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美国人在学习中文时不同的目的和层次,美国的中文学校各有专攻。成立于1993年6月希望中文学校以教授标准现代中文、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为招牌,十年间从成立之初的30多个学生、几个老师,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校区、1个少儿艺术团、1个体校、200多名老师、22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

  • 标签: 老师 学生 体校 希望中文学校 艺术团 少儿
  • 简介:“暴虎”应为“徒步持戈搏虎”,对“徒搏”之“徒”的误释为“徒手搏虎”时代可上推至汉初。

  • 标签: 暴虎 徒步搏虎
  • 简介:<正>本刊这一期报道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和《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抄袭《辞海》等词典,侵权者受到处理的消息(见第92页)。在此之前,本刊1990年第2期还曾报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党政干部大词典》抄袭《辞海》等词典,侵权者受到陕西省版权局处理的消息。

  • 标签: 辞海 科学出版社 抄袭者 工艺美术 现代汉语词典 百科知识
  • 简介:<正>“选”这个词,有动词义、形容词义、数词、量词等多种义项。然而,在“选”的形容词义中,还有“俊杰”或“优秀出众者”这个意义,海内外许多大型字、词书所没有收录的。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修订本)、《辞海》(修订本),以及台湾出版的《增修辞源》、《大辞典》等。据笔者所知,只有台湾华罔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有这个义项,释为“优秀出众者也”。引《白虎通·圣人篇》:“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为例。又引《左氏·宣十五年》杜注:

  • 标签: 义项 康熙字典 修订本 形容词 词义 辞典
  • 简介:播,抵也”补赵德明《广雅·释言》卷五上:“播,抵也。”王念孙《疏》未详。刘凯鸣《广雅疏·辨补续编》(一)(《文献》1988年第3期)认为“‘抵’盖‘诋’之形似而讹”。然而就笔者所见,刘说实欠斟酌。考《玉篇》:“抵,掷也。”《六书故》:“掷,弃也...

  • 标签: 《六书故》 济宁师专 孔安国传 广雅疏证 互文见义 秦汉以前
  • 简介:古代作品中有些语词本来是方言词,训诂解释不符合原意,本文仍用方言俗语解释方言词,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 标签: 古代作品 词语 今证
  • 简介:“明月”一词是古今汉语常用词,《汉语大词典》(第2版,下简称《大词典》)“明月”条所列义项有三:1.光明的月亮;2.指明珠;3.下一个月。前两个义项属常用义。今阙而不论。第三个义项,从构词上看,日人则暗,日出则明,一暗一明为一日,故次日日明日,明月、明年、明春等,皆沿此义。经考证,我们认为“明月3”《大词典》引证不足,缺少书证。该词秦汉以降,代有用例,今就传世及出土文献中的书证,对《大词典》等辞书略加补。为方便讨论,兹不烦将“明月3”透录如下:

  • 标签: 明月 《汉语大词典》 补证 出土文献 常用词 义项
  • 简介:训诂与文化习俗四李长庚训诂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还涉及包括典章制度在内的各种文化习俗,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迷信禁忌、祭祀、生产劳动形式等等。充分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并作为一种意识贯彻到训诂工作中去,也正是我们通读古籍和解决一些老问题的重要途...

  • 标签: 文化习俗 “相” 训诂 《列子释文》 宗庙祭祀 《太平御览》
  • 简介:<正>用“”字来形容社会上的某种潮流或情绪,大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时髦叫法。常见于报端和使用于口头的,就有“西装”“读书”“经商”“出国”“电话”“内资”“股票”“三产”“公关”“文化衫”等。一“”究竟是什么呢?《青年文摘》一则标题“今日世界的‘汉语’”,正文里有相对应的解释:“今日世界上正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热潮。”(1988年第11期35页)原来,这里的“”,指的是“热潮”。“”还有其他一些含义。如:“一度沉寂的灯芯绒,近日却悄悄升起了一股热流。”(标题:悄悄升起的灯芯绒”,《解放日报》1991年8月31日五版)这里的“”,指的是“热流”。“万枝生绿的初夏,在复旦校园,一股强劲的‘学习马克思’、‘研读哲学、经

  • 标签: 邮票 金饰品 标题 读书热 灯芯绒 六版
  • 简介:《怀藻》是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成书于孝谦女帝天平胜宝三年(751),相当于我国唐玄宗天宝十年。编者辑录了近江朝(667—672)以来八十余年间、六十四人的诗作,计百二十首(轶四首);兼收作者小传九篇、诗序六篇;集前有序,概述前朝文运、编辑目的,题名等。因此,这部诗集诗文

  • 标签: 怀风藻 天平胜宝 奈良时代 诗序 文运 孝谦
  • 简介:公民制度(паспортнаясистема)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对人口基本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体制。随着人类交往的不断频繁和人口流动大趋势的形成,各国的公民管理制度也日渐减化。目前,公民

  • 标签: 俄罗斯 公民证制度 俄语 学习辅导 背景知识
  • 简介:<正>“言”在《诗经》中有当“我”讲的,历经两千余年的纷争,似乎已被否定。但也有人对此仍然持有异义,他们详引旧注,或兼用音理,对“言’字的“我”义作了论证。本文想通过语法与语境的考察来确定“言”的“我”义,作为对前人的一点补充。《诗经》中作“我”讲的“言”全部出现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这样的“言”在《诗经》中共有三十九个,分别处于《葛覃》等二十首诗中。对这些诗作穷尽性的考察并旁涉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言”的“我”义加以论证。

  • 标签: “言” 小雅 主语 《诗经》 对举 定语
  • 简介:是以表达信息来源为核心功能的语法范畴,目前已有许多西方学者指出示范畴具有直指特征,语的使用可以反映说话人对视点的选择。日语研究文献中,早津(1988)和菊地(2000)在辨析日语语「ヨウ」和「ラシイ」时也采用了近似的概念。示功能通常包括"直接"、"推论"、"传闻",本文仍然沿用这些术语,但是不把它们看作基元概念,而是使用"知觉-话语"和"表述-推论"两组连续性概念构拟一个概念空间。它一方面可以用来更直观地解释日语示共时和历时的若干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阐释日语示范畴的直指特征。

  • 标签: 日语示证 直指 视点 概念空间
  • 简介:国人是习惯于排队的。据说现今最吃香的是公安局门前领取护照和外国使馆门前等候签证的队伍。这当然是实行了开放政策后的新景象。想当初文革期间,人人谨小慎微,谈“外”色变。老百姓若有公开声称想去外国者,不被问个“叛国投敌”的大罪,也得混顶“迷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哪里会想到有今天这般的自由局面,然而,出国到底为了什么?

  • 标签: 出国 开放政策 生活方式 资产阶级 公安局 “外”
  • 简介:苏轼《赤壁赋》中写景的文字不多,但都堪称经典。这些景,既是作者情绪的引爆点,也是解开苏轼精神世界的密码。无论是夜晚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还是醒来的“东方之既自”;无论是直接写的“万顷之茫然”,还是间接写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清幽美丽的月下赤壁。在这些景中,人们历来多关注“水”和“月”。正是这“水”和“月”。让作者参悟了人生,找到了精神的解脱之路。

  • 标签: 《赤壁赋》 “风” 精神世界 “月” “水”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