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珍稀食用羊肚的人工栽培遂川县碧洲食用科技推广站张飞翔(34392羊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食用之一,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能,还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目前国家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400元...

  • 标签: 羊肚菌 珍稀食用菌 人工栽培 腐殖土 塑料薄膜 子实体
  • 简介:几种食用母种的识别何人优良纯正的菌种,是食用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如何对常见食用试管母种外观进行鉴别,是每个栽培户,尤其是制种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技术.现将几种最常见食用母种外观识别方法介绍如下:一、香菇菌丝.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DA)上...

  • 标签: 食用菌 菌丝生长速度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试管母种 培养时间 毛木耳
  • 简介: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效果的生防。结果表明:从功能微生物资源库中选择的25个菌株中,11个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PSB-13-2-2,YC-10和KLP-1对辣椒疫霉菌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51.85%,50.97%和52.60%。

  • 标签: 辣椒疫病 生防菌 初筛
  • 简介:已经过去的2005年,食用市场可以说是全线飘红。作为最普通的品种——占食用总产量约43%的平菇,自春季市场价格就居高不下,

  • 标签: 市场价格 食用菌 平菇 市场需求
  • 简介:穴盘育苗基质多使用草炭土、蛭石、珍珠岩等为原料,随着穴盘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草炭土等传统基质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但我国的草炭土资源多集中在东北地区,长途运输成本较大,同时草炭土为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开采量和质量在逐年下降,因此积极开发本地资源十分必要。

  • 标签: 育苗基质 穴盘育苗技术 生态 发酵 堆腐 菌渣
  • 简介: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老少皆宜,是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进行食用生产,可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生态优化、农村环境美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选项之一。

  • 标签: 食用菌生产 产业化发展 农作物秸秆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链 路径
  • 简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多菌种泡辣椒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30℃、接种量5%、肠膜明串珠: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2:1、发酵时间2~3d.选用CaCl2和CaCO3进行保脆工艺研究,得出按泡菜液重量计0.3%的CaCl2就可达到较好的保脆效果.进行了调味实验,确定白糖浓度及食盐补加浓度分别为2%、6%.

  • 标签: 多菌种 泡辣椒 保脆 乳酸菌 肠膜明串珠菌 泡菜
  • 简介:1发展现状1.1食用生产现状1)种质资源丰富。汉中市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西部第二,且地形地貌复杂,小气候类型多样,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食用菌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汉中市现有食(药)用176种,人工栽培的有25种,其中规模化栽培的有13种,即:香菇、木耳、毛木耳,银耳、平菇、凤尾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

  • 标签: 食用菌技术 毛木耳 杏鲍菇 凤尾菇 茶树菇 林地面积
  • 简介:2018年11月6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获悉,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榆黄蘑等珍稀食用,产量高、周期短、成本低、品质好。长期以来,麻类作为传统的纤维原料作物,占生物量约85%的副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麻类产业的经济效益有限。利用麻类副产品做栽培基料,可有效促进麻类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榆黄蘑、猴头菇、茶树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培养基相比,栽培周期缩短11%~21%,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70%左右,高于棉籽壳栽培效率50%左右。首次发现麻类副产品培养基能提高木质素降解酶蛋白表达水平与酶活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为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提高食用生物学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工厂化栽培 珍稀食用菌 麻类作物 副产品 木质素降解酶 中国农业科学院
  • 简介:辣椒素酯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低辣味的辣椒素类似物.其生物活性与辣椒素类物质相似,有抑制脂肪积累和抗氧化等特性.由于辣椒素酯类物质的辣味低,与辣椒素相比更易于制作食品添加剂.但是辣椒素酯类物质有水不稳定和热不稳定性,其含量随果实的成熟而逐渐降低.所以,含有辣椒素的果实适合在成熟之前鲜食.以前的遗传研究表明p-AMT和Pun1两个基因控制辣椒素的合成,这两个基因分别表示为A、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果实中含辣椒素,辣味较低.本研究在杂交育种中利用p-AMT和Pun1基因的DNA标记选育了一个含有辣椒素酯类物质的辣椒新品种.Murasaki(AAbb)和CH-19Sweet(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都用DNA标记进行了鉴定.p-AMT基因型利用dCAPS标记鉴定,Pun1基因型用SCAR标记鉴定.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aaBB或者aaBb的植株并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MaruSalad.MaruSalad果实的辣椒素含量为700μg/gDW.同时MaruSalad的果实比CH-19Sweet大,而且适合鲜食。

  • 标签: CH-19 SWEET dCAPS SCAR 假定的氨基转移酶 假定的酰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