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宋教仁以效仿西方、重视法治、醉心宪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在政治上“向西方寻找真理”(毛泽东语)的同时,宋教仁也没有忘记寻求自己的心灵寄托以及立身之道。在艰苦的求索过程中,他又将中国传统思想、精神与西方的、日本的思想互相印证对照,从而突破传统思想的樊篱,构筑起新的却又显得庞杂的自己的精神和信念。在那个中西交融又冲突的时代,宋教仁研求阳明学和伦理的心路历程,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比起他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更能显示那个时代特有的知识人的精神风貌。①

  • 标签: 宋教仁 王阳明 理学 伦理学
  • 简介:<正>什么是伦理?康德早就指出,全部哲学要回答三个最基本问题:1.我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应该期望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是形而上学;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是神学,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任务就落在了伦理的肩上。对这第二个问题,萨特作了自己的回答:“我要行动”。怎样行动?“自由地行动”。为什么“自由地”?因为“我被判决为自由”。

  • 标签: 伦理学 萨特 本体论 有意识 存在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正>自明中叶至清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由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产生,随着宋明理学的衰颓及其“空虚之弊”的暴露,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并且在同宋明理学特别是王学末流的辩论中,逐步成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学术发展的主流。我们把这股以“黜虚崇实”为基本特征、以揭露封建社会各种弊端和批判理学末流“空虚之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

  • 标签: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 气质之性 伦理观念 性二元论 伦理思想
  • 简介: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对"感动中国"这一精神品牌栏目进行研究。"感动中国"自2002年播出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学术界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但是,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对精神品牌栏目进行研究的还很有限。因此,本文从全新的视角,以相应的传播心理学效应以及榜样与受众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给出启示。

  • 标签: 感动中国 传播心理学效应 榜样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的社会本体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两大类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即事实或事态现象与规范或制度(价值)现象交融存在的领域。在认识论上对前者的陈述是认知问题,关乎真假性;对后者的陈述是实践问题,涉及有效性。事态的陈述与规范的陈述不能截然分离,它们是相合相融的:事实或事态规定了规范或制度;规范或制度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中,其普遍有效性是历时的定域的。

  • 标签: 事态 契约责任 实践问题 事实 制度 领域
  • 简介:本文从美术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差别,指出地理环境对山水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即对山水画作品面貌的影响,对山水画家创作灵感的影响,对作品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影响,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形成的影响。因而,地理环境是艺术家创作的对象和源泉,也是决定美术风格的关键因素,对山水画派和地域人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山水画 地理环境 地理差异
  • 简介:本文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中日趋活跃的新学科分支──法律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以法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犯罪行为为例,研究了中国不同典型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犯罪行为的区域差异特征,尝试探讨中国法律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可行性,以图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 标签: 法律地理学 中国犯罪行为研究
  • 简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为了利于自身的传播,佛教采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调和的办法,尤其着重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走伦理路线,形成了佛教自身的孝亲观。佛教从而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进程中融入了中国社会,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上的影响。就佛教的伦理路线给古代中国的政治和风俗习惯进行分析以提供一种看待中国社会的视角。

  • 标签: 佛教 伦理 中国社会
  • 简介:<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悠久的渊源,可以上溯两千多年以前。那时当然还没有现在这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名称,而是作为历史学范畴中的地理学,逐渐由附庸成为大国。说它年轻是因为建国以后,它

  • 标签: 历史学 《禹贡》 中国历史地理学 地理志 班固 《史记》
  • 简介:藏文《世界广论》对于中国理学史的贡献房建昌自1938年王庸先生发表《中国理学史》一书以来,至今类似的论著已有不少,但均未知藏族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故笔者在此作一初步介绍,以期引起中国理学史研究者的注意。有清一代,藏族学者不仅用藏文撰写了大量的...

  • 标签: 中国地理 藏文典籍 尼泊尔 西藏社会科学院 札萨克 珠峰地区
  • 简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中国梦"的阐释,饱含着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为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为边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这对促进广大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的形成,推进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加强国门大学团员大学生思想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国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义深远。

  • 标签: 中国梦 高职学生 道德教育
  • 简介:本文全面回顾了人文地理学80年代以来的复兴进程。从学科正名、学术组织建设、学科理论研究和成果出版等方面评估了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探讨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优势学科强化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薄弱分支学科发展、高水平成果出版和跨世纪学科前沿人才培养等问题。

  • 标签: 中国人文地理学 发展评估 前景展望
  • 简介:《孝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内容看,《孝经》应该是先秦两汉时期"经过几代儒家人物的增删、润色与整理"而成。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虽然也有忠孝相通的观念,但是,其关注重点是家庭伦理;《孝经》中,事亲之孝只是立论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内容是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因此,《孝经》完成了儒家孝道由家庭伦理向政治理论的关键性转变。秦汉以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的正是《孝经》之"孝",因此,其与原始儒家孝道思想渐行渐远也就不足为怪。

  • 标签: 《孝经》 孝治 家庭伦理 政治伦理
  • 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室主任姚士谋教授与国内一些高校及省、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学者王兴中、陈振光(香港大学)、陈浩光、张立生、周复多等教授,经过五年多的耕耘、探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大学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的资助下,完成的《中国大...

  • 标签: 中国大都市 空间扩展 城市地理学 大城市 国际性城市 学术
  • 简介:<正>区域人文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区域人文地理学,可以为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服务。50年代,由于我国全盘苏化,错误地批判了人文地理学,严重影响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致使中国人文地理学无人问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大转变,使人们摆脱了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这种背景下,

  • 标签: 中国人文地理学 科学依据 区域 生产建设 严重影响 地理分区
  • 简介:严复从西方引进社会伦理思想,主要论述群际关系、群己关系和群内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保群".1900年以后,他企图以旧伦理道德充当凝聚力.

  • 标签: 严复 社会思想 伦理思想 《天演论》
  • 简介:本文拟从伦理角度入手,探究史诗中蕴涵的伦理思想.这些古代部落社会意识形态领城的种种观念、原则的积淀,就形成藏民族传统社会道德的主要内涵.从这种意识形态的探究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代藏族部落社会从血缘向地缘关系的转化.

  • 标签: 格萨尔 藏族 部落社会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