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用于乙肝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人性化护理用于乙肝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杨芳

永顺县人民医院湖南永顺416700

【摘要】目的:观察乙肝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110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其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比较对照组的85.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用于乙肝患者护理中,不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且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乙肝;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乙肝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疾病预后效果差,病程时间长,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治疗患者乙肝疾病,常使用药物方法与合理营养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患有乙肝疾病后,负面情绪十分明显,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效果,所以,应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2]。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性化护理用于乙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10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55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3.02±5.14)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3.14±0.45)年;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01±5.6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3.64±0.25)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叮嘱患者进行充足的休息,告知患者遵照医生嘱咐用药,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乙肝疾病具有传染性,且病程时间长,因此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不良情绪,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及交流,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思想上看待问题,取得患者信任,倾听患者内心诉求,掌握患者真实的心理状况。告知若长期出现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的负面影响,告知患者恢复状况良好的、成功治疗的乙肝患者案例,树立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治疗。

(2)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具体状况及饮食偏好制定患者饮食计划,同时应参考患者本人建议,患者应饮食清淡,食用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生冷食物及刺激性强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患者应保持科学的锻炼与充足的休息,保证白天能够有比较充足的精力,促进患者肝细胞的再生及修复。

(3)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乙肝疾病的治疗方法,用药方法、防治措施、有关知识、如何预后等,但因为该疾病患者年龄差距较大,受教育水平差别较大,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对患者提供各种方式的健康宣教,包括但不限于PPT、视频、图片、口头教育等,确保所有患者都能正确的认识及掌握。

(4)人性化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告知出院以后患者应该知道的注意事项,告知其家属应对患者出院后的管理进行参与,督促患者用药,避免出现多用药、少用药、不用药、不按时用药的情况,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告知复查时间。如患者接受能力较差,应对其进行提前的出院指导,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多次、重复讲解,使患者可以对其全部掌握。

1.3观察指标

使用SDS抑郁评分量表与SAS焦虑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评分越低,则患者心理状况越好。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内容为基础护理、心理状态及服务态度等,分值0-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心理状况

观察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

3讨论

临床上乙肝疾病比较常见。该疾病具有传染性、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因为容易遭受社会排斥,患者出现该疾病后,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3]。而负面情绪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与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乙肝患者疾病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疾病会转变成为肝硬化,严重者甚至出现肝癌[4]。因此,应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病情恢复[5]。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制定护理计划及实施计划时,均将患者需要及感受放在第一位,给予患者系统的,全面的护理措施[6]。通过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保持充足休息,保证精力充沛,促进白细胞进行修复及再生。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人性化、舒适化。护理人员通过患者接受能力及文化水平,对其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7]。如患者接受能力不强,可通过重复讲解,播放PPT、视频等宣教方式,使患者能够对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的内容全部掌握[8]。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比较对照组的85.45%,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人性化护理对乙肝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乙肝患者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贾莉霞,张影梅.探讨人性化护理解决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冲突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3):280-281.

[2]赵利民.对传染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82-183.

[3]马艳萍.对传染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255-256.

[4]陈玉梅,宋永强,张淑芳.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7):182-183.

[5]阮明明,靳秋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02-203.

[6]何春梅,刘晓晖,段钢,等.心理护理配合人文关怀对乙肝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335-3338.

[7]任宏,施阳,李燕婷,等.上海市居民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认知、社会偏见和歧视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309-1314.

[8]王碧芬,林丽燕,林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育龄女性婚育观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9):105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