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御制增订》是由清高宗弘历敕修,保和殿大学士傅恒领衔修纂的一部满汉合璧释义辞典,是在康熙敕修《御制》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并增加注音而成。该书旨在普及和规范满文的新词汇,在满语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以往学术界多以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为其唯一刻本。我们将北京大学藏《御制增订》刻本与新编本以及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御制增订》刻本进行对比,厘清各刻本之间的异同,断定《御制增订》的刻本不止一种。

  • 标签: 满文古籍 《御制增订清文鉴》 版本
  • 简介:《五体》是清朝乾隆时期用满、藏、蒙古、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编写的语义分类辞书。该辞书收录的满语词汇全面系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由于清代民族文化交流及辞书本身的体例特点,该辞书满语词汇出现了较多的借词。

  • 标签: 《五体清文鉴》 满语词汇 特点
  • 简介:康熙作为清代官修满文辞书具有多层面的文化内涵,是当时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本文以其天、时令、地、君、谕旨、设官六部分的选词为例,与其它清代满文词典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所在.

  • 标签: 满学研究 满文词典 《御制清文鉴》 选词特点
  • 简介:我们以《御制增订》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丧期较汉族短,服式亦不及汉族严格、繁缛,这与满族人身为旗人,不便长期居丧以及对本族传统的重视有关。

  • 标签: 满族 御制增订清文鉴 丧葬习俗
  • 简介:manjuhergeniubaliyambuhaambag‘anjurnomun的新拟书名为《满文大藏经》或《全藏经》,这与书序名称及书名著录原则均不符;“以国语译全藏经”则是乾隆帝《御制翻译全藏经序》中的一句叙述话语,不能把“国语译全藏经”当作书名。该满文古籍应定书名为《翻译全藏经》,全称为《御译翻译全藏经》。承担该书翻译的是字经馆。字经馆是乾隆朝增设的临时性机构,开始时称“译经处”,专为修《翻译全藏经》而设,隶属于内务府。清廷组织了一批人员专门从事《翻译全藏经》的译刻人员,确保了《翻译全藏经》的翻译质量。

  • 标签: 满文文献 《清文翻译全藏经》 书名 清字经馆 译刻人员
  • 简介:清朝保留下来的满文文献,数量浩繁、内容庞杂,且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价值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万福撰著、凤山修订的《重刻虚字指南编》成书于光绪年间,采用传统方法讲述满语虚词,为清代满语语法著作中的典范,对后世影响较大,对我们客观、准确的分析理解满语语法现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满语 虚字 满语语法 满文文献
  • 简介:四、《满蒙合璧教科书》版本《满蒙合璧教科书》汉文原书十册,译成三合璧后则为18本.据各藏书机构目录所载,《三合璧教科书》藏本最多只有10本,即前10本,而第11-18本,未见有收藏记录.可见,1912年底根据汉文原书第九十两册编译完毕的译本,当时只是缮写出来转呈临时大总统阅览并请奖,并没有石印发送各学校.北京各收藏单位皆无后八本写本的收藏著录.现存《满蒙合璧教科书》各有异同.笔者得阅大连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藏本,其前三册,大连本汉文与满蒙俱毛笔手书;大连本后七册及辽宁藏本全本,俱用满蒙文竹笔书写、汉文铅字,石印.

  • 标签: 满蒙 辽宁省图书馆 文原 临时大总统 收藏单位 藏本
  • 简介:质部与物部、真部与文部在两时代的关系,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对两时代诗文用韵、《淮南子》韵语、《易林》韵语、《释名》声训材料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质与物、真与在两时代如同脂与微两部一样,均应该各自独立。

  • 标签: 两汉 脂部 微部 质部 物部 真部
  • 简介:启蒙》是清代人学习满语的教科书,满族人舞格作于雍正八年(1730)。该书采用满汉语合璧形式写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前期满族人的满汉双语使用情况。本文以该书中的满汉语材料为基础,从微观上论述雍正年间满族人的双语情况。

  • 标签: 清文启蒙 清代前期满族人 双语使用
  • 简介:朝鲜司译院刊行的学书(满语教材)中,(1777)、(1777)、(1765)的某些本子的满文右方见有用笔头印加的朱圆(红色圆圈),它跟(1748)、(1771?)中所印加的识别记号的谚拼法大体一致.从而认为这类朱圆跟识别记号一样,表示的是满语的拼写和读音的不一致.

  • 标签: 朝鲜司译院 清学书 朱圆 满语发音
  • 简介: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亲汉朝,元帝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打造胡和亲。昭君出塞,生儿育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从研究和亲文化这个角度评论元帝,认为元帝有独到的治国韬略,促进匈奴统一,实现胡和亲,获得边境安宁,这是元帝在西汉治国史上有所建树的几件大事。

  • 标签: 汉元帝 匈奴问题 昭君出塞
  • 简介:翻译过程中最让人感到困难的往往是两种语言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导致俄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深层原因——思维模式或习惯的不同进行了探索,得出在俄、俄汉书面语篇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汉语主体思维与俄语客体思维、汉语螺旋思维与俄语直线思维等类型转换的结论。

  • 标签: 汉俄翻译 语言结构 思维模式 翻译转换
  • 简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在全国进一步掀起了学习日语的热潮。《日汉词典》的再版发行,《新日汉词典》的出版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对日语工具书的要求。然而建国三十多年了,我国尚无一部自己编写和出版的以祖国民族语言——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工具书。这给从事日语的翻译工作和外事工

  • 标签: 汉日词典 词典评介
  • 简介:1)词典中有关同一地名的如下两条:bā屯(HǎbāTún),地名,在北京。hǎ屯(Hǎbātún),地名,在北京市。同一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应相一致,词典上的两个括注却不相一致。按《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6)中关于“村镇...

  • 标签: 形容词 汉语拼音字母 拼写法 图穷匕首见 释义 图穷匕见
  • 简介:《文心雕龙·诠赋》谓两苑猎、京都大赋于形式上是大铺陈,内容上蕴大义理。赋指相如《上林》、扬雄《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大铺陈表现为结构上由巨丽经靡丽归仁丽范式。大义理是赋作中蕴蓄的仁政、王道旨归。"巨丽"为空间广大、品类繁多、城池坚固、宫殿富丽,是未定公、私前的自然美。"靡丽"是天子穷奢极欲奢侈腐化的"淫猎"、"淫乐"等。"仁丽"是"王道"内容的铺陈。"王道""以民为本"为出发点、以"仁政"为内容、以"天下归往"为归宿,是形成于先秦的儒家政治思想。这些赋篇在对"王道"具化铺陈中,还与时俱进地提出对当下中国仍具现实意义的"王道无外"、"守在海外"理念。

  • 标签: 《文心雕龙》 两汉 苑猎赋 京都赋 铺陈范式 王道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