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要摆脱印欧的束缚,这是汉语语法学界一直以来的想法。可是,怎么摆脱?摆脱的切入点应选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本文认为要摆脱的主要不是以什么为语法单位的问题,而是句法分析研究思路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看法,本文提出并结合实例全面地阐释了一种新的句法分析——分析,以作为对传统句法分析的补充。

  • 标签: 句法分析 构式 语块 构式语块分析法
  • 简介:在对分析研究时把作为起始点,从整体到部分先切入语义结构部分,考虑语义成分之间的组构关系,通过象征连接进入句法形式结构来给句法成分和句法关系进行定位,这是激进语法的基本思路,用来点击分析英语习语一例和汉语简单动结式的原型,似乎比传统的语言学方法更进一步。

  • 标签: 整体与部分 语义组构 象征连接 语块 激进构式语法
  • 简介:汉语“双宾句”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双宾”内部语义的复杂性给二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双宾句”教学要遵循人类认知共性,从“典型到边缘”分层次分梯度地教学,即以“给予义”为原型,帮助学生掌握“双宾句”的特点,而后再扩展到“索取类”及“予夺不明类”教学。本文将-教学法运用于“双宾句”教学,这不仅为-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素材,而且对其它难点句式的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构式-语块教学法 双宾句 教学顺序
  • 简介: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在适一工具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不客忽视。不仅属于个体的语言使用者,更是属于整个语言使用者群体,它有助于恰当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在功能语法的分析之下,人际功能是三种元语言功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本文旨在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分析在人际功能实现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式语 元语言功能 人际功能 情态 语气
  • 简介:层次分析的优点是程序明确,但是步骤繁多,句型不明。成分分析正好相反。理想的析句法应该是程序明确而又步骤简化,以利于反映句子基本格局。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主干成分分析”,它是层次分析的简化:每一层的切分都有选择地进行,只向靠近谓语核心(一般指谓语动词)的地方切分,最后以切分出谓语核心为止。这样,切分m层后只得到(m+1)个成分,可称为“主干成分”。每个主干成分内部的成分是“支干成分”,它们同句型格局没有直接联系。这种析句法反映了“核心层次”的观念:以谓语核心为中心,其他主干成分一层一层围着它。主干成分分析分析的结果,大致上同传统成分分析相似。每个主干成分相当于一个“意群”,在句子中是“成块儿运用”的“备用单位”。

  • 标签: 句子成分分析法 主干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谓语动词 切分
  • 简介:汉字构成的字元分析张天光,黄伯荣,翟万林近年来,对于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分析,部件分析似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偏旁分析。然而部件分析同样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样难具实用价值。本文拟对部件分析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同时对笔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

  • 标签: 计算机汉字输入法 分析法 字元 单元字 合体字 汉字编码
  • 简介:摘要本文在语言构造层次性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来剖析“所”字短语“他所参观的工厂”以及“他所写的文章”,理清在教学中对“名词|代词+所+动词+的+名词|代词”这种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插入性扩展 领属关系
  • 简介: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再A也B”表达式虽然形式唯一,但由于其内部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可分为两种:增效和非增效。两种A的有界无界、“再”的语义释义、“再A”与B的关系以及“再A也B”结构的凝固程度、义和解析角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

  • 标签: “再A也B” 构式 增效 非增效 有界-无界
  • 简介: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不仅普遍采用汉语口语语体写作,且语言苍白平淡,表达手段单调贫乏.主要原因在于汉语书面输入不足。根据理论,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选用一些古今经典诗文让留学生进行写前阅读,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其习得效应,然后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运用于写作。实验结果表明,有目的地输入经典书面可有效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读写同步训练可有效改善写作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多选择一些经典诗文篇作为范文进入写作教材,阅读、写作教学也应彼此打通,相得益彰。

  • 标签: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语块 经典诗文 留学生 阅读
  • 简介:近些年,已成为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回顾梳理最近十五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分析发现汉语分类的理论探讨较多,但分类视角窄且分类标准存在较多问题。实证研究数量增加较快,方法也更多样化。其中,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展明显,但不同类型及其习得机制的教学与习得研究成果有限。结合国内外语研究发展趋势,本文分析目前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后续汉语教学研究可拓展的空间。

  • 标签: 汉语语块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 简介:"在+处所VP"(B)和"V在+处所"(C)是两个具有承继关系的子,二者同中有异,共同承继了基于连动的平行理据,所以在义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允许一定程度的句法可变换性。本文运用语法承继关系理论、篇理论、交互主观性理论,从句法语序、语义关系、时间顺序和语用驱动等方面梳理二者的承继链接和理据。

  • 标签: 在+处所VP V在+处所 构式承继关系 平行理据 语篇召唤结构
  • 简介:“怎么个X”是现代汉语常见的一种,其基本意义是询问方式、方法,具体含义则根据X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如果X表达动作行为或其相关结果,那么就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果X表达的是性状,则是询问性状的表现方式。该中的X具有[+多维方式]语义特征,倾向于单音节,对前文语境具有依赖性,即前文一般都有X的所指成分或相关概念域成员。本文还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该的固化过程:受到不同句法结构制约的几个语法形式整合为一,并经历重新分析,最终固化为

  • 标签: “怎么个X法”构式 语义特征 韵律特征 语境特征 固化
  • 简介:<正>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100年,灭亡于公元前5世纪;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5500年,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唯独汉字,虽产生于公元前6000年,却一直使用至今。汉字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同知识分子在汉字造字的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地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理论,从而使汉字的造字上升到了一个自觉的阶段,使汉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汉语表达的需要。

  • 标签: 造字法 构字法 汉字 形声 象形 许慎
  • 简介:摘要“看的方式”的语义场可以归为同义语义场。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并写出每个词的基本义的义素表达式,来分析该语义场内的词之间的异同。词不仅有理性意义还有感性意义,通过感性意义能更好的区别和运用同义词。

  • 标签:
  • 简介:“被”字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越发广泛,除了及物动词外,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皆可进入该,形成错配。几类因家族相似性形成“被”字范畴,认知语法和语法的互动分析为该范畴成员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概念上的理据。

  • 标签: “被”字构式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 简介:汉语动结构中介语法中及物和复合动词之间的融合度,可从间的融合性、语素的可分离性以及致使者主语的生命性等方面加以考察。母语背景不同(英、俄、韩)的三组二受试的中介表现显示,二习得者对次类的区分度较低,也没有明晰地呈现出母语语法中的融合过程。这种中介表现的深层解释可能在于中介语法依助于不同的认知路径,毕竟只有“图示-例示”关系才能部分地解释次类动结构的中介表现,而“原型-延伸”关系则似乎与中介语法的构建并无直接关联。未来相关的中介研究在关注能产性和限制性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把母语类型学特征这一影响因素纳入设计方案中。

  • 标签: 构式融合 动结式 中介语 图示-例示关系 原型-延伸关系
  • 简介:内容简介:《国际汉语初级阶段构建研究》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借鉴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以初级阶段教材中选取为切入点,开展初级阶段构建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在于:在梳理、分析理论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及汉语教学中的界定、选取及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初级阶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论证了将理论应用于初级教学的理据。同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初级阶段项目展开构建研究,最终制定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项目表”。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量词“”字在汉语中很简单,而在英语中往往因后面名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笔者现将“”的一些英语表达简述如下。1.piece通常表示“从某一物体切掉或脱落的一部分”,无特殊的修辞色彩,不涉及大小、厚薄、长短等。如:apieceofglass一玻璃apieceofiron一铁apieceofore一矿石2.slice或sheetslice多同呈薄片状的东西搭配,而sheet却同具有固

  • 标签: 表达法 英语表达 piece 修辞色彩 薄片状 BREAD
  • 简介:六十年代发轫于西方各国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视语言学为模范科学,在自身实践中大量吸取语言学的养分,参照其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批评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甚至是语言的产物,文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特殊关系。

  • 标签: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叙事语式 语言学 西方各国 六十年代 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