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陈靖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陈靖鑫

陈靖鑫

湖南省脑科医院肿瘤血液科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应用维甲酸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40.6%、37.5%,干预组分别为9.4%、12.5%、15.6%,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关键词】理干预;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

维甲酸作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想药物,其疗效已获得肯定,但其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1]。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维甲酸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选出本科室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的实行效果,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检验等证实,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3]。所有患儿均应用维甲酸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13岁,平均(6.5±2.8)岁;初治23例,复发9例。干预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6.3±2.7)岁;初治24例,复发8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护理标准实行护理操作,内容包括为患儿准备合适的病服,帮助患儿及其家属快速熟悉并适应医院环境;仔细询问患儿病史、过敏史,积极完善相关检查,针对患儿的自身疾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对症治疗,以加以控制。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耐心、亲切地和患儿交流,并与患儿家属搭建友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家属认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解除其紧张心理,解决其顾虑;按照患儿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通过语言等信息指引患儿学习适应力;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中护士要注意其情绪和思想,满足其合理需求,尊重其知情权,为其营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2)健康教育:开放咨询热线,方便患儿家属随时咨询疾病知识、了解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制作健康知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用药指导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等等,提醒患儿与其家属均要认真阅读;指导并鼓励患儿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包括生活照护(喂养、情绪安抚等)与技术性护理(疼痛护理、不良反应观察等),对患儿家庭开展教育与支持活动。(3)出血护理:治疗前积极完全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象、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与凝血常规2次,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有关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方法,血小板偏低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操作时动作轻柔,不可对头部造成颤动;确保大便顺畅,避免用力,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避免身体挤磕碰,牙龈出血者应重视口腔护理,用漱口水清洗口腔,禁用牙签剔牙;鼻腔出血者,遵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液棉球填塞。(4)维甲酸综合征防治:白细胞增高可导致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重增加、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前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治疗期间加强监测,包括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等,同时观察患者尿量变化情况,一旦确诊为维甲酸综合征,应立刻进行吸氧、心脏监护、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5)尿酸性肾病防治:治疗期间白血病细胞会被破坏,血清与尿液中的尿酸浓度提升,尿酸结晶析出并聚集,导致肾小管受堵,因此容易依法尿酸性肾病。应遵医嘱用药,同时让患者多喝水,必要时24h补液,保证尿量超过3000ml/d,以促进尿酸排出。(6)感染防治: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度适宜,严格消毒,定期监测细菌,限制陪护与探视人员数量,必要时让患者佩戴口罩;提醒患儿做好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皮肤、口腔黏膜、颅脑脏器)、感染(呼吸道、皮肤黏膜)、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数据处理

运用SPSSl9.0系统处理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40.6%、37.5%,干预组分别为9.4%、12.5%、15.6%,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表[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对照表[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亚型,发病率约占白血病的10%,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但其预后较佳,诱导治疗联合化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完全缓解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4-5]。维甲酸是当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护士应强化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等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且干预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由此提示,干预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即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项瑛瑛.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7例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国药业,2014,23(9):79-80.

[2]张洪玲.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4):37-38.

[3]高晓艳,李雨遥,吕润林,等.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56-6758.

[4]BlackburnLM,BauchmireN,BenderS,etal.ImpactofanAlertSystemonQualityIndicatorsinPatientsWith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J].ClinicalJournalofOncologyNursing,2016,20(5):523-527.

[5]顾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265-266.

[6]管玉君,温影.浅谈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5):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