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AD--50孔吸附树脂提取精制紫小檗红色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AD-50树脂在50℃、吸附液pH3-4时对紫小檗红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强,以95%乙醇作为解吸剂,20℃以下洗脱效果最好.

  • 标签: AD-50大孔吸附树脂 紫叶小檗叶 红色素 提取性能
  • 简介:着重综述了植物蛋白的定义、营养价值、生产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并指出植物蛋白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 标签: 叶蛋白 营养价值 开发利用
  • 简介:用黄荆的乙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2种酵母菌、3种霉菌三类微生物进行抑菌实验,得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由结果推断出黄荆提取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

  • 标签: 黄荆叶 提取液 抑菌作用 天然抗菌剂 食品 药物
  • 简介:研究了莴笋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30%丙酮及5%氢氧化钠溶液中易于提取,得到绿色粉末状色素,该色素对光、热和糖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莴笋叶 绿色素 理化性质 提取 食用色素
  • 简介:叶绿素作为一种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不仅具有安全、着色自然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学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医药等领域.本文旨在为三草叶绿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从新鲜三草中提取出的叶绿素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及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三草叶绿素对光照非常不稳定;抗氧化能力弱;Fe3+、A13+也会使其稳定性降低;但是三草叶绿素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还原能力;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强;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避光、低温、弱碱性、还原性环境有利于保持三草叶绿素的稳定性.

  • 标签: 三叶草 叶绿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稳定性
  • 简介:对番茄素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干燥制备番茄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素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素的保健率。

  • 标签: 番茄红素 提取 微胶囊化 食用色素 稳定性
  • 简介:叶绿素是一种天然的、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其结构与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体内血液中红色素结构极其相似,有诸多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日用工业及临床等行业。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如何简便有效地大量提取叶绿素,已成为叶绿素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丙酮为提取溶剂从三草中提取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三草最优原料状态、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三草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三草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丙酮,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4h,此时提取液在波长652nm处的吸光度值最大。

  • 标签: 三叶草 叶绿素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法
  • 简介:番茄素是开链式的不饱和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间的连续与传导,防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素被广泛地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番茄素的研究与生产情况。

  • 标签: 番茄红素 类胡萝卜素 功能食品 天然色素 防癌 抗癌
  • 简介:为提高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水平,建立了新鲜莱样品中3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试样用乙腈一次性提取,凝胶色谱柱净化预处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的磷滤光片(FPD(P))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重现性好,灵敏度、精密度高,杂质干扰少。所检测的37种有机磷农药的最低检出量在3.36×10^-11(甲胺磷)~5.652×10^-10g(磷胺)之间,当青菜试样中有机磷农药的添加浓度为0.05-2.0mg/kg时,方法回收率在54.57%~112.64%之间。最低检测限和方法添加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少,测定结果可靠,灵敏度高,无论是进行多组分有机磷快速定量检测,或是突发性有机磷中毒检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蔬菜 农药残留量 色谱法 凝胶 色谱法 气相
  • 简介:采用超临界CO2法对苍耳进行挥发油提取,产物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成分,结果表明:从苍耳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十六烷酸及亚油酸类的聚合物等共44种化学成分。同时通过牛津杯试验研究了苍耳挥发油对常见食品腐败类菌种(酵母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苍耳挥发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6%(V/V),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5%,对大肠埃希菌则无抑菌效果,这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或特定成分比例有关,进而可能与提取方法有重要关系。

  • 标签: 苍耳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抑菌性
  • 简介:番茄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可防止脂蛋白和DNA氧化损伤,还具有抗衰老和降低肿瘤发生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番茄素的实验,分别考察了混和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番茄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番茄素的提取率起主要作用。最佳提取条件为A1B1C2,即混合酶用量为0.2mL/g,酶解时间为3h,酶解温度为35℃,得到的萃取液中番茄素含量最高。C30-HPLC色谱图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的番茄素有少部分反式异构体转变为顺式异构体,有助于番茄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及协同效应,为番茄素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纤维素酶 果胶酶 顺式异构体 反式异构体
  • 简介:文章比较了含有番茄素的亚麻籽油、番茄籽油和番茄素胶囊的储存稳定性,考察了在保温加速氧化过程中样品中番茄素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对番茄素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的番茄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比在同等条件下的番茄籽油中要慢;但随样品中番茄素的含量下降,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含番茄素的番茄籽油不同,并不完全依赖于样品中的番茄素的含量,两种植物油均能与番茄素起到协同抗氧化作用,但亚麻籽油作用更强.番茄素胶囊中的番茄素含量稳定性相对较好,保温75d仍能保持原含量的88.84%.实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素胶囊的制备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协同抗氧化能力.

  • 标签: 番茄红素 植物油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近年来,美国冷冻面团的生产日益扩大,其主要销售对象为零售业、前店后坊面包房和食品加工业。市售冷冻面团的主要问题在于冷冻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变劣。众所周知,冷冻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冻贮存和在配售过程中的冷冻一解冻后会增加醒发时间,所做的面包体积也会减小。

  • 标签: 冷冻面团 性能改良 硬红冬麦粉 蛋白质 富集 美国
  • 简介:以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为指标,研究银杏提取物对发酵猪肉香肠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银杏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发酵猪肉香肠的感官品质变化不大;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越来越慢,表明银杏提取物能明显减缓发酵猪肉香肠的产酸速度和氧化速度,并且随着银杏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效果也随之增强,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添加0.25%银杏提取物对提高发酵猪肉香肠稳定性效果最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发酵猪肉香肠 储存稳定性
  • 简介:以骏枣叶片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枣吊叶片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枣叶片中总黄酮、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含量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新疆骏枣叶片的适宜采样部位和采收时期。结果表明:枣中富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不同部位的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枣叶 总黄酮 总酚
  • 简介:实验研究了米红色素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来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从第2周起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米红色素溶液,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的T-AOC、SOD、CAT、GSH-Px活性、MDA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米红色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的T-AOC以及SOD、CAT、GSH-Px活性,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MD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米红色素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来提高D-半乳糖致衰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 标签: 红米红色素 抗氧化能力 D-半乳糖 血清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批准显齿蛇葡萄、磷虾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新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特此公告。附件:显齿蛇葡萄等3种新食品原料

  • 标签: 食品原料 葡萄叶 公告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