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该书由著名学者欧阳昱先生编著,2016年5月在台北市猎海人出版社出版。此书以谈文化交流为铺垫,主要讨论了澳中文学交流。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先写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的情况,把澳大利亚的华人文学当做中澳文学关系的一个领域来考察,对该文学的历史进行了诗意的勾勒,介绍澳大利亚文学中华人的英文写作等;中编写中国文学在澳大利亚的译介,起源、流布、影响等情况并探讨了从1788年到2007年这220年来中国文学如何通过英文进澳大利亚等;下编三章分别讨论两位澳大利亚华裔作家以及三位澳大利亚作家等,从各方面揭示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

  • 标签: 澳大利亚文学 英文写作 交流史 文化交流 欧阳昱 上中
  • 简介:日前,惠民专程来沪,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一本新著《台湾文学研究35年(1979-2013)》写个序。他说:先生虽然身体不错,但毕竟年事已高,本不忍心打扰,但终于还是忍不住提出这个请求,好为自己几十年教书、研究的生活留个纪念。想想也是,认识惠民已经35年了,为他写篇序,也是责无旁贷。1979年9月,惠民考进华东师大攻读现代文学的研究,导师是许杰先生和我。

  • 标签: 台湾文学 现代文学 一本 许杰 中国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 简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吕进所长暨全体师生钧鉴:欣闻贵所成立30周年,扩大举办庆典,特函致贺。回溯以往20余年,本刊在社长文晓村的率团带领之下,多次前往贵所交流访问,双方建立深厚的友谊。在此基础之上,相信往后必将更上一层楼,共享两岸诗学交流的成果。

  • 标签: 葡萄园 中国新诗研究所 贺信 主编 诗刊 台湾地区
  • 简介:现如今,创意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富含巨大潜力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创意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文创产业贸易额高速增长,已然成为世界贸易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利用人的创新思维及技能,利用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与提升,并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规范化管理,产生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 标签: 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 发展现状
  • 简介:周梦蝶是台湾诗坛上的一朵奇葩,称他为奇葩,并不过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诗学界普遍流行西方存在主义,在诗体形式和内容上大量模仿西方时,梦蝶翩翩出世,以其奇诡清苦的语言,大量用典的诗歌,显示了一位中国传统诗人扎根于土地来源于土地的清苦情怀。周梦蝶,原名周起述,1920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南省淅川县,后因家贫和战乱而辍学。

  • 标签: 台湾诗人 人生 形式和内容 台湾诗坛 存在主义 五十年代
  • 简介:该书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惠民和司方维撰写,由江苏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此书主要分为进程篇、专题篇、学者篇和史料篇。对自1979年起35年台湾文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作出回顾梳理,究其发展脉络,以及对这35年来从事台湾文学研究的学者——从最早开路、拓荒、奠基的学者到现今年轻的硕博士群体进行扫描综观,探讨其中二十几位的学术个性和学术贡献,并探求学术流派形成的可能性。

  • 标签: 台湾文学 中文系教授 学术流派 学术个性 江苏大学 学术贡献
  • 简介: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多元式大和解的趋势,其中《海角七号》是颇为典型的例证。影片以在地为立足点,以呈现在地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作为发端,经过多重努力与妥协最终实现多元式大和解,这种由混杂冲突到包容和解的推演过程体现在全球化与在地、多元族群、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传统与现代等多个面向。影片在接收与认可差异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基础上,通过和平共存、彼此包容、多元融合的逻辑建构出大家都是在地人的身份共识。

  • 标签: 台湾电影 身份认同 《海角七号》
  • 简介:摘要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新的制高点;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是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紧密型结合点,具有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符合农业需要向纵深发展的哈市的现实情况。基于此,本文详尽地阐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主要成效,哈市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必要性,并根据哈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哈尔滨市成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杉山正明,日本历史学者,专长于蒙古史、中亚游牧民族史,被认为是日本研究蒙古史之翘楚。在其《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下称《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杉山正明突破了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叙述方式,将蒙古帝国置于世界史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认为以蒙古帝国为中心,已经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与海洋的世界性网络。因此,蒙古帝国的兴起可以看作是世界史的一次重要转向。在杉山正明的论述中,对沃勒斯坦

  • 标签: 蒙古帝国 地缘政治 沃勒斯坦 世界史 叙述方式 历史学者
  • 简介:在1930年代的日据台湾,日语逐渐成为了文坛通用语。在此前后陆续登上文坛的台湾日语作家如杨逵、吕赫若、张文环和龙瑛宗等,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以扬名日本"中央文坛"的殖民地朝鲜作家张赫宙作为进阶目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赫宙情结";台湾本岛文学评论界同时也以"张赫宙"及其文学成就作为检讨台湾作家日语创作成就的重要参照体系。通过辨析现代文学中"张赫宙"以弱小民族作家及殖民地日语作家形象渐次浮现的文学历程,可以发现,日据台湾日语作家的"张赫宙情结"固然展示出他们尝试以日语来建设台湾文坛时所剑指的前进方向,亦显露出他们用日语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创作窘境。

  • 标签: 张赫宙情结 日据台湾 日语创作 杨逵
  • 简介:《国声报》“南光”副刊在雷石榆和吴忠翰的主持与影响下,秉承文艺大众化的办刊宗旨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强调通俗性与现实性,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传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培养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思想文化接轨,致力于文学新人的教育与重塑,为光复初期台湾新文化的重建做出贡献,实现了当时台湾政治阴霾下的文化突围。

  • 标签: 台湾新文化 《国声报》“南光”副刊 “新青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刘传霞专著《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对身体政治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态有独到发现,对其症候性危机也有很强的批判性。更重要的是,该书又是一部试图从"问题性症候"出发,将整个当代文学做联系性思考的著作。

  • 标签: 刘传霞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症候性危机
  • 简介: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有紧密联系,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但30年代左翼文学更多是作家们出于像鲁迅所说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为政治"的写作,也是在广义的政治上、立足于政治"原点"之上的写作。它放射出来的真纯、与民众苦难保持深切联系的人性和人道光辉,以及在批判现实中奔涌出来的道德义愤,显示了"为政治"写作的精神风貌。

  • 标签: 政治 为政治的文学 左翼文学
  • 简介:内容摘要武则天是个工于心计又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人,本文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来论证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 标签: 武则天 取名 政治野心
  • 简介:摘要1984年,缅甸获得独立后,实行的是多党民主议会制。1962年,奈温将军推翻了吴努政府,开始实行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一党执政的一党制。军人政府统治对缅甸经济以及政治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自从1962年,缅甸军人政府获得了统治权后,到1988年上台执政至2008年期间,其对缅甸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缅甸 军人政府 经济 政治 影响
  • 简介:张新之与王希廉、姚燮同为红楼梦评点派的重要作家,其《妙复轩评石头记》流传颇广。但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张新之其人其事了解不多,目前仅见胡文彬先生在《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中作出过相关讨论。《妙复轩评石头记》成于台湾,故借助道成时期台湾宦游文人的相关记述,可以补证张新之的籍贯、生平事迹及其完成《妙复轩评石头记》时的台湾社会情形,并进而对其《妙复轩评石头记》的序跋作者进行考论。

  • 标签: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序跋作者 台湾地区
  • 简介:摘要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但是,当我们以兴趣为前提去从事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如果想让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政治课,只有让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 标签: 初中政治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 简介: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对此,政治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求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课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思想政治课 教学质量 初中 社会科学知识 马克思主义教育 课程改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