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中数学的有些概念是基于“概念原型”,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进行抽象化、符号化处理的结果.“线段”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兼有方向和大小的量,比较抽象,知识准备也较为欠缺.因此,同绕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数学内涵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概念.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数学本质,感悟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理性思维.笔者就以“线段”公开课为例展开论述.

  • 标签: 概念教学 有向线段 问题驱动 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 现实生活
  • 简介: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由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中不应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应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从知识的引入、公式的形成、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艺术地引导学生去诠释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 标签: 数学问题 新课程理念 有向线段 诠释 感受 定比
  • 简介:题目:下图中有五个点,连一连,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与解】认识了线段,我们知道,两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由于图中的五个点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五个点可以连成10条线段,如下图示: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在纸上用直尺把两个点连结起来所画出的图形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用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用这些图形组合起来的许多复杂图形,因此,观察图形中的线段,发现线段与其他图形的联系,对分析图形是很重要的。例1数一数图2—1中两条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 标签: 有线段 成三角形 端点 观察图形 复杂图形 正方形
  • 简介:摘 要: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获得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而是要在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还要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线段图的应用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相关的数学策略,新课改深化以来,老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新课改的要求,要让同学们掌握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策略,并且教师责任有义务及时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还要让同学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与实际结合起来,所以在学习线段图时,教师会比较重视这一部分,针对学生思维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就帮助同学们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 标签: 线段图 思维导航 高年级小学数学 有效利用
  • 简介:如图1,在点P与直线l上所有点相连的线段中垂线段PD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它是求线段最值问题的基本公理.下面以此公理为依据,谈谈求线段最值问题.

  • 标签: “垂线段最短” 最值问题 利用 公理 直线
  • 简介:解题关键:由线段的定义可知,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找端点。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下列解题方法。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课外阅读 教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般解法]先根据“航模组18人”和“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这两个条件,计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为:18×3=54(人);再根据“航模组18人”和“微机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4倍”这两个条件,计算出微机组的人数是:18×4=72(人);最后根据美术组54人和微机组72人,计算出微机组比美术组多的人数是:72—54=18(人)。

  • 标签: 线段图 巧用 一般解法 航模 美术 机组
  • 简介:小朋友,你认识直线与线段吗?直线无头又无尾,是直直的一条线。线段是直线上的一段,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直的;第二.它有两个端点。不能两端无限延长。

  • 标签: 线段 小朋友 直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将军饮马问题,是数学历史名题。这类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求几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通过几何变形,可以把平面内几条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或者转化成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的连线,平面几何的线段公理求解;或者转化成直线外一点到该直线上点的连线,利用垂线段的性质定理求解。

  • 标签: 将军饮马问题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平面几何 线段公理 垂线段性质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