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康熙帝曾作耕织诗46首。这组诗中,《经》诗的首句是“织纴精勤有季兰”。“季兰”原义为小兰草,后用以指代从事蚕桑纺织的年轻女子。这种词义的形成是因为先秦时代的女子有佩戴兰草的风俗,而中国古代的蚕桑纺织又多由女子劳作。

  • 标签: 康熙 耕织图诗 季兰 词义 考辨
  • 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耕织》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耕织》中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 标签: 《御制耕织图》 祀谢 图像符号 蚕神
  • 简介:从颐和园北宫门向西数百步,就是新建景区耕织。所谓“新”,其实是在原台基、柱础、古船台、河道、石碑、古树等“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的空旷废墟上,对照文献查证及实地勘测后进行重建,使其基本恢复了原有面貌。

  • 标签: 耕织图 颐和园 演变 “新” 石碑
  • 简介:《雍正耕织》是历代耕织图中的极品。与其他耕织都是木刻或石刻不同,《雍正耕织》为设色绢地手工彩绘本,是雍亲王特命数名资深宫廷画家费时数年绘制进献给康熙的。

  • 标签: 耕织图 雍正 华夏 宫廷画家 彩绘本 石刻
  • 简介:  瓷器上出现以内容为题材的绘画,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是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后,流行甚为广泛.多用五彩或青花来表现.……

  • 标签: 图棒槌 康熙耕织 棒槌瓶
  • 简介:泰安碑亭康熙诗在艺术上似乎不值一提,但是那种体恤救灾悲天悯人的坦诚真率自然的情绪溢于诗外,令人感动不已。康熙诗无论从文学上从史学上还是从社会意义上都应有其重要价值。

  • 标签: 泰山广场 御制诗 体恤 价值
  • 简介:此三星图轴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旧藏,蓝底五彩织。慈禧太后生前在储秀宫东梢间的墙上也挂了一幅同样的挂轴(见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之《明清家具(下)》)。在2006年春拍上,这幅缂丝轴的估价在300万港元至400万港元之间,刚开始叫价时,竞投气氛并不算热烈,但拍卖师叫价至600万元时,竞投气氛才开始热烈,叫价不断攀升,最终以1852.8万元落槌,由香港本地一位古董行家购得。

  • 标签: 星图 缂丝 乾隆 故宫博物院 商务印书馆 慈禧太后
  • 简介:在天安门后的端门院内,东西朝房廊下现各存一方清康熙庚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所写下的满、汉文《台省箴》石碑。其中汉文碑原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1952年,因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在东朝房举办展览,石碑放置处正好是展厅出口。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天安门 康熙 石碑 汉文
  • 简介:2016年11月23日,在上海出席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一行人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在参观历代医学荟萃展区时,陈冯富珍对一具“乾隆针灸铜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据悉,这座“乾隆针灸铜人”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嘉奖参与编撰《医宗金鉴》的人员,特别颁发的奖励。

  • 标签: 《医宗金鉴》 陈冯富珍 经验良方 医籍 简明实用 急慢性疾病
  • 简介:2006年5月18日,一座埋没多年后又于先农坛被重新发现出土的清代乾隆诗碑,在首都博物馆新馆广场上组装竖立,成为该馆收藏的重量级的一件展品。

  • 标签: 诗碑 乾隆 先农坛 博物馆 重量级
  • 简介:清宫造办处是一个庞大的,为皇家制作各种御用器物的工厂,它曾制做大量的实用器和观赏品,来满足宫廷各方面的需要。其中的精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帝王喜爱,而且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更是成为珍品。精美的漆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这主要体现在康、雍、乾三朝盛世期间。

  • 标签: 雍正 漆器 器物 宫廷 盛世 帝王
  • 简介:京西福地,倾世之宅何处寻梦乡?北京城内,山水之间,浓荫深处——中海九号公馆,典藏京城西四环,珍藏中国大美生活。

  • 标签: 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 园林设计 绿化带
  • 简介:在天安门后端门院内,东西朝房廊下现各存一方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年)满、汉文《台省箴》石碑。迄今已有310年的历史。该碑始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

  • 标签: 碑文 天安门 康熙 石碑
  • 简介:本文基于原始史料的分析,从科仪与音乐两方面对明代斋醮音乐的面貌和性质进行剖析并确认:它是上层统治者唯意志论的产物,其仪范部分是对传统道乐的极大简化,乐章则属雅乐体系,两者不能配套。这套成果并未对道乐实践产生影响。这一外行之作有其出现的特定文化背景。

  • 标签: 明代 道乐 御制仪范 御制乐章 性质
  • 简介:清代各种碑刻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所刻为清人诗歌,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有关作品,即使对另有印本诗集行世的作家,也往往具有补遗、校勘的意义。拙著《清诗考证》中,有一些篇章曾经在这方面做过探索;起先组合成单篇论文发表时,还明确用过“从存世碑刻考清人诗歌”的标题。但这些篇章所涉,地点虽然都在笔者生活、工作的杭州,诗人却十分分散。现在再专门以乾隆皇帝一人为中心,对杭州现存其诗碑刻进行集中的考察。主要的宗旨,则在于借此引起学术界对整个存世清诗碑刻的注意。

  • 标签: 清诗 乾隆帝 御制诗 碑刻 杭州
  • 简介:金属胎珐琅器是金属(主要是铜)造型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合制品。它那绚丽、浑厚的特色,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派,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作为皇家生活用具,它能充分显示封建皇帝的尊贵地位;作为宫廷陈设用品,它更能为宫殿增加豪华的气魄。

  • 标签: 康熙朝 生活用具 宫殿 封建统治者 复合制 宫廷
  • 简介:耕织”二字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连用在一起,如管子说:“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墨子说:“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所指的意思都是农耕与纺织。

  • 标签: 图书馆藏 美国国会 耕织图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