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谓语句,表称说意义的'(主)·动·名1·名z'句子属于的一种,由正面看,它符合的特点;由侧面看,它不同于兼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及复指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 标签: 表'称说'义 双宾句 宾语 兼语句 复指短语 主谓短语
  • 简介:通常认为"给"或者"give"用于表达物体从主体到邻体之间的移动和交接,这一概括相对来说比较狭隘,仅仅局限于具体物理空间中具体物权的转移这一原型语义,这种核心构式本身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成原型和非原型即具体用法和抽象用法两种,通过考察其出现的句法语境认知参数可以观察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并借助与格化手段来佐证这种差异。

  • 标签: 移动 原型语义 核心双宾构式 与格化
  • 简介: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实质上就是抢夺类的被字句形式,二者的语义共性在于其论元间的狭义领属关系(包括领有者一隶属物关系和整体一部分关系),而领主句中的领属关系则是包含亲属关系在内的广义领属关系。领主句因之可表达获益和遭受两种语义。而保留宾语被动和抢夺类则只能表达遭受义。文章认为,狭义领属关系是三种句型的语义共性,而动词投射内的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是其语义共性得以句法实现的结构限制条件,三种句型中的遭受义则源自于领有者论元在各自的句法结构中被指派的历事、蒙事和夺事题元角色。

  • 标签: 领主句 保留宾语被动句 抢夺类双宾句 领属关系 非对称成分统制 历事
  • 简介:摘要:领主属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句式,历来研究较多,讨论的话题包括:该句式如何生成,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句法关系如何,其历史起源是什么,等等。对其研究涉及“格理论”、“论元结构”、“非宾格假说”等理论。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非宾格动词为何同时携带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的题元和格分别是什么?本文是在以 CP分裂假说为基础 ,通过特征核查操作对三类相似句型的推导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对领主属及相关句式提出了统一的句法分析。

  • 标签: 领主属宾句 CP分裂假说 话题
  • 简介:汉语中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现象,这些现象无法或不易从语言结构内部做解释,也就是单纯地从语法的角度是解释不了的。从这些现象入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引出图形背景关系,对之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一理论延伸到对句式的分析中去。领主属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句式,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图形—背景关系为核心,对现代汉语中的这种句式做认知上的分析,以期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 标签: 图形-背景 领主属宾句 认知 句式
  • 简介:摘要:本文梳理了不同理论方法视角下的领主属句中非宾格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领主属结构的生成形式主要有三种观点:领有名词移位说、话题结构说以及轻动词分析法。目前语段理论是分析汉语领主属生成机制的一个新趋势所在。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与汉语领主属的研究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彼此的研究发展

  • 标签: 领主属宾句 生成语法 存现结构
  • 简介:徐德宽博士的《现代汉语构造研究》一书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自建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生成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的构造进行了梳理,论著多处展现了作者对结构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现代汉语句型研究的一部力作。

  • 标签: 现代汉语 双宾结构 句型
  • 简介: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构式内部语义的复杂性给二语学习者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学要遵循人类认知共性,从“典型到边缘”分层次分梯度地教学,即以“给予义”为原型,帮助学生掌握“”的语块特点,而后再扩展到“索取类”及“予夺不明类”教学。本文将构式-语块教学法运用于“”教学,这不仅为构式-语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素材,而且对其它难点句式的教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构式-语块教学法 双宾句 教学顺序
  • 简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翻译带有复合宾语与结构的句子时,总是混淆不清,更不必说划分句子成份了。为此,我想以自己浅显的总结能有助于莘莘学子们。我们先看几个例句:1)WecallhimTom.2)Ihearhimsinginginthenextroom.3)Youshouldhaveyourhaircut,4)Hegivesmeabook.5)Myparentsbuymeanewpen.例1)、2)、3)中,斜体部分为复合宾语,而例4)和5)中斜体部分则为双宾语。那么,如何区分复合宾语与双宾语结构呢?1.定义不同。复合宾语(complexobject)是宾语与宾语补足语的合称。其中,补足宾语的意义的句子成份叫宾语补足语,简称补(objectcomple-ment)。双宾语(doubleobjects)则是指直接宾语和

  • 标签: 复合宾语 双宾结构 双宾语结构 宾语补足语 句子成份 形式宾语
  • 简介:汉语句式在分类、结构层次和语义解读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根据汉语句式动词的截取方式和截取顺序,本文指出汉语句式可以分为“客体优先截取”、“受事优先截取”和“整体截取”三种句式。这三种句式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事件结构类型,其中前两种为包含两个子事件的复杂事件,后一种为简单事件。

  • 标签: 截取 双宾句式 事件结构
  • 简介:《金瓶梅》中的单动结构何洪峰0.1《金瓶梅)①中的结构从动词角度分有两类:一是单动带双宾语,二是动词+“与”带双宾语。第2类结构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本文只讨论第一种结构。0.2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如下符号:V:动词:Vd、Vb...

  • 标签: 《金瓶梅》 双宾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 双宾语结构 西门庆
  • 简介:朱德熙(1982)指出,准结构如“吃了他三个苹果”是结构,但添加了指示代词后,就成了单结构.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于A-A’-A的移位限制.具体说,准结构是通过领有名词提升推导出来的.没有指示代词时,领有名词可以绕过Spec-DP这一A’-位置,移至另一A-位置,并形成双结构.若有指示代词,领有名词提升时必须经过Spec-DP,这就造成A-A’-A移位.由于此时领有名词不能提升,所生成的结构就是单结构.

  • 标签: 准双宾结构 指示代词 领有名词提升
  • 简介:野径鸟声啾,经年事远游。斜风惊绮梦,细雨湿闲愁。几树桃花艳,一溪春水柔。不知烟柳外,何处系归舟。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式'和'与格式'并存于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表达'给予'.作为内部结构复杂的'给予','转移'和'到达'是其核心成分,分别由'V'和'给'记录并由'V+NP3'和'给+NP2'表达.线型序列上先'V'后'给'的格局是'式'和'与格式'的共性所在,表征着人类对'转移'和'到达'在时间上的体验与认知.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融合,与格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分离,分别映射着'转移'和'到达'在人类概念体系中的能否独立.式倾向于表示现实语气,与格式倾向于表示虚拟语气,凸显了人类语言跨越时空的特性.

  • 标签: 给予 双宾式 与格式 动因
  • 简介:文章认为,在共时层面上,歧义句式实现语义分化的策略呈现出南、北方言的差异性: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大多用“V+给”结构表示“给予”义,而用“v+了”表示“取得”义;南方方言多采取句式策略,即用两种不同语序的句式分别表达“给予”义和“取得”义。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汉语句式历史发展的结果。

  • 标签: 歧义双宾句式 语义 分化策略 方言
  • 简介:很多学者认为英语产生于偏重理性思维的西方,表现为形和语言,其特点是具有严格的句法规则,所以构式一旦确定,它的含义就趋于单一且固定,即只有"给予"义,构式本身可以允许不具有"给予义"的动词进入构式,以其坚固稳定的构式意义使动词携带"给予"含义。文章在此基础上探讨动词的"给予义",指出动词内部语义表达的"传递性"强弱跟施事者的意愿存在认知上的关联性;同时,本研究运用意象图式分析构式中介词"to""for"在表达"传递"时的认知作用。

  • 标签: 双宾构式 传递性 意象图式
  • 简介: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语言在语法结构类型和数量上都展示出程度不同的差别。英汉两种语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相同的结构,但这些结构可能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语法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构式的研究,分别从构式的功能、概念化,原型理论,整体生成性角度来为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寻求认知理据,从而概括出构式生成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语法结构意义的新的认知识解。

  • 标签: 双宾构式 认知 识解
  • 简介:领主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句法推导并无本质不同,其“遭受/获得”语义源于领有名词在合并位置上被指派的题元角色。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是实现定指语义和领属语义的形式手段,也是语音部门和语义部门辨识句法体的结构图式。汉语有领主句而英语无领主句,是因为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赋义的参数化定值不同:英语设定为不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不完整的there来实现;而汉语设定为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完整的DP来实现。

  • 标签: 领主属宾句 局域非对称成分 统制结构 题元角色 参数化 跨语言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汉构式在句式、意义、原型特征三个方面存在同一性;然而在深层的概念结构上存在着差异性。与汉语相比,英语结构的形式比较有限,而汉语结构的动词进入构式后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 标签: 双宾构式 构式语法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