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对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及其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在猪肉质量品评的应用研究做了初步的探索.在SE序列中,应用短重复时间TR(<500ms)和短TE(<25ms)可以得到所谓的T1加权像,在成像质量、对比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食品质量
  • 简介:研究几种盐对鸡胸肉蒸煮失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影响鸡胸肉蒸煮失水的显著因素为柠檬酸钠和三聚磷酸钠。验证实验表明,最佳复合配比可使鸡胸肉的蒸煮失水比对照降低20%。

  • 标签: 磷酸盐 蒸煮失水率 鸡胸肉 保水性
  • 简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对速冻水饺冻痕的影响因素次序依次为:深冻区温度〉预冻区温度〉预冻区风速〉深冻区风速;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冻区温度-20℃,预冻区风速4m/s,深冻区温度-30℃,深冻区风速4m/s。

  • 标签: 速冻 水饺 冻痕率
  • 简介:为了防治胡萝卜贮藏过程中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软腐病,通常在采收后入贮前,经清洗、水冷却至4~6℃,再用化学杀菌剂处理。此外,通过表面高温热处理技术可代替化学杀菌剂达到上述目的.但在该技术的使用中存在以下难点:过度加热就会导致表面伤害;相反,热量不足将导致杀菌效果不好.

  • 标签: 胡萝卜 采后病害 蒸汽 水冷却 热成像
  • 简介:食品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采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粉化的一种新手段,是传统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的推动力。目前日本、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果味凉茶和冻干水果粉等都是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制成的。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的凝聚力而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粒度是指物料颗粒的大小,是粉碎程度的代表性尺寸。根据被粉碎物和成品粒度的大小,粉碎可分为粗粉碎、中粉碎、粉碎和超微粉碎等4种。其中,超微粉碎(超细粉碎)是指原料粒度为0.5mm~5mm,成品颗粒粒度为10μm~25μm。

  • 标签: 超微粉碎技术 果蔬粉 商机 成品粒度 新产品开发 化学方法
  • 简介: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用超声处理结合蒸煮法制备木聚糖,分别研究了不同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蒸煮时间、蒸煮温度对木聚糖提取的影响,以木聚糖提取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木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20min,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2h。在此条件下木聚糖的提取为59.87%。

  • 标签: 超声 蒸煮 木聚糖 提取
  • 简介:大米饮料是目前国内饮料厂家密切关注和开发的产品.大米饮料因采用富含淀粉质的大米作为原料,经水解液化后制备而成,货架期内极易发生沉淀分离现象,严重降低了产品的商品价值.采用无机膜分离技术处理大米饮料,选择合适处理工艺及参数,可除去大米饮料中微米级颗粒.研究结果表明,无机膜处理能有效解决大米饮料的沉淀问题,工艺技术稳定可靠,可取代离心分离等净化技术.

  • 标签: 无机膜 分离技术 大米饮料 沉淀率
  • 简介: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果胶酶处理软枣猕猴桃果肉出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通过对滤液的出汁、浊度、透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的测定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含量为12mg/100g、酶解处理时间为4h、酶解温度45℃条件下,果肉原浆的出汁最高,而且所得汁液澄清透明。酶解处理使VC含量平均下降了8.2%左右。

  • 标签: 软枣猕猴桃 果胶酶 可溶性固形物 澄清 出汁率
  • 简介:探讨了冷冻处理对于黑豆吸水和蒸煮时硬度变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泡时间、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处理,并经热风干燥后的黑豆在复水时的吸水以及蒸煮时的硬度变化。结果表明,浸泡时间6h,冷冻时间7d,冷冻温度-20℃对黑豆吸水和蒸煮时的硬度的改善最为明显。

  • 标签: 黑豆 冷冻 蒸煮硬度 复水性
  • 简介:分析了高职“食品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将课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以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不足,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课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标签: 微课 食品生物化学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 简介: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聋霹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为3.5g/100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提高了3.06%。

  • 标签: 甜高粱秸秆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 简介: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球包封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球包封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MPa,空化时间15min,壳聚糖浓度3.0g/L,MIT浓度0.6mmol/L,TPP浓度2.5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球包封达(50.17±1.95)%,说明水力空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球的制备工艺。

  • 标签: 水力空化 壳聚糖 抗菌微球 包封率 优化工艺
  • 简介:研究了苹果浆的欧姆加热规律及VC的降解动力学,考察了温度和果浆含量对电导的影响以及电场强度、果浆含量对加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浆的电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随着果浆含量的增加,电导和加热速率都在增加;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加热速率增加。苹果浆中VC对热不稳定,苹果浆中VC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得到的苹果浆中VC的预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 标签: 苹果浆 欧姆加热 电导率 VC 动力学
  • 简介:以灿烂蓝莓为试材,采收后立即装入贮运环境气调箱并进行1-MCP处理,当天发顺丰速递至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实验室,然后置于8℃冰箱中模拟货架试验,研究贮运环境气调(气调处理、气调+1-MCP处理)对蓝莓低温货架期间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运环境气调能够延缓蓝莓的好果、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率,有效抑制蓝莓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与气调组相比,气调+1-MCP处理可更好地抑制蓝莓果实品质的下降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蓝莓香气成分主要由芳樟醇、α-松油醇、(E)-2-己烯醛、己醛、甲氧基苯基肟构成;贮运环境气调可有效抑制蓝莓醛类物质的减少及醇类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增加。

  • 标签: 蓝莓 贮运微环境 气调 货架 品质 1-MCP
  • 简介:环境污染已成全球问题,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方法处理污染物,具有能耗高、高成本、资源化水平低等缺点。海洋藻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污染物吸附效果好、原料易得、成本低。通过总结重金属、氨氮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对海洋藻接受污染物刺激后的异常变化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海洋藻吸附各种污染物的机理、特点及其产油性能研究现状。

  • 标签: 海洋微藻 重金属 营养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产油微藻
  • 简介:利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电解质的量对猕猴桃果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优化了提取条件,建立了快速测定猕猴桃酒中香气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温度为40℃,最佳萃取时间为40min,最佳加盐量为0.3g/mL。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猕猴桃酒 香气成分
  • 简介:以W/O型猕猴桃籽油乳液(含油量24.32%)为原料,研究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加速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还原力与对O2-·,DPPH·,ABTS+·和·OH体外模型的自由基清除,探讨猕猴桃籽油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乳液的过氧化值(POV)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较普通猕猴桃籽油更具稳定性;猕猴桃籽油乳液的还原能力,以及对O2-·,DPPH·,ABTS+·,·OH的清除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质量浓度达到15mg/mL时,猕猴桃籽油乳液对O2-·清除达到87.57%,且对·OH的清除明显高于VE,呈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 标签: 猕猴桃籽油 微乳液 抗氧化活性 过氧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