同体
  • 简介:花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高亢抒情的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地方色彩十分浓郁,风格鲜明突出。在青海的回、汉、撒拉、土等四个民族中,各自流传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花儿,各自的花儿歌曲既表现不同的民族性、区域性的特色,而又具有极其显著的某些共同特征。

  • 标签: 花儿 艺术 土族 民族特色 地方色彩 共同特征
  • 简介:<正>哈尼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 标签: 族源研究 农耕民族 西南边疆 人们共同体 民族学 共同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