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何为“线子弟”,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局势紧张,本着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未雨绸缪,毛泽东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提出了建设军工大线。“好人好马上线”,于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一时都汇集到大西南的深山峻岭中建设军工企业,成为军工战士,他们就是在线建设中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一代人。

  • 标签: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军工企业 国际局势 三线建设 毛泽东 大西南
  • 简介:江西的小线,实际是华东的小线,上海小线是在安徽的后方基地。1964年中央华东局决定要在江西搞小线,要生产常规武器。要建一个特殊钢厂,作为供应军工钢材配套厂。规模为钢5万吨、轧材3.5万吨,有型材、锻材,钢锭、冷轧带钢、冷拔钢管等。1964年由华东局组织选址,以华东局科委主任许言为首,会同上海、江西的有关领导,在江西跑了好多地方,

  • 标签: 小三线 华东局 冷拔钢管 冷轧带钢 轧材 后方基地
  • 简介:从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根据当时从战略角度进行的划分,这一地区属于全国战略布局的第线(第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一线线之间为第二线),亦称“大线”。同时,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二、线,其中的第线称为“小线”。大、小线的集中建设,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史称“线建设”。它曾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其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大、持续时间之长,都为新中国建设史上所仅有。那末,这一重大决策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

  • 标签: 三线建设 毛泽东 战略决策 周恩来 小三线 攀枝花
  • 简介:记忆是一首歌,记忆是一杯茶,记忆是一壶珍藏的老酒……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线”这个词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已渐渐离我们而去,甚至几近消失、但历史的车轮总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碾压的印迹,历史总会有人去记忆,去怀念!当人们慢慢品味的时候,方知久远的芳香,那些记忆中的词句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 标签: 记忆 时代变迁 历史 怀念
  • 简介:"线"建设是六七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建设、进行战备而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当年的"线"建设为今日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今日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总结"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日的西部大开发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标签: “三线”建设 西部大开发
  • 简介:线建设”带动西南小县城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里,有几栋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老建筑。其中一栋斑驳的红砖墙面上,赫然挂着一面标牌,上面写着“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诞生地”。在1970年我国发射上天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就有出自这栋楼里研究所开发的集成电路,而这一研究所就是当年国内外知名的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1424研究所。

  • 标签: 三线建设 永川 集成电路芯片 专业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 东方红一号
  • 简介:线建设可谓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状况,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西部崛起,建设者们留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遗产。但线建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从当时国防的需要出发重点是发展军工和重工,所有制结构单一。多数企业建在山区。因此不完全成功。当今的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但不能走线建设的老路,必须开辟新路。

  • 标签: 艰苦奋斗 建设者 无私奉献 借鉴 西部大开发 国防
  • 简介:196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文件决定:(一)凡是在线一个地区建设的重大综合项目,如以钢铁为中心的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的配套建设,以及铁路建设工程等,都应采用大庆经验,即集中领导、各方协作的方法,以中央主管部为主,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有关各省、市、区和各部门协助进行。

  • 标签: 三线建设 部门 体制问题 主管 兵器工业 工业基地
  • 简介:“建设强大的海军”——重庆船舶工业兴起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产业基础和航道条件。重庆解放前,规模较大的船厂仅有现在的东风船厂,其前身是民生轮船公司独资经营的民生机器厂,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生产各类型铁、木轮船及锅炉蒸汽主机和辅机,解放后收归国有。

  • 标签: 船舶工业 重庆 三线建设 民生轮船公司 长江上游 航道条件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局势,防备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中共中央作出了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进行线建设的重大决策。线建设历时3个五年计划,在以西南和西北为主的广袤线地区,建立起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作为当时规划的常规兵器工业和船舶工业基地,迎来了当代历史上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内外交往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三线建设 船舶工业基地 国民经济结构 大规模战争 生产力布局 国际局势
  • 简介:线建设时期,国家先后有一批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江油布点建设,主要涉及冶金、航空、能源个工业门类。这些线单位落户建设,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对江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线建设不仅重塑了江油的产业格局,提升了该地区在川北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而且还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的效能优势,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三线建设 江油 工业 城市发展
  • 简介:赶赴大西南实地视察指导大线建设为了建设好西南大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为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彭德怀为副主任。

  • 标签: 三线建设 战略决策 李井泉 小三线 精密机床 机床厂
  • 简介:1964年6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线建设战略决策并雷厉风行地指导实施,这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篇章。邓小平是线建设重要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庆祝线建设决策50周年之际,联系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冷静回顾、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我们不能不为50年前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阔厚重的政治胸襟、力握乾坤的巨大权威所折服。为此,特邀本刊特约撰稿人,线建设研究分会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首届线建设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宋毅军,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 标签: 三线建设 战略决策 中国经济建设 特约撰稿人 新中国建设 国家计委
  • 简介:本文以重庆为例,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从工资、物价两个方面初步探讨线企业的搬迁对内迁职工生活的影响。本文认为:工资与物价同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线建设时期,与一、二线迁出地相比,重庆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直接影响着内迁职工的日常开支,使他们产生种种不满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中共重庆市委及相关工业部门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导方针下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依据重庆地区的工资标准灵活调整内迁职工的工资福利,从而缓解了他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保证了线建设在重庆地区的顺利开展。

  • 标签: 三线企业 内迁职工 工资 物价
  • 简介: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为应对国际新形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线企业的布局和建设,对西南、西北等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以乐山地区为样本,通过全面回顾线建设在乐山地区布局的时代背景、建设情况,深刻剖析线建设对乐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 标签: 三线建设 地区 经济 社会 发展
  • 简介:一条条村规民约约定俗成,一个个好人涌现身边,一场场道德讲堂门庭若市,亮家训、晒家风、比家教,古庙会上评选好公婆、好媳妇……今年以来,周至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结合县情实际提出"线五风"建设,要求全县干部群众严守法律底线、谨守规矩红线、追求道德高线,积极培育遵礼守道、正义和善的家风,邻里和睦、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恪守 落地 西周 约定俗成
  • 简介:第一天,7月10日。今天,开始了巡线生活,我将要踏勘本单位所负责的这段57公里长的线路。去年,我所在的石油企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发生一起管线断裂事故。渗漏的原油顺流而下,造成了水体污染,给公司带来不小的舆论压力。今年,我们特地安排各部门下基层参与巡线,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 标签: 巡线工 断裂事故 水体污染 舆论压力 小高 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