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当《终结者2》将以3D的方式和影迷重新见面的时候,人们不禁好奇,一部拍摄于25年前的科幻电影,非但没有在科幻浪潮和科技革命面前被淘汰。反而愈发地凸显了其不朽的魅力,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固然重温经典是一种情怀,但是影片中超前的想象力,不俗的摄制、恰到好处的选角以及那个充满科技理论和情感伦理的剧本。还是让《终结者2》成为超越时间的存在。

  • 标签: 人类 反观 机器 科幻电影 科技革命 科技理论
  • 简介:影视人类学重新建立了文化的新的介绍、理解、诠释的方法,影视民族志也完全形成了不同于超文本(hypertext)形式的民族志。由于共有人类学的提倡,反馈法(feedback)也成为了文化人类学传统田野调查方法。然而,影像总是某一社会空间、某一社会场景的时间性凝固,因而在拍摄者、被摄者、观摩者三方总会引发怀旧·乡愁情绪,在工业化迅猛的今天,即便是较短的时间差距也会引发怀旧·乡愁。怀旧·乡愁一方面对趋向同质化的社会变化存在反作用力,但是同时,怀旧·乡愁自身也体现出了一个逐渐趋同的复杂过程。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共有人类学 怀旧·乡愁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从两本不同作者笔下有关音乐人类学的书籍进行对比:一本为艾伦.帕.梅利亚姆著、穆谦译、陈铭道校的《音乐人类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本为管建华著的《音乐人类学导引》,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并表述笔者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梅利亚姆 管建华
  • 简介: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直观而又含蓄地再现了本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民族性格、风俗节庆、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情感、价值追求等,以"形而下"的舞蹈形态表征"形而上"的、神圣的精神世界。分析研究傣族舞蹈不单是为了解傣族文化的渊源与特质,更是提升文化自觉、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方式。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民族民间舞 傣族舞蹈
  • 简介:处于学科建设初期的中国艺术人类学,涉及学科本身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层次的理论阐发。中国特殊研究情境中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其理论基础的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主要由人类学的理论、艺术学的理论和中国的艺术田野研究实践中生发的理论三个部分组成。处于学术发展时期的中国艺术人类学,需要一批来自不同学科有志于此研究的学者通力合作,关注社会现实,扎根于田野实践,及时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升,以期更为清晰而准确地阐明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生发出中国经验的理论表达,贡献给国际学界。

  • 标签: 中国 艺术人类学 理论基础 人类学 艺术学 田野研究
  • 简介:人类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学术研究中的跨学科探索已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多学科视野的整合有助于学术的整体现照.音乐教育学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探讨音乐教育学对人类学观念与方法的借鉴与应用,择取几点加以论述,以表达笔者对该论题的部分思考。

  • 标签: 音乐教育学 人类学 文化 局内人局外人
  • 简介:苗族服饰纹样,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图腾意象,其中“蝴蝶纹”是施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苗族图腾符号。以“蝴蝶”为母题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变,被大量的运用在服饰中,是对“母亲”始祖和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这与当地流传的“蝴蝶传说”以及《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形象相互呼应。服饰“蝴蝶”图腾纹样和《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形象,组成了对女性始祖崇拜的信仰体系。“蝴蝶”符号在施洞苗族地区尤其是女性群体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人类学意义,它促使女性完成了从个体到社会化“母亲”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加强了族群认同的意识,并且使刺绣和制衣工艺开始向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蝴蝶图腾 苗族服饰 《苗族古歌》 教育人类学
  • 简介:孔雀舞是极具代表性的傣族舞蹈,纵观孔雀舞的发展历程,专业舞蹈编创将其带向舞台促成它的繁荣.在这一重构过程中舞蹈基本元素与傣族文化内涵发生变化,民族结晶化、本质化现象凸显,这种趋势更是在旅游业、艺术市场影响下愈演愈烈.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借用文化层次分析法、舞蹈生态学相关理论窥探傣族孔雀舞由民间走向舞台的变迁过程,对于探寻民间舞蹈发展历程,以及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傣族 孔雀舞 民间舞蹈 舞台创作 舞蹈生态学 旅游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任何深入的田野工作(fieldwork)都像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既要求田野工作者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与科学的元素,又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学术伦理与为人之道的关联。当我们置身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时,在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之余,开始学习如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斯农热巴。

  • 标签: 热巴 人类学 解读 反思 艺术与科学 田野工作
  • 简介: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以人为中心来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发挥教育行为的功能来提升人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本土文化的优势遭受着有史以来更为严重的冲击。本土音乐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冷落和有被现代音乐吞噬的可能性的境遇。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将本土音乐融入到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中去,让每位学生能知晓并接受本土音乐,感知本土音乐的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获得与现代音乐相当或者甚至高于现代音乐的审美取向,是当下职能部门、学校、教师需要认识并重视的教学改革方向。

  • 标签: 音乐课程 本土音乐 教育功能 文化传承 教育人类学
  • 简介:科尔沁"博"仪式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保存得较完好的民间信仰仪式,以丰富的歌舞表达其宗教内涵,体现了科尔沁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北腰林毛都嘎查呼日勒"博"、天亮沃德干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镇衙门营子嘎查白毛敖海"博"三个调查点多年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史料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科尔沁"博"仪式的过程、结构、歌舞行为、符号等,试图阐释其文化结构和艺术形态中蕴含的意义。

  • 标签: 科尔沁“博” 仪式 结构 歌舞
  • 简介: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学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学和舞蹈学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学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 标签: 人类学者 舞蹈学者 原始舞蹈 民族舞蹈 民间舞蹈 芭蕾舞
  • 简介:"开路"是流传在河南省桐柏县的民间丧葬文化遗产,是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舞蹈。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和宗教仪式理论等方法,通过对桐柏山区民间丧葬仪式舞蹈"开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仪式过程、内容、神仙系统、八卦舞谱、仪式音乐的艺术特征等进行解读,揭示了民间丧葬仪式中的舞蹈与民俗民风之间的关系,探索古老的八卦舞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中国舞蹈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

  • 标签: 舞蹈人类学 桐柏县 丧葬仪式 “开路” 八卦舞谱
  • 简介: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中小学生美术比赛对于学生兴趣培养和校园文化艺术建设虽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走过场、搞形式的居多.长期举办造成师生乏味、疲于应付。真正提高美术活动实效,当少赛多展.开拓多种展示展览途径,建立美术展览的长效机制,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 标签: 美术比赛 事与愿违 发展纲要 第三代课改 展示展览 有效激励
  • 简介:周乐清是清代中期的一位下层官吏兼戏曲家,一生创作颇丰,戏曲作品《补天石传奇》①有多种刻本问世,并在作者任职的山东、湖南之地广泛演出,甚至被朝鲜使者购去.可以说,《补天石传奇》奠定了他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此剧目曾在清人《词余丛话》载录过,近代以来,王国维的《曲录》、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傅惜华的《清代杂剧全目》、李修生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等皆有著录.

  • 标签: 乐清戏曲 交游考 戏曲活动
  • 简介:通过对泉州民俗“嗦啰连”的历史概况及现状,“嗦啰连”的民俗活动形态及其舞蹈作品的艺术形态的研究,探索其中蕴合的民俗民化内涵。

  • 标签: 泉州 民俗活动 民间舞蹈 嗦啰连
  • 简介:2016年1月3日,为筹备“迩雅”印人雅集活动,南京地区老中青篆刻家、印学家王光明、苏金海、孙向群、童迅、宋谦、薛元明、陈泓凌、张今、江豪旭、刘儒杰等汇聚一堂,就如何延续“迩雅”印学交流活动,对今后雅集的宗旨、形式、内容、方法、时间、

  • 标签: 南京地区 雅集 民间 交流活动 篆刻家 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