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外五套钢筒仓荷载规范[1-5],并与我国新出版的[6]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规范只考虑中心装料和中心卸料时荷载的轴对称部分而忽略非轴对称分布对结构行为的影响.对轴对称荷载,我国规范中的竖向摩擦力明显比国外同类规范小,而水平压力修正系数却比国外同类规范大.对常见筒仓(H/D=2,D=20米)和常见储(小麦),仓底竖向摩擦力为国外同类规范值的48%~85%;水平压力修正系数却比国外同类规范大33%~54%.因此,我国在设计出更加经济钢筒仓的同时,也隐等着不安全的因素.本文的结果可为今后编制和修订同类筒仓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 标签: 钢筒仓 稳定性 平底圆形 储料荷载 卸料荷载
  • 简介:以某铝冶炼厂上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导致某铝冶厂3#、4#仓倾斜的原因,提出了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研究顶升纠偏的思路.依据结构协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模拟了由于不同顶升方法产生不同工况下结构内力分布情况,对该工程的纠偏加固方案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在整个托换施工、断柱、接柱恢复过程中,以任意一构件达到设计承载力作为纠偏工程的极限状态.分析了顶升过程中托换梁的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对托换梁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研究了纠偏过程中,相邻柱的允许差异顶升量、顶升速度、各重点监测范围.通过分析研究给出了一套合理的现场顶升纠偏加固技术方案,实践表明效果良好,对今后建筑物纠偏加固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顶升纠偏 托换 差异顶升量 极限状态
  • 简介:以宁波某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原型,对楼面加固、TMD(调谐质量阻尼器)结构、隔振平台这三种不同的振措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振性能与室内舒适度两个指标分析了三种振措施的优缺点.从有限元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结构加固措施可以减小机器振动引起的振动响应,增加次梁的加固措施优于增加楼板厚度的加固措施,但是两者振幅度均不太理想,且对改善室内舒适度并没有效果,甚至有些加固措施会降低室内舒适度;2)TMD结构对振动控制与改善室内舒适度都有很显著的效果,且当本文模型质量比为3%、频率比为1时,控制效果最佳,但是TMD的控制频带较窄,需要设置多个不同频率的TMD来拓宽其控制频带;3)采用隔振平台应对机器上楼有较好的振效果,且设备振动频率与隔振平台的频率比越大,隔振效果越明显.

  • 标签: 楼盖振动 加固 TMD 隔振 减振性能 室内舒适度
  • 简介:大型商业建筑中庭的大悬挑梁和大跨连廊的结构设计往往由人致振动舒适度指标控制,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振措施。整理了各国的舒适度评价指标,把大型商场人行激励按照步频分为密集人流慢走和快走6个工况,采用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系统对实际工程进行振控制,包含单模态控制TMD、多模态控制MTMD和单模态控制MTMD。对8.678m跨度悬挑梁、26m跨度侧挑1.9m和3.9m钢连廊进行TMD系统振分析,基本覆盖了大型商业建筑的需求。结果表明安装TMD、MTMD系统后结构的最大竖向加速度幅值明显减小,最大振率达到83.6%,可以满足规范舒适度的要求。提出大跨钢连廊的舒适度适用指标,总结了大型商业建筑中TMD系统振控制的适用范围、选用原则、初始设计参数、布置位置。

  • 标签: 大型商业建筑 调频质量阻尼器 舒适度 人行激励 减振率 鲁棒性
  • 简介:首先回顾了筒仓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有效质量系数和散与筒仓壁动力相互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基于Silvestri等人提出的理论模型,建立了合理的三维钢筒仓数值模型来模拟动力激励下散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效应.本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将仓内散分成内、外两部分:内部的每层散重力完全由其下一层散承担,而外部散重力则完全通过摩擦力由仓壁承担.筒仓壁与外部散之间的几何协调通过接触对实现,内部散与外部散间的协调则通过接触面处的节点径向自由度耦合实现.利用该数值模型进行了钢筒仓自振特性的参数分析,讨论了散质量、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单元初始接触刚度等因素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标签: 钢筒仓 地震响应 散料与结构相互作用 数值模型 自振特性
  • 简介:振动控制是结构抗震防灾的一种积极有效手段,目前有关大跨空间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因此亟待研究和发展,本文将作者提出的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应用于体育场挑篷结构,探讨了其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振控制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具体研究了其振控制效果,对有控和无控状态下的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SMA阻尼器可有效减小挑篷结构的地震响应.

  • 标签: SMA阻尼器 体育场 挑篷结构 振动控制 大跨屋盖 大跨空间结构
  • 简介:将作者提出的SMA-MR复合型阻尼器应用到大跨度挑篷结构的振控制中,建立了挑篷结构的理论模型,编制了振控制分析程序.通过输入三向El-Centro地震波,分别研究了阻尼器在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g、0.4g和1.0g情况下的振性能.结果表明,阻尼器对挑篷结构的节点位移和杆件轴力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然后系统进行了SMA-MR复合型阻尼器在挑篷结构中的振控制参数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实用性的工程建议.

  • 标签: 挑篷结构 大跨度 MR阻尼器 控制研究 减振控制 加速度峰值
  • 简介:钢结构因其轻质、高强、施工方便和材料可循环等优点,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交流世界钢结构抗震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第一届钢结构抗震国际会议(STESSA)于1994年在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举行,随后分别在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美国、智利每三年举办一次,第八届将于2015年7月1日-4日在中国上海召开,这是该系列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会议收到了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英国、罗马尼亚、印度、智利等3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提交的316篇论文摘要,数量为历届会议之最。

  • 标签: 减隔震 技术展览会 蒂米什瓦拉 抗震研究 产品展览会 自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