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电脑“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由此世界上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正式掀起。相较于国际象棋,算法最为复杂的围棋一直被看成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据估算,围棋的可能下法数量超越了可观测宇宙范围内的原子总数。

  • 标签: 人工智能 国际象棋 围棋 电脑 算法
  • 简介:文章对桉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桉树及间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用以探索不同大宽行桉树林不同株距、不同密度对桉树生产量和间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三年生桉树经济产量和间作物的经济产量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分析,表明桉农间作系统可以达到木材生产和林下农业的双重效益,为林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 标签: 桉农复合生态系统 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研究了东北东部张广才岭西坡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于1966年春栽植的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包括:红松(Pinus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松蒙古柞(Quercusmongolica)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碳密度和储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是由土壤L层、F层、H层和B层分室构成,每个分室具有储碳功能和潜力。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不同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土层分室、不同坡位种类均对Soc质量分数,Soc密度有显著影响,红松蒙古柞混交林Soc密度最高为278.63Mg·hm^-2,以分室比较属B层分室碳密度最高,为212.28Mg·hm^-2,以坡位比较坡下Soc密度最高,为394.18Mg·hm^-2,同时揭示了Soc质量分数,Soc密度与各分室有机质含量,分室的土壤垂直深度有明显的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的生态系统土壤有较高的碳储能力,为防止气候转暖,实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碳库 碳密度 碳质量分数 红松 混交林
  • 简介:本项目公开了一种无线智能碳汇监测系统,它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数个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线均与信号检测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系统不会断电,能及时发现故障,能及时维修,且能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

  • 标签: 无线 智能 碳汇监测
  • 简介: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林缘、田边、路旁等处。它的生命力极强,全株含白色汁液,多开黄白色花,花期4个月~5个月。蒲公英在整个生长期病虫害极少,人工栽培不需施农药,是一种极少受污染的绿色食品。它耐寒耐旱,土层化冻10cm生长点即...

  • 标签: 栽培蒲公英 人工栽培 软化栽培 露地播种 移栽法 辽宁省鞍山市
  • 简介:智能化GPS巡检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管护。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化GPS森林管护巡检系统开发背景,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优势。

  • 标签: 智能化GPS 森林管护 应用
  • 简介:杨树是中国速生丰产人工林主要树种之一。简单、准确的评价杨树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对人工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SNSA)在评价我国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本文首次应用该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土壤样品的收集、理化特征分析、实验室预测与最佳施肥推荐、田间试验验证等过程,研究结果认为田间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的预测一致,表明SNSA在评价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方面是可信的。结果表明,N和Zn是试验地区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且N的缺乏程度大于Zn。图2表3参13。

  • 标签: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杨树 限制因子 评价
  • 简介:苦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对苦竹人工栽培研究较少,制约了苦竹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选择造林时间、竹杆保护、母竹带土情况等3个因子,进行苦竹人工栽培试验,寻找影响苦竹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分析总结苦竹人工栽培技术.

  • 标签: 苦竹 人工栽培 试验 成活率 开发利用
  • 简介: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利用正方型的铁制模具套住笋体,强制毛竹主秆形状由圆形变方形。试验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超出模具5cm以上、竹笋粗度周长等于或略小于模具周长的竹笋,套上模具后竹笋既可成活,毛竹主秆又可形成方型;竹笋粗度周长大于模具周长的,上模后须适时对模具放松竹笋才能成活成型;套模后成活成型的新竹胸围、枝下高、全竹高只有对照的80%、53.8%、56.4%。研究表明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其主秆形状有可塑性,但对新竹的胸围、枝下高、全竹高生长有严重影响,会导致毛竹主秆矮化。

  • 标签: 毛竹 主秆 造型
  • 简介:今年林业部下达给华东院的主要生产任务有10项之多,作为近几年主要生产任务的三大项(即森林资源消耗量及消耗结构调查,人工造林及更新实绩核查和森林资源信息采集)已结束了业阶段。全院共80余名同志于5月中旬分赴闽赣、沪、浙、苏、皖、鲁、豫等省(市),他们不顾天气恶劣,山高坡陡,奋战两个多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业任务,于7月下

  • 标签: 森林资源消耗量 森林资源信息 结构调查 大项 内业工作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造林成效的因素,提出从造林数量、质量及管理措施三方面的九个指标来综合评价各级政府的人工造林、更新实绩,并就实绩评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确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造林实绩评定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 简介:江苏省宿迁市是全国意杨主产区和中国花卉苗木之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绿色江苏建设先进单位”。近年来,宿迁市立足传统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紧紧依靠舆论引导、行政推动、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和产业拉动,不断扩大营林规模,逐步实现了建设平原地区人工林业资源大市和生态强市的目标,为林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项目支撑。

  • 标签: 林业资源 人工 林业产业化 科技支撑 农村工业化 花卉苗木
  • 简介:火灾是森林最具毁灭性的灾难,而火灾迹地的植被,在恢复与生长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水土流失的加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 标签: 火灾 森林 植被
  • 简介:研究了以单环单萜烯烃为原料,CD分子筛为催化剂,歧化合成对异丙基甲苯的工艺条件,并对对异丙基甲苯进行了谱图解析.研究结果表明CD催化剂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回收简单、没有污染和腐蚀性等特点.而且单环单萜烯烃来源于工业副产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单环单萜烯烃 CD催化剂 对异丙基甲苯 歧化
  • 简介:据日本《木材情报》2009年6月报道,新西兰人工造林面积增长速度下降。一、人工造林面积新西兰人工林面积在过去的85年里一直在增加,但在2003年达到183万hm^2高峰后连续5年呈减少趋势,截至2008年4月人工林面积约为176万hm^2。

  • 标签: 人工林木材 新西兰 造林面积 预测 供应
  • 简介: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为例,从5个方面介绍了抚育采伐对人工樟子松林分生长各项指标、林内环境、林分的稳定性、木材质量和抚育伐总生长量的影响.同时指出,对樟子松进行适时合理抚育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成材早利用.

  • 标签: 人工樟子松 抚育伐 关系
  • 简介:木材仍将继续是世界需求量最大的自然资源,其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生产、纸以及包装产品。澳大利亚人工林在生产高质量的木材产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澳大利亚有广袤的土地可用于种植高质量的人工林。澳大利亚已制定的《人工林2020年展望》策略是对现在可再生木材生产时机的认可,该策略已得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 标签: 澳大利亚 人工林 林业建设 林业战略 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