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此并无管辖权。中国拥有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南海断续线内的相关权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习惯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上未被禁止。中国不存在必须界定南海断续线内相关权利的属性及证明其合法性的国际法义务。国际法主要是基于国家授权的平位法。若一国的权利在现行国际法中未作明确否定性规范,不应认定其权利具有违法性。无法律规范就无违法评价。站在国家实践的国际法发展视角,非群岛国群岛水域相关权利属于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

  • 标签: 南海断续线 非违法性 时际法 既得权
  • 简介:为总结2018年南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2018年南平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于当年12月19日在南平市建阳区召开。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南平市 预防
  • 简介:“套路贷”表现为“砍头息”、翻倍打借据、还款方式苛刻等多种行为表象,而实践中对“套路贷”的司法评价存有争议,集中表现在“套路贷”与诈骗的界限区分、实施“套路贷”过程中出现的非法拘禁、敲诈勒索行为如何评价等。有效打击遏制“套路贷”,必须从加强行政干预、精准打击违法、完善法律司法解释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 标签: 套路贷 高利贷 诈骗罪 非法拘禁罪
  • 简介:联网金融创新的外衣和相关监管法规的滞后导致伪P2P类非法集资平台是否合法合规存在模糊性认识,进而易导致平台从业人员违法性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刑事责任理论体系下仍属于必要要素,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并不牙盾。对于伪P2P类非法集资平台从业人员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可以从资金池和平台机构属性角度原则上推定其从业人员的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但基于法律信赖构成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阻却事由。

  • 标签: 非法集资 违法性认识 判断方法 法律信赖
  • 简介:典型案例陈某,中共党员,A市B区人民法院原副科级审判员、执行局局长。2017年7月,叶某请托陈某帮助加快案件执行进度,后送给陈某茶叶、金戒指(价值2000元)等礼品。同年底,林某在申请执行时,也请陈某帮助加快进度,后送给陈某围巾等礼品。

  • 标签: 受贿行为 违规 典型案例 中共党员 人民法院 案件执行
  • 简介:《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继往开来,引入目的保留条款,契合了扩大自治、放松管制的民事立法潮流。在判定违法合同的效力路径上,应认为第153条第1款摒弃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区分为代表的规范分析进路,而是采用了以规范目的为指引,综合各项利益关系认定合同效力的个案衡量进路。在具体操作上,法官应以比例原则为指引,审慎认定违法合同的效力,在此,对强制性规定以及违法行为的类型化整理仍可作为辅助手段,增强裁判的稳定性。在违法合同的效力判断中,须注意强制性规范的禁止对象,准确认定是负担行为还是处分行为无效。第153条第1款的但书规定在合同绝对无效与有效之间预留了一个弹性空间,在个案中,法官须根据规范目的,以必要性原则为指引,可以将违法合同灵活认定为相对无效、部分无效、非当然无效、向后的无效、不确定的无效等无效类型。

  • 标签: 违法合同 强制性规定 效力评价 规范目的 无效类型
  • 简介:2018年12月18日,莆田市召幵2018年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莆田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成员,各县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综治办主任,湄洲岛党工委群工部、湄洲湾北岸党工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以及各县区(管委会)团委负责人、权益工作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莆田市 预防 工作负责人 湄洲湾北岸 副组长
  • 简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也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系统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对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其特征,对于深入了解腐败问题,进而探寻预防性的对策,减少腐败行为的产生,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腐败行为 社会心理 心理因素
  • 简介:2018年12月,受到广泛关注的腾讯公司诉世界星辉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宣判,一、二审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再次反映出广告过滤行为正当性评价中存在的极大争议。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专条其宣示意义大于实用价值,对行为类型的列举既不互斥也不周延,如何评价未类型化互联网竞争行为的正当性,依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未类型化行为只能在充分考虑互联网竞争特殊性的前提下,保留在一般条款下评价。

  • 标签: 广告过滤行为 未类型化竞争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简介:在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上,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各有分工,形成不同的意思自治模式。在通常情况下,意思能力为行为能力提供基础,并被行为能力替代,需借助行为能力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此即“借壳型”意思自治。在特殊情形下,意思能力会与行为能力发生偏离,完全行为能力人会缺失意思能力,对此应根据意思能力的缺失状态认定法律行为无效,此即“绕道型”意思自治。在特定情形下,行为能力欠缺人也会有意思能力,为了促进其心智健全和融入社会,应根据意思能力推定法律行为有效,此即“促进型”意思自治。这三种模式分别涉及不同的规范,它们共同构成从自然人适格角度判断法律行为效力的规范体系。

  • 标签: 意思能力 行为能力 意思自治 法律行为效力 规范体系
  • 简介:而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并不是说因为行政行为有公定力,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及其诠释的

  • 标签: 公定力 妨害公务 定力妨害
  • 简介: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三、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

  • 标签: 土地征收 征收程序 我国土地
  • 简介:典型案例郭某,中共党员,某市管国有企业总经理(正局级,由市国资委任命)。经查,郭某在2019年1月《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中,对以下内容未填报:(1)本人以房改成本价购买的公房一套,建筑面积48.06平方米,已取得优惠购房产权证;(2)郭某之女婿陈某名下市值60余万元的股票,相关炒股资金由郭某提供,关联银行卡长期由郭某持有,股票交易均由郭某实际控制;(3)郭某委托崔某进行的对外投资100万元,该笔资金全部来自郭某近两年收取下属及客户的礼金,崔某后将该款以自己名义对外借款生息(年息8%),郭某对此不知情。

  • 标签: 个人 行为 股票交易 典型案例 中共党员 国有企业
  • 简介:学界普遍默认朝鲜对外政策难以预测,因此大量研究始终停留在“事后”诠释的水平,缺乏预判性、前瞻性研究。作者挑战了这一成见,建立了关于朝鲜核试验和导弹试验行为的短期预测模型。通过以2006~2018年朝鲜媒体国际新闻报道为数据集,以每月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样本构建最优特征集,应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了朝鲜核行为的预测模型。经过测试,模型对朝鲜历史行为的“预测”整体准确率超过80%。预测效果良好,且模型具有稳健性。根据统计结果建立的预测朝鲜核行为的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时段实时监测朝鲜核动向。为解决报道搜集相对滞后的问题,运用SARI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模拟补全出未来六个月的特征集数值,估算数据在统计上具备可信性,预测准确率高。研究发现,朝鲜核行为远非外界印象中那样无章可循,事实上,朝鲜在相当长时间段内的核行为呈现出高度稳定的模式化倾向。即使像朝鲜这样信息极度封闭的国家,采用适当方法仍然可以对其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这种建模方法能够为发展关于国家行为预测的一般方法提供启发。

  • 标签: 朝核问题 核试验 贝叶斯方法 预测方法 对外政策研究
  • 简介:侵犯网络账号的行为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反复。网络账号的定性固然重要,但不能让网络账号的法律属性承担过多的区分罪与非罪的功能,仍然应当结合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认定。刑法应从属于民法,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而被认定为无体物,成为刑法保护的对象。虚拟财产具有数据属性、物品类财产属性、网络账号类财产属性、信息属性,且彼此存在竞合。针对司法实践中“出信”“洗信”行为应当具体分析而不能作“一刀切”。

  • 标签: 网络账号 虚拟财产 盗窃罪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简介:暴力抗法袭警事件频发导致警察伤亡形势严峻,而实践中警察用枪行为也常面临合法性质疑。警察使用武器相关法规范亟待检讨,警察用枪行为面临着比例原则、最大保护原则之间的两难抉择与双重制约,其定位徘徊于正当防卫或依法履职的阻却违法事由之间。警察法修订背景下,应以依法履职时紧迫威胁生命原则为前提,确立警察使用武器时的情境化“判明”标准暨审查规则,同时完善强制力等级报告等相关配套警务机制。

  • 标签: 警察 使用武器 判明标准 规范执法 警务机制
  • 简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军.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命运的大事。做好青少年犯罪研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高级研修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预防 上海 实务
  • 简介:因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可复制性,知识产权诉讼中行为保全的适用应确保其简迅性。同时,行为保全适用的便宜性易导致投机诉讼的滋生,法院核准行为保全时应进行实体化审查,包括对胜诉可能性、难以弥补的损害等标准的审核。申请人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申请,应对保全适用标准进行释明,向法院提交足以释明其申请的表面良好的证据,如果被申请人不能提出足够的相反证据,法院应当认定表面证据为真实充分。法院裁定准予行为保全时,可依据申请人的释明程度决定是否需申请人提供担保。

  • 标签: 知识产权 行为保全 适用标准 表面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