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从2006年三联出版社引进的长篇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到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以“图像小说”的概念引进了法国卡斯特曼(CASTERM)出版社系列作品《朦胧城市》,越来越多的图像小说作品被读者所熟悉。图像小说的兴起拓宽了漫画语言,使漫画的内容和形式回归更为严肃性的文学载体。本文通过阐述图像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审美特征,解析了在图像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掌握的阅读视觉规律,画面分格的基本能力,并探讨图像与文字创作的关系,以及图文叙事的节奏等创作特点,展现了图像小说不同于传统漫画的创作方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并置的审美形态。

  • 标签: 图像小说 文学叙事 视觉叙事 图像与文字
  • 简介:因古文献的语焉不详和传承过程中的含混纠缠,“箜篌”没有成为一种专有乐器称谓,而是两类(三种)不同族属乐器的混称。一类为与西方竖琴同宗的外来乐器,有角形和弓形两种;一类为与传统琴瑟同属的本土乐器。它在我国境内不仅已有二十余件实物出土,其图像资料更多达两百余件(幅)。遍布十余省市,呈现的形式和样态几乎包含了所有图像可能体现的方式。其乐器形态、乐人造型、持奏方式及多元文化构成、宗教内涵和综合寓意也是异彩纷呈。

  • 标签: 箜篌 图像 形制 时空 形态 审美
  • 简介:艺术本是游戏,充满想象和未知,而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语言的表达特质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却往往具有某种暗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吴俊勇的作品即是传统和现代艺术相互作用之下的一个“游戏标本”,在他富于想象力的作品中,充斥着传统诗歌的元素和水墨技法,交织着传统的人文气质和超现实的空间感,充满当代的光怪陆离和传奇色彩,也以一种看似玩乐的方式拓展了图像内涵的边界。

  • 标签: 游戏 图像 吴俊 传统诗歌 现代艺术 文化现象
  • 简介:作为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部分的主力,海报战功赫赫。海报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近现代人文图像的演进史,或者说是近现代视觉文化的变迁史,视觉文化的图画意象在海报这个载体中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海报设计 图像 回归 视觉文化 视觉传达 现代设计
  • 简介:古老的东巴神话故事《黑白战争》与以现代艺术设计为基础的图像创作相结合,用黑白构成的方式诠释东巴经经典,是展示东巴文化视觉元素独特装饰性的实践,也是传承与发展东巴文化的艺术实践。

  • 标签: 黑白战争 装饰 东巴经
  • 简介: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感叹科技飞速进步的同时,传统年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却变得越来越贫瘠。开封门神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源头,所折射出的正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形成、发展和演进的真实历程。在特定的中原文化环境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同的理想追求在门神年画这种人造图像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本文试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入手,希望能通过对开封朱仙镇门神年画图像的叙事语境、艺术特征、年画图像的视觉叙事等方面的分析,一窥门神年画图像本意之外的刘匕内涵。

  • 标签: 开封 朱仙镇 门神年画 图像 叙事
  • 简介:意大利人切萨雷·里帕(CesareRipa)16世纪末出版的《图像学》(Iconologia)是一本常被艺术史学家用来破译古典艺术作品寓意内涵的图像志参考手册。里帕从古代文物、壁画雕塑、神话传说、中世纪动植物志、古典诗歌乃至舞台剧中撷取视觉表达资源,综合了古代徽志(emblems)、徽铭(impresaes)、徽征(devices)及"寓意"(Allegory)艺术,将抽象概念进行视觉化呈现,

  • 标签: 图像学 徽志 古典诗歌 参考手册 特兰托公会议 古典艺术
  • 简介:2015年的春天,世界文化名城波隆纳来了一位中国年轻人。岳帅因其插图作品《霸王别姬》入选第五十届波隆纳插画展而受邀来到这里。意大利波隆纳儿童书展(BolognaChildren'sBookFair)是世界最大的儿童图书展,其中的插画展始创于1967年,其专业性、艺术性、先锋性享誉全球,是国际插画界的"指标画展"。波隆纳插画展每年一届,从全球数千投稿艺术家中遴选出几十位入选者。

  • 标签: 《霸王别姬》 BOLOGNA 儿童图书 文化名城 中国故事 先锋性
  • 简介:陕北佛教遗存非常丰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以至宋代、明代一直延续着开窟造像的传统。近年来,学界对此研究也更为关注。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是陕西省北部自古以来的边塞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称。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安塞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交流共存的地带,

  • 标签: 安塞 大佛寺 图像 石窟 黄土高原腹地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司徒乔的新疆写生和五省灾区写生作品中的图文结合,是将文字的题写扩展到国画以外媒介的典型例子。郭沫若的"漫画说"和艾中信的"国画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了司徒乔此种尝试所受到的影响,但20世纪上半叶复杂的现代图像语境还包括文学、出版印刷、综合媒体(如电影)等影响因素。司徒乔整合多元视觉因子,将同为简练形式的速写图像和札记文字组合搭配,可以快速创作出抓住历史本质的"完整"作品,并在一些作品中通过图文反差来强化真实感。司徒乔加强了图像与文字的合作关系,最终找到了以《义民图》为代表的独特图文结合手法。

  • 标签: 出版印刷 写生作品 义民 综合媒体 影响因素 赵望云
  • 简介:本文将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传为卢鸿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高士清修图像与《卢鸿草堂十志图》极为相似;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与梳理,证实了卢鸿《草堂图》对文徵明园林绘画的影响作用。本文藉此探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图像的象征意涵。

  • 标签: 文徵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卢鸿 《草堂图》 清修
  • 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图》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御制耕织图》中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 标签: 《御制耕织图》 祀谢 图像符号 蚕神
  • 简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在这样的文化语境当中,在艺术与科学之间进行对话,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文化交融或相互激发,是许多当下的创作者和艺术关注者共同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无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注入科技元素,实现艺术的多方跨界,这已经成为当今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 标签: 科技元素 艺术展 影像 图像 艺术与科学 文化语境
  • 简介:《国粹学报》和《时事画报》是两份粤人为主体编辑出版的、具有革命意识的报刊。报刊上登载了不少与广东历史人物相关的图像,此与办报者的身份与活动密切相关。报刊用明末遗臣的事迹和物品借古喻今,表达反清的诉求。因是之故,与报刊图像相关的史实和遗物开始同革命挂钩,成为日后塑造广东革命形象的重要佐证。

  • 标签: 革命意识 报刊 图像 《国粹学报》 《时事画报》
  • 简介:四棵树岩画位于北疆天山南坡山脚地带,是一片具有北疆岩画特点的岩画区域,其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形成在北疆岩画中具有代表性。北疆以天山以北至阿尔泰山地区为界,是新疆岩画分布最多的地区,这与水草丰茂有关,北疆岩画主要分布在冬牧场,自远古至今游牧养畜业采取春夏秋冬四季轮牧方式,冬牧场时间长达5-6个月。

  • 标签: 新疆岩画 北疆 天山 流域 图像 牧区
  • 简介:法隆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藏有大量飞鸟、奈良时期的佛教造像,是日本佛教的艺术宝库。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基于信仰与仪轨而创制的佛教图像有着基本固定的程式与要求,凭借着直观且易于理解的优势,伴随着信仰的传播而蔓延至各地。然而,因各地风土、时代与区域的差异,佛教图像亦呈现出有意味的变化,固有的样式或被打破,或被其他样式替代,试图传达各自的宗教意图。

  • 标签: 法隆寺 摩尼宝珠 佛教造像 木构建筑 仪轨 摩尼珠
  • 简介:艺术史观念与方法的更新推动着艺术史研究不断以新鲜的面貌向前演进,方法论对于艺术史研究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接受与自觉追求。方法论的自觉体现了艺术史发展对思维观念和方法的积极思考与关注,彰显出艺术史在构建独立学科时的自我身份意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论著被大量译介到中国来,西方艺术史研究观念与方法多少也影响了像李凇这一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史家。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艺术史研究 文集 图像 八十年代 艺术史观念
  • 简介:在商业电影空前繁荣的当下,创作主体的代际更替也在悄然发生,“文革”后出生的一代导演进入主流电影生产体制,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新的症候。本文以《心花路放》和《后会无期》两部影片作为样本,探讨“文革后一代”如何用电影再现社会现实、表达其现代性经验,如何借鉴经典作品的类型形式而放弃其精神内核,讨论在电影审查与当代消费文化语境的双重压力下创作主体所形成的特定表达方式。本文对当代商业电影的功利主义、媚俗、犬儒式精神取向、价值感和深度感的缺失等现象提出批评。

  • 标签: 商业电影 图像 心灵 风景 创作主体 “文革”
  • 简介:职业画家与世俗绘画一直被认为是粗鄙的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其不单纯诉诸美学需求而更重功能上的实用价值,对其研究也处在边缘化状态。高居翰的研究表明职业画家不是美术史的言说主体而不具有话语权,故而世俗绘画不能成为艺术史发展的主线,但却能反映出商业语境下艺术的发展。并且宫廷绘画与世俗绘画、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也存在互动关系。高氏对世俗绘画进行的严肃关注和深入探究,对于扩大研究视野、探索新的艺术史书写结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怡情 图像 世俗绘画
  • 简介:《艺术的理论与哲学》是夏皮罗撰写的一部论辩色彩很强的著作。此书中每一篇文章几乎都存在着潜在的论敌。本文作者梳理了《艺术的理论与哲学》中夏皮罗的理论主张,总结、分析了夏皮罗的艺术史观点,并分析了夏皮罗在艺术史学术圈内没有获得应有地位的原因,以更加客观的角度评价夏皮罗的艺术史理论。

  • 标签: 夏皮罗 艺术的理论与哲学 现代艺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