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听到人们说,如今的孩子们没个水灵样儿,小小年纪患上奇奇怪怪的病.什么游戏机综合”、“电视眼”、“电视腿”、“高楼综合”、“儿童孤独”、“小儿高血压”、小儿糖尿病”……诸多现代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接踵而至,似乌云笼罩在家长们心头之上。面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完全是“绿色缺乏”使然。

  • 标签: 孩子 儿童孤独症 日常生活 生活方式 综合症 游戏机
  • 简介:如今,城市里的许多孩子患有形形色色的都市"文明病",比如"游戏机综合征"、"电视眼"、"电视腿"、"高楼综合征"、"儿童孤独征"、"儿童高血压"……小小年纪就没有生机勃勃的样儿,孤僻呆板,冷漠脆弱,脾气暴躁,自私自利,缺乏情感,缺少情趣.

  • 标签: “绿色缺乏症” 城市 幼儿保健 负面影响 动手能力 想像力
  • 简介: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骤增而相当敏感,如果供给不足或不合理.将很容易导致各种营养缺乏。在青春期对热量的需要达到了高峰,比如一个13岁的男孩每天需要的热能为2400卡,女孩为2300卡。这些热量相当于大约1斤到1.2斤的粮食,1斤左右的蔬菜,

  • 标签: 营养缺乏 青春期 特殊时期 生长发育 需要量 热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由多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严重者易合并各类感染,疾病异质性强,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为更好指导国内医师的临床实践,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形成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进展、综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并形成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营养缺乏,发病率高,且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据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组织国内各相关专业的专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2018年版《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功能性铁缺乏及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的相关内容,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铁蛋白 铁调素 防治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例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
  • 简介:摘要收集海南省2007—2019年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干血斑样本,共1 295 516例,确诊高苯丙氨酸血43例。其中确诊四氢生物蝶呤缺乏8例,男女各4例。海南省新生儿人群中四氢生物蝶呤缺乏发病率6.2/100万。其中7例检测出了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S)基因的6个突变位点:c.317C>T、c.286G>A、c.259C>T、c.155A>G、c.84+291A>G和c.83+1777T>G;1例检出醌型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QDPR)基因的c.41T>C位点纯合突变。海南省新生儿人群四氢生物蝶呤缺乏发病率较低,且PTS基因突变所占比例最大。

  • 标签: 婴儿,新生 发病率 基因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 简介:长期缺乏睡眠不止会精神不济,还有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慢性睡眠不足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发病因素。研究者选取了10名男性参与者,考察了睡眠限制和昼夜节律紊乱对其造成的健康后果。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睡眠 昼夜节律 研究者 参与者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以反映机体的系统炎症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L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肝癌的治疗中,基于NLR构建的预后模型较常规分期系统显示出更大的预后效能。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在不同的研究中NLR的预后效能差别不一,而且单纯使用基线NLR评估预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了解NLR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对NLR在肝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癌,肝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报道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GS)1例临床资料,该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头痛,检查头颅MRI发现左侧枕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稍低和稍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呈等及高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及壁明显强化。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不明原因增高,骨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不支持急慢性白血病,最终开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粒细胞肉瘤。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可产生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过度产生的NETs可通过水解蛋白及诱导炎症反应、影响肺泡巨噬细胞功能、激活凝血等机制导致肺组织损伤。针对NETs的形成途径及作用机制进行调节,可作为ARDS的治疗靶点。本文对NETs在ARDS中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多发性肌炎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以乏力、转氨酶异常起病,疑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由于其肝功能异常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不匹配,进一步发现患者肌力下降且合并肺间质病变,同时结合抗信号肽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确诊为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炎治疗有效,但恢复期出现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详细排查未找到原因,直到病程约3年时再次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发现左腋下乳腺癌转移灶,未发现原位实体瘤,临床极其少见。最终患者在肌炎维持治疗的情况下,及时行左乳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目前病情相对稳定。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占主导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判断治疗预后及RA相关肺间质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是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EPD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决策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国尚无EPD诊疗专家共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广泛征求国内外多学科专家意见,借鉴和参考现有的国际EPD诊疗指南和临床研究,结合我国EPD诊治经验,制定了本共识,系统介绍了EP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病因、评估与治疗等,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从寻找EPD病因的角度,根据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治策略。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肺疾病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