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中古汉语时期的汉译佛经存在大量浅近的口语,这些新词新义值得重视.本文对佛经中的"镟、镟师"、"报"、"功夫"、"摸"、"摸贸"、"筋斗"、"机"、"尔所"、"风法"、"税"作了考释.

  • 标签: 中古汉语 佛经 口语 词义 词汇
  • 简介:【黠】《虚堂录》卷八:“师乃云:‘雕沙镂玉,截铁斩钉,黠向冷地里卧,何故?太平时代,不得鼓笼人家男女。”(T47p1043a)雷汉卿《禅籍方俗词研究》(2010:649)列“黠”阙疑待质。日僧无著道忠《虚堂录犁耕》(1990:955)注:“我这里黠慧向无事冷冷地处安卧也。冷地里,佛见法见之不到处。”

  • 标签: 札记 字词 文献 禅宗 词研究 禅籍
  • 简介:内容摘要兰州话中存在着许多叠字的语言现象,其中尤其以形容词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和副词重叠式居多,它与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形式在结构、意义和感情色彩多有不同之处。兰州方言里还存在许多普通话里没有的重叠形式。本文大量搜集了兰州方言形容词、名词常出现的叠字现象,通过分类举例的形式解释和说明其结构,并通过列举句子,将其放在真实的语境中,直观展示出它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最后,将兰州方言中的叠字词现象与普通话中的叠字现象做对比,展现两者的相同之处和兰州方言中叠字词现象的独特的一面。

  • 标签: 兰州方言 叠字 感情色彩
  • 简介:步琴敦煌本《舜子变》:“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变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即抱琴。其说如下:

  • 标签: 敦煌变文 字词 文字 札记 敦煌本 老人
  • 简介:"消昏攸睹"之"攸睹"当校读为"假暏",指日月假合成光明;"冷漏"又称"坐底冷漏",是一种痔瘘;"挓"为"磔"的俗体,古文又作"厇";""依原卷字形作"",""乃"耀"的换声符字或记音字;"额"的本字为""。

  • 标签: 攸睹 冷漏
  • 简介:文章运用音形义互证、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互证、越语与其他吴语互证等方法,对《越谚》若干疑难条目进行考辨,考释了一些冷僻方俗字词,纠正了《〈越谚〉点注》及大型辞书一些解释错误。

  • 标签: 《越谚》 《〈越谚〉点注》 方言 俗字 考释
  • 简介:有趣的重复字词与翻译北京邮电大学佟终平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有时需要词语前后重复,有时需要句法的结构重复等等,使读者读起来感到生动、活泼,不呆板,字词重复的修辞方法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抄录几例供大家一起欣赏:/一句...

  • 标签: 重复字 字词重复 结构重复 修辞方法 文学作品 北京邮电大学
  • 简介:浙江财经学院何华珍博士的专著《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2004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以隶变后的近代汉字为研究对象,从中日文化背景的异同出发,研究日本国字、简体字、俗字之源流,探究中日近现代汉字之传承与变异,以此展现汉字在日本的传播历史;同时以汉字词为研究对象,

  • 标签: 日本汉字 汉字汉字 汉字词
  • 简介:<正>现代汉语里的借词主要来源于欧美的语言,其中以英语为最多。这些借词的外来身分是容易辨认的。有些借词的直接来源可能一时难以确定。例如,“咖啡”究竟来源于英语还是法语?“木乃伊”是否直接从阿拉伯语借来的?但这些词确实是外来词则并无疑问。唯有一批数量不小的来源于日语的汉字词,究竟算不算现代汉语里的日语借词却一直难以确定。要讨论汉字词算不算借词的问题,当然首先要对借词的标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这一点上,目前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用汉语作为构词材料去翻译一个外来语词的概念(如“代沟”←英语generation(代)gap(裂缝)或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而创造出来的意译词(如“飞机”、“电话”)都不能算借词。借词须是词的意义和读音都来自另一种语言。当然,经过本民族语言的改造,借词同原词在语音上有时距离是相当远的。例如,“的确良”[ti

  • 标签: 汉字词 日语汉字 日语读音 现代汉语 原词 日语借词
  • 简介:日语对汉字的吸收和应用是通过"音读"和"训读"两种方式实现的,正是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使得汉字在日语中走过了其特有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不能用中国汉字的意识去理解和研究它.日语中的汉字词包括来自汉语的借词和自造词,还有比较特殊的音训混合词,其状况可谓错综复杂.

  • 标签: 汉字词 自造词 音训混合词
  • 简介:泉州话“煞”字,读作[sua?~(32)],用得多且广,它可作副词用,可作代词用,也可作动词用,不管哪种词性,它都有较强的造句功能。

  • 标签: 泉州话 “煞” 词性 功能
  • 简介:《广西瑶歌记音》是赵元任先生早年的著作,其中部分瑶歌字、音、义关系仍有待商榷。本文借助民间文学、苗瑶壮语和汉语方言的材料,确认了12个音读字、5个假借字和8个训读字,明晰了5个词的意义。此外,指正了《再读(广西瑶歌记音)》对原著的误读。为更好地理解瑶歌,补充介绍了瑶歌的背景。

  • 标签: 瑶歌 考释 音韵
  • 简介: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目前高等院校古代文学课程的首选教材,自1963年初版迄今,使用已达40多年之久,影响甚广。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其中的字词注释缺误亦复不少,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考虑到该书的地位举足轻重,故笔者拟就教材中的某些字词注释冒昧地提些愚见,并对其分门别类,以求教于方家。值得商兑之处如下:

  • 标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字词 商兑 误注 古代文学课程 高等院校
  • 简介:在日语的汉字词汇中,有许多字同但读音不同的词汇,因读音的不同,其意义也不同,现就学习中碰到的这类词汇,试举例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变化」与「变化」1、「变化」指变化、改变。例如:变化今形

  • 标签: 日语汉字 汉字词 试举 五官端正 卞玉 追征
  • 简介: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词库中的三字词,着力讨论三字词中的类词缀。首先通过类词缀在三字词与二字词中的功能对比来说明类词缀在构成三字词时规则性比较强,其次从词库中统计出现代汉语的类前缀和类后缀,最后探讨了类词缀的领域特征以及类词缀在未登录词中的识别问题。

  • 标签: 三字词 类前缀 类后缀 领域特征
  • 简介:文章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进行比较,指出后者选取常用字和常用词更准确,划分等级更简明,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不仅应根据使用频率选取常用字和常用词,还应按照“急需先学、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选取常用字和常用词以及划分等级,要做到少而精,不能贫多求全,以缩短教学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常用字 常用词 字频 词频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字表、词表对实际阅读材料覆盖率的考察,发现字、词覆盖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在词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出的阅读识读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考察和计算发现,满意的阅读理解建立在0.95左右的识读率上。通过对不同词表所包含字数及其识读率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阅读者掌握的字词比达到1:7以上才能达到这样的识读水平。学习汉语时,掌握近3千汉字的同时,应该掌握2—3万个左右的汉语词语。

  • 标签: 阅读理解 覆盖率 识读率 字词比
  • 简介:语文是一门培养、提高学生处理中文信息的技能与能力的工具性基础课程。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方法引进到语文教学的研究及教学过程中,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本文介绍运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统计分析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的状况及这些统计分析对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的价值。

  • 标签: 统计分析 分布
  • 简介:汉字传入韩国形成了宠大的汉字词系统。其中有些汉字词适应韩国语的派生法造词规律,词汇意义逐渐虚化,成为韩国语汉字词缀。本文以《essence国语辞典》的统计为依据,在考察分析韩国语汉字词缀的性质、分布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比较了韩国语汉字词缀和汉语词缀

  • 标签: 词缀 韩国语汉字词缀 中韩同形词缀 词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