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2.有善有恶是法的价值人性基础  (1)人性的善恶理论与法的产生和价值设定  人性的善恶理论不是人类对于人的行为的善恶认识,有善有恶是法存在的人性基础,(1)人性的理性性质与法的价值  人性是理性的

  • 标签: 人性法 法价值
  • 简介:吴晓璐等在《教育评论》2018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教育管理对主体的人产生“有用”“重要”“美好”三种涵义的价值,而人是不同涵义的价值的最终指向。教育管理活动也是人性的展现过程。但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其展现的过程是渐进的,因此有必要从个体性与群体性、需要、理性与非理性、质与量、善与恶这五个维度把握人性

  • 标签: 教育管理活动 管理人性化 价值诉求 理性与非理性 教育评论 群体性
  • 简介:能动性是现实生态人自主生存的本质所在,是人类生命律动性实质存在过程中自我意识与行动不断生发生成和展示创造的生态趋向、主导性能和元生动力,是人类元个体生态及其复合社会生态简单性有效生产和复杂性公平生活有机统一的简明性质量生存的人性主导要素。能动性本质与律动性实质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人性全质,合力演化出人类更好生存、享有和发展的丰富文明形态。能动性具有进取性和退行性生存取向的二重性。既定的文化—道德—制度体系的低成本惯性和保守倾向往往会诱发、激活和强化能动性的退行性向,成为文化肥大—贫瘠、教育过度—短缺、学习狭隘—泛化乃至教育—社会被动退化的始佣与元凶。人类必然且必须自觉激发和利用能动性的进取品性与张力,尊重和依托律动性的基本限度与定力,把人类生存引向择良施教、竟优为学、自主互动、进取博弈和实值创新的健全形态。

  • 标签: 人性 能动性 实质本质全质性 趋教向学性 进取退行二重性
  • 简介:<正>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思想家,从各自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不同的教育主张,从而形成了不同教育思想流派。在各种教育思想流派中都包括着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笔者拟就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流派剖析其教育价值观,以便为我们对教育价值观的讨论提供一点思思素材,算是抛砖引玉。1.“复演说”学派的教育观“复演说”认为一个人从胚胎到成人,不仅在生理上完全重复人类种族进化的程序。在个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上也重复着人类文化形成与进化的程序。因而,认为教育的任务和价值就是以过去的文化精华为内容,辅导

  • 标签: 教育价值观 教育思想家 人类教育 工具价值 形成与发展 教育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方案患者,观察组患者为人性化管理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护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率。

  • 标签: 重症医学 人性化管理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近代民法人格抽象之结果使每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了平等之地位和同等之权利,财产即人格表现为财产被作为一个人法律人格之物化性存在,近代民法在人与物之关系上

  • 标签: 人性张扬 人格价值论 价值论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3月诊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肺炎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对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护理中不良反应情况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喘憋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5%(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且安全性高,患儿、家长认可度高。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人性化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本院骨科住院病人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47位病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位研究组和47位对照组。研究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等。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患者 人性化 护理
  • 简介:2011年,广东陈贤妹老人扶助小悦悦的事,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对那些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人表示唾弃,赞扬陈贤妹老人的义举。

  • 标签: 人性 见死不救 老人
  • 简介:<正>“文学为人学。”艺术离开人则无以表现,离开人性则无从表现。艺术与人性难解难分。但何谓人性,如何表现人性呢?对此,艺术界进行了广泛探讨,有许多意见富有启发性,也有不少意见由于概念混乱和对经典论述解释的随意性,而滑进了唯心历史观的泥潭。他们扭曲人的本质,宣扬抽象的人性,有的人甚至有偏离社会主义文艺轨道之危险。因此,对人性之辨析十分必要。人性的基本含义

  • 标签: 人性论 非阶级性 人性观 社会关系 艺术 社会性
  • 简介: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人心工程、暖心工程,也是成人达人的系统过程。在教书育人以及成人达人的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活化”与教育的温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人性情感价值追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活化与温度达成暖心的情感心理共鸣,促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力促思想政治教育成人达人的终极目的。

  • 标签: 暖心工程 成人达人 浸润 温度
  • 简介:【摘要】教育是人的教育,人作为一种永恒的价值存在物,要求教育持续地赋予人以价值生活能力,教育的理想追求因而成为人谋求自身高层次存在状态的外在反映。因此,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类基于本体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思辨性思维的结果;同时,教育处在社会中,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功利要求不可缺少也无可厚非。教育的实然发展则是在实证论基础上进行实证性思维的产物。教育单纯在其中任何一极上的发展都不足以在全部意义上满足人性与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也未能在完全维度上认清人与社会生存的真实状况。由此,在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的价值冲突上,文章倡导实然向应然的趋近、实然与应然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

  • 标签: 人性角度 价值冲突 冲突平衡
  • 简介:坚守童真教材是编者精心编撰而成.其中不少文学作品借助典型人物的刻画和经典事件的叙述传达出对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思索和追问。身处异域。眷念故土(韩少功《我心归去》);自身困窘,心怀社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家们或以自己为主体形象,或浓墨刻画主要形象.可谓主题多元、形象纷繁,都可提升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细加思索之下,笔者觉得教材中至真至纯的童真形象欠缺。

  • 标签: 人性思考 教材编选 童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主体形象 《我心归去》
  • 简介: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性的关系,必须研究法治属性与人性的关系,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 标签: 人性法治
  • 简介:1944年,担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伤。但梁思成希望美军将另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出轰炸目标——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 标签: 人性 文物保护 梁思成 副主任 委员会 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