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座滴法研究反应烧结(Reactionbonded)SiC/Co-Si体系在真空中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并研究Si含量和实验温度对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Si对反应烧结(RB)SiC/Co-Si体系的润湿性有显著影响,当Co-Si钎料粉体中Si含量(质量分数)为6.7%和60%时,体系的最终润湿角都低于SiC/纯Co体系。SiC/Co-Si体系的润湿过程属于反应性润湿,随着温度升高,润湿角明显减小。微观结构研究和XRD相分析表明,对于SiC/Co-3Si体系(Co-3Si钎料中Si的质量分数为3%),界面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为CoSi和碳,同时发生元素的互扩散,形成反应中间层;对于SiC/Co-60Si体系,界面反应产物只有CoSi2,界面区域没有存留碳。界面反应改变体系的界面结构,从而改善体系的润湿性。

  • 标签: 润湿性 界面反应 SiC/Co-Si体系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任何精炼工艺的目的都是想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渣量来降低杂质的含量。在日本,开发铁水预处理工艺是为了在能非常有效地除去每一种杂质的条件下精炼铁水。引进这种工艺的一个结果是渣量逐渐减少。最近几年,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进一步减少渣量非常必要。新日铁公司因此对提高铁水脱磷过程中反应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反应效率 脱磷过程 铁水 精炼工艺 预处理工艺 新日铁公司
  • 简介:本文研究包晶反应结晶过程中产生的的热裂纹。将MTS抗拉实验机与反射炉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结晶实验。在结晶过程中测量试样温度和应力变化。应力测量在试样的结晶过程中突然下降(发生在合金的包晶温度左右),一般都会产生微组织中的裂纹或者回填裂纹。而且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包晶反应类型进行了研究,理解其对结晶过程应力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包晶转变引起的应力改变是热裂纹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当合金初次析出充分,包晶反应不散射时,裂纹就更容易产生。

  • 标签: 包晶反应 裂纹形成 结晶过程 钢坯 应力变化 试样温度
  • 简介:将95%Mg+3%Ni+2%MnO2混合粉末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充氢反应球磨100h,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球磨后的粉体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与水反应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充氢球磨能对Mg-3Ni-2MnO2进行充分的氢化,Mg全部形成MgH2。制备的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末的颗粒尺寸为0.1~5gm,晶粒尺寸在1~40nm之间。复合物在二次去离子水中水解时,随温度升高,放氢量增加,当温度为343K时,在20min内放出的氢气达到理论放氢量的91-3%,有望成为1种新的安全高效氢源技术。Avrami指数的数值变化表明,氢化态Mg-3Ni-2MnO2复合粉体的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其水解机理有所不同。

  • 标签: 储氢材料 反应球磨 水反应 动力学性能
  • 简介:Q235圆钢在进行对焊时出现焊接不良现象,采用宏观特征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原材、半成品材的焊接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Q235钢成分符合标准要求,造成焊缝接头不良的原因为局部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晶界熔化,破坏了钢的基体连续性。

  • 标签: Q235圆钢 焊接 裂纹 组织
  • 简介:反复用热、冷水浸泡双脚,不仅有利于消除头痛,治疗失眠,而且还可以防治慢性便秘。其方法是:先把双脚浸在至少38℃的热水中,3~8分钟后再浸泡在26~28℃冷水中,然后摆动双脚10~30秒钟,之后立即将脚再浸入热水中。如此循环反复,热、冷水交替浸脚3次,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并有助于肠子蠕动,消除便秘,但不会立刻见效,需经常进行才有效果。

  • 标签: 慢性便秘 防治 冷水浸泡 热水 失眠 消除
  • 简介:针对某厂热镀锌钢板出现的六价铬钝化耐蚀性不良问题,对热镀锌生产线可能影响六价铬镀锌板耐蚀性的各个因素如样板粗糙度、水质及基板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使用电子探针进行镀锌板表面形貌及样板表面缺陷形貌显微分析和WDS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别了六价铬钝化镀锌板耐蚀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镀锌板粗糙度高点多、峰值大且峰的密集度不够,造成样板表面有钝化膜漏镀点;镀锌板表面存在的黑点缺陷使其位置处未被六价铬钝化膜覆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六价铬钝化板的耐蚀性。

  • 标签: 热镀锌 六价铬钝化 点缺陷 耐蚀性
  • 简介:以Ti,Si3N4,石墨和SiC粉体为原料,用反应热压法合成了TiN-SiC复合陶瓷材料,并对其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3.6GPa和6.89MPa·m1/2,其增韧机制主要为裂纹偏转和裂纹分叉机制.

  • 标签: TIN SIC 制备 复合陶瓷
  • 简介:本文针对当前行业出现频繁、客户投诉较多的非承重外墙的质量通病,解析了非承重外墙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外墙设计施工中的通用要求,强调了非承重外墙质量通病的设计措施和构造措施。并提出了复合性外墙的建议和详细方案,以防治砌体工程的裂缝和渗漏。

  • 标签: 非承重外墙 质量通病 防治 设计措施 构造措施 复合性外墙
  • 简介:对能源中心供排水作业区几个净水站内不同形式的絮凝反应池在给水应用中的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比较,通过管理解决其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絮凝反应池 供排水 积泥
  • 简介:本文介绍了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施工时,根据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早期裂缝出现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混凝土路面 裂缝 防治 施工 公路
  • 简介:9部门联合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整治废铅蓄电池非法收集处理环境污染,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方案要求,到2020年,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40%;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安全利用处置。

  • 标签: 废铅蓄电池 污染防治 电池污染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系统 行动方案
  • 简介:建筑物出现裂缝是一种较大的质量症害,轻则影响外形美观和使用功能,损害结构整体性,降低工程寿命,重则使建筑物失去使用价值甚至倒塌。建筑物一旦出现裂缝必须及时而准确地判断出裂缝的性质并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 标签: 温度裂缝 建筑物裂缝 不均匀沉降 成因 处理方法 上部结构
  • 简介:列举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及整改措施,帮助电气施工人员及时纠正错误。

  • 标签: 电气安装 通病 分析原因 整改
  • 简介:混凝土材料受不良使用条件、不当的使用方法和环境污染等影响造成钢筋锈蚀,进而引起混凝土结构过早的破坏,文章通过分析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钢筋锈蚀的一些措施。

  • 标签: 混凝土结构 裂缝 钢筋锈蚀 预防处理
  • 简介:由于国内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增加,深井开采成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深井开采过程中由高地应力、高地温和开采扰动等问题引发的主要工程灾害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主要对有色金属矿山深井开采中所遇到的巷道围岩变形、采场地压显现、岩爆、矿井热害等相关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理论经验,通过对这些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的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矿山企业深部采矿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深部采矿 地压显现 岩爆 矿井热害 防治措施
  • 简介:以Zr和B4C等粉末为原料,采用喷涂和反应烧结方法在钼合金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研究反应烧结工艺对涂层表面形貌、相组成和相结构的影响,再通过硅扩散反应形成抗氧化涂层,研究抗氧化涂层对钼合金在1500℃静态抗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合金表面Zr-B4C在1700℃反应烧结2h形成多孔陶瓷结构,烧结产物主要含ZrC及少量的Mo2C和MoB等物相。涂层在1500℃抗氧化寿命达10h以上,1500℃氧化1h,质量增加速率为1.175mg/cm^2。

  • 标签: 反应烧结 抗氧化涂层 组织形貌 抗氧化性能 MO合金 Zr-B4C
  • 简介: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 标签: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粉 超细WC-Co硬质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