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读《美国语》,首先是新奇,其次是惊讶。教了几十年“中国”,对过于工具化的、支离破碎的中国印象深刻,而打开整本的《美国语》,一看目录就觉得美国历史扑面而来。虽然从“五月花号”开始,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当下美国,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和巨大的创造力以及雄厚的国力产生的影响力,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国家感到惊叹。

  • 标签: 美国历史 中国语文 宗教 道德 神话 移民国家
  • 简介: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教育现象.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演进,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跟我国历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革新密切相关.

  • 标签: 生活教育 古文教育 教育思想 创新
  • 简介:“《美国语》怎么像是‘美国历史’?”想必很多人初次翻开《美国语》,首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带着这个疑问浏览完全书后,我们就会发现,该书以历史性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美国的空间为纵坐标,从自由、平等、博爱的原点出发,描述了语言和文学所走过的轨迹。

  • 标签: 美国历史 横坐标 语文 例举 编排 历史性
  • 简介: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一个团体与另一个团体之间,一个利益集团与另一个利益集团之间,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之间,一种信仰与另一种信仰之间,一个“我”与另一个“我”之间,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产生冲突是一种常态。

  • 标签: 冲突 和解 语文 美国 利益集团 “我”
  • 简介:1804年至1806年间,麦里维泽·李维斯和威廉姆·克拉克带领着一队退役士兵,沿着密苏里河从圣路易斯行进到密苏里河的源头,行程八千英里,完成了新大陆发现以来第一次对大峡谷的穿越。在内战中失去一条手臂的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成为其中的成员,他以“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为题,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他如实地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地理画卷。

  • 标签: 敬畏自然 教育框架 土地伦理 生命 公民 语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7
  • 简介:为什么不是艺术美学而是文艺美学呢,文艺学中的文艺美学与美学中的艺术本是一回事,从文艺美学在学术体系中的学科定位和学理逻辑来说

  • 标签: 中国语境 中的文艺美学 语境中的
  • 简介:晚清以来,持续了大概50多年的国语运动中,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的口号,它的基本方向是向统一的书面语系统和统一的国语发音系统努力,制定了统一的注音符号用来克服汉语内部发音上的巨大差异。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边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边疆特殊语文”这个衍生的话题在此运动中自然而然就引发出来了。黎锦熙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在已有的注音符号的基础上,增加“方音符号”,并且主张通过以注音符号为中介,编写国语边语四行体的教科书,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养双语之间的沟通能力。因为这个问题在当时关系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和政治认同,对于该问题再整理和认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国语运动 注音符号 边疆特殊语文
  • 简介:西北大学中国言文学学科肇端于陕西大学堂“中学门”与“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历经百年,不断壮大。著名学者黎锦熙、罗常培、曹靖华、张西堂、傅庚生、郝御风、单演义、杨春霖等为本学科发展奠基。知名学者何西来、王富仁、党圣元、罗钢,著名诗人雷抒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迟子建,“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万武义,著名编剧张子良、著名导演黄建新等毕业于本学科。本学科被誉为“唐代文学研究重镇”“作家摇篮”。

  • 标签: 学科简介 西北大学 中国语言 语言文学 “茅盾文学奖” 唐代文学研究
  • 简介:西北大学中国言文学学科肇端于陕西大学堂“中学门”与“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历经百年,不断壮大。著名学者黎锦熙、罗常培、曹靖华、张西堂、傅庚生、郝御风、单演义、杨春霖等为本学科发展奠基。知名学者何西来、王富仁、党圣元、罗钢,著名诗人雷抒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迟子建,“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万武义,著名编剧张子良、著名导演黄建新等毕业于本学科。本学科被誉为“唐代文学研究重镇”“作家摇篮”。

  • 标签: 学科简介 西北大学 中国语言 语言文学 唐代文学研究 陕西大学堂
  • 简介:涪陵师范学院中国言文学系成立于1977年,是学院开办历史最长,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系科之一。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三个专业。1994年创建长江三峡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乌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所。2004年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高校在职硕士研究生院。

  • 标签: 涪陵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院系简介 师资力量 学术带头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后殖民主义与文化研究问题,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1992年版),成为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当代话语

  • 标签: 中国语境 中的后现代 后殖民文化
  • 简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受到'母语迁移'作用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母语迁移'作用的概念,并且举例说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学习中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后笔者提出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加强母语正迁移、削弱负迁移作用的策略及方法,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参考。

  • 标签: 英语学习 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 简介:美国诗人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新诗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对英美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巧妙运用使美国华裔文学得到美国主流文学的认可,二者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吸收和运用,采用类似的翻译策略和创作手法。

  • 标签: 庞德 汤亭亭 中国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9
  • 简介:西方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却是产生于自身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中国文化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西方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所知甚少,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属于大众文化理论的一种研究立场和理论形态

  • 标签: 中国语境 大众文化文化产业 批判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尼采审美主义思想源于叔本华,即使我们可以认为李石岑和常荪波对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代表的审美主义,尼采思想的审美主义本质

  • 标签: 东方视域 中尼采 中国语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0
  • 简介:    一、《国语》的编撰意图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    二、《国语》的选材和结构    选择史料及安排结构是编撰意图的具体体现,我们说《国语》的编撰有其意图

  • 标签: 国语编撰 意图文学 文学价值
  • 简介:主持人语:中国当代文学多年来一直青睐乡土文学和大历史叙事,作家、读者、研究者也都习惯地将其视为当代文学的“主流”,以此了解和感受我们的家国、历史,加之莫言:贾平凹、阎连科等扛鼎作家对地域文化的关切和挖掘,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已经了解了足够多的“小说中国”,阅读了足够多的“中国叙事”。

  • 标签: 中国叙事 语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叙事 乡土文学 地域文化
  • 简介:摘要《国语》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散文,《晋语二》中的“虢公梦蓐收”是一处有代表性的梦境描写,蓐收这一神人在不同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神职,它的身份有四方之神中的西方神、刑戮之神、五行之神中的金正、主管太阳落山的神以及秋天的神明,从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它既是上古祭祀的对象也是“诛不法”的象征;而《国语》中记载这一梦境的原因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当时神授天命的思想和梦境预兆凶吉的传统,也体现了当时的史官文化与占卜紧密联系,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的渗入。

  • 标签:
  • 简介:汉字作为韩国语言文字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其影响力不言自明。然而汉字被广泛地使用,同其自身的科学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汉字的形态特点、语音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了汉字对韩国语汉字词的影响。进而阐明了汉字在韩国语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汉字的特点 韩国语 汉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