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隐喻脑机制的神经生理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但是很少研究涉及双语隐喻脑机制。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母语是汉语、二语是英语的中国人被试加工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脑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加工英语隐喻时ERP成分N400比加工汉语本义、汉语隐喻和英语本义呈现更明显的负向波。左右脑在加工英语隐喻都有激活,活跃度比其他条件更高。

  • 标签: ERP N400 脑机制 双语者 隐喻
  • 简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考察高级汉语学习的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在学过语块占全部语块的比例以及学过语块的正确提取使用率两个指标上都有显著差异,也显著差于汉语母语的测验表现。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学过的汉语口语语块数量有限,难以合理得体正确使用。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的影响因素及加大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 标签: 汉语口语语块 语块提取 语块运用
  • 简介:文章对越、韩、英语母语习得表人词语进行了个案描写和群案测试。研究发现:在提取和产出表人名词的方法上,韩国语母语(特别在初级阶段)倾向于使用亲属称谓法;英语母语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倾向于使用前替换法和后替换法;越南语母语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倾向于后替换法而抑制前替换法;三类学习的上述差异,与其母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繁简程度、母语名词构词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汉语习得 表人词语 越南语母语者 韩国语母语者 英语母语者
  • 简介:文章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6个方面对预科留学生中成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的汉语学习在各项策略上都表现比较积极,他们在元认知策略及社交策略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对汉语学习来说,汉字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难点,这些成功的学习突破汉字的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合理采用字本位的一些方法,适当提高汉字的字词比,可以减轻学生记忆汉语词语的负担,在短时间内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 标签: 学习策略 预科留学生 汉语 成功者
  • 简介:基于学习立场的优秀教师形象研究是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的关键。本研究打破该领域使用因子分析的量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着眼于个案研究,通过可信性、重现性高的个人态度构造分析(PAC分析)得知:学习心目中的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及学习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专业知识和阅历、授课能力、性格与人格魅力、形象气质五方面。本研究对日语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寻求自我发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秀日语教师 PAC分析 学习者 教师自我发展
  • 简介:本文依据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汉语近义词教学的具体问题:近义词教学中应当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具体有哪些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效果如何?

  • 标签: 汉语二语学习 近义词教学
  • 简介: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 标签: 存在句 目的物 参照物 语法语义 母语迁移
  • 简介:生涯与成就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1906--2002)是生于奥匈帝国的犹太裔美国电影导演。他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例如新闻记者、艺术家(收藏)、电影制片人、电影编剧以及电影导演,跨度达50年之久。其中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以六十多部影片拓展了美国电影在题材与体裁双方面的疆界。怀尔德被视为好莱坞黄金时代最杰出和最多样化的电影导演之一,仅在编剧方面就获得过12次奥斯卡奖提名,这一纪录直到1997年才被伍迪-艾伦(WoodyAllen)打破。

  • 标签: 美国电影 承前启后 革新 电影导演 电影编剧 电影制片人
  • 简介:本文考察了视觉加工对英语母语汉语声调产出的影响,并引入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视觉加工影响学习声调产出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在延时测试中,对零起点汉语学习来说。三周的视听知觉训练没有显著改善学习的声调产出;(2)对于低水平汉语学习来说.即时呈现教师的手势可以引导学习发音器官的运动,可用于课堂上的即时纠音。对于高水平学习来说,由于四个声调的发音模式已经建立并固定下来,不易受教师手势的干扰。

  • 标签: 视觉加工 声调产出 多模态学习
  • 简介:本文在维尔比表意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他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来检视其生活和研究。维尔比不同寻常的童年生活、关系网和对宗教危机的反应塑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即认为世界是对话的和复调的。在维尔比看来,“女性”是相互对话的“差异”或“分别”这对逻辑关系的监护人。她的母性意识恢复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及符号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维尔比向我们展示了以三重维度为方法论的表意学,旨在创造内在关系并鼓励不同声音间的对话,借用生物“可塑性”术语,将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美学意义联系起来。当代苏珊·佩特丽莉的符号伦理学发展了维尔比的表意学。

  • 标签: 对话质问 母性意识 他者逻辑 符号伦理学 表意学
  • 简介:研究以HSK[高等]考试的实测数据为研究材料,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高级水平学习语言理解能力结构进行探讨,并对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构关系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第一。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构是相似的,它们都包含两个或者三个子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包含三个子能力,即“概括总结能力”、“细节捕捉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包含两个子能力,即“理解显性信息的能力”和“理解隐性信息的能力”。第二,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在理解过程方面是相似的,但在解码过程中却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呈现模式上,即听觉渠道和视觉渠道。第三,第二语言理解能力的可分性会受到被试语言能力和测验任务特征的影响。

  • 标签: 语言理解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
  • 简介: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因此,他/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他”,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杂合”文本,这个“杂合”文本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双重特征,是两种文化妥协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本文以研究案例为克莱门特·埃杰顿(ClementEgerton)的《金瓶梅》英译本TheGoldenLotus为例,集中探讨在文学典籍英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运用陌生化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他”的方法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杂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 标签: 陌生化手法 英译《金瓶梅》 异域化 混杂化 杂合文本
  • 简介:去动机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以克罗地亚汉语学习为例的欧洲汉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这些汉语学习去动机的现状,运用SPSSl7.0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去动机主要受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所占比例最大;针对这三个因素,找出去动机的成因,提出解决去动机的策略,学生才能重拾自信心,有效避免和减少去动机,找回学习兴趣,减除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汉语水平。

  • 标签: 去动机 汉语学习 因素 教学启示
  • 简介:在清代满语语法教材编写、讲授和学习看来,满语的各种语法现象均如同汉语的虚字。清代满语语法研究已能区分实词和虚词概念,且重要汉语虚词著作对清代满语语法类文献的编撰影响至深。

  • 标签: 汉语 满语 虚词
  • 简介: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都应该研究。关于汉语的个性特征的研究,早期的西方汉学家和中国许多语言学大师都已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但多局限于个别特征的考察,缺乏全面系统的表述。汉语和其他语言相比,特点突出,加上历史长、文献多,方言复杂、语言接触频繁,亟须集中合力,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的古今、南北、内外的全面比较,深入理解其特征。文章列举了若干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并指出研究这些特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汉语 特征 研究
  • 简介:网络语言是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它一出现就受到语言界学者、专家的关注,也成为当前语言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梳理了十几年我国网络语言的概念界定,整理了结合语言学某一要素的网络语言研究

  • 标签: 网络语言 概念 语言学
  • 简介:《英语研究》是国内唯一以英语为专业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创刊十二年来已经在学术界具有了较大影响,受到广泛好评。、本刊的主要栏目有“语言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研究”、“教学研究”,另外还开辟“叙事研究”、“海外译稿”、“书评”等特色专题栏目,全面展示英语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 标签: 英语研究 征稿启事 专题栏目 学术刊物 专业研究 语言研究
  • 简介:译者参与翻译整个过程,其角色地位不容忽视.有关译者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逐步发展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从我国引介莎剧以来,相关莎剧汉译译者研究得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旨在结合典型研究案例,以莎剧译者翻译思想、译者翻译动因、译者主体性、译者翻译策略、译者翻译风格为主题对莎剧汉译译者研究进行述评,梳理归纳近十年来莎剧汉译译者研究的新进展和研究特点,并指出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空间,旨在推动莎剧汉译译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汉译 译者 新进展
  • 简介:本文以"小心X"和"该X了"为例,从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语用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提醒"语句句型进行了探讨。构式中的"X"既可以名词短语,也可以动词短语或主谓短语。"小心X"主要用于"提醒"注意安全,"该X了"主要用于"提醒"应该做某事。

  • 标签: 句型 “提醒” 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