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2例Turn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常规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对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例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中,45,XO共5例,占41.7%;45,XO/46,XX共2例,占16.7%;46,Xi(Xq)共2例,占16.7%;45,XO/46,Xi(Xq)1例,占8.3%;45,XO/47,XXX1例,占8.3%;45,XO/46,XY1例,占8.3%。结论:Turner综合征不同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不同患者表现度可存在差异。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 简介:石效平教授总结出运脾的3个基本要素:方药择其动,立法取其和,运脾常调肝。立法取其和是运脾的核心要义,运脾的准确把握重点在于对“和”字的正确理解。石教授提炼出“和”字的2个涵义:柔和,中和。立意中和是运脾的灵魂,是指运脾的实施须具备消补结合、升降同调、润燥并用3个基本原则。

  • 标签: 积滞 运脾 和法 小儿
  • 简介:总结汪受传教授对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经验。慢性咳嗽证候复杂,治不一,汪老师提出宣发、肃降、燥湿、涤痰、祛风、化滞、益气、养阴之八,临证每获奇效。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八法 汪受传
  • 作者: 丁婷,刘海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品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对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21年7月开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实施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病区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高,P<0.05。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能提高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保证药品管理规范性,值得借鉴。

  • 标签: PDCA循环法;病区药品管理;效果
  • 简介:就部分中药通过对癫痫状态下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鉴于目前对抗癫痫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方面,对某些单味药或是复方发挥具体作用的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现代的生物、物理技术,阐明中药发挥作用的途径,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中医药 神经细胞 钙调解 癫痫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眼睑浮肿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该病,减少误诊率。方法选取2004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对其阳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外,以眼睑浮肿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占34.0%;以眼睑浮肿起病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其浮肿出现的时间与咽峡炎、扁桃体分泌物出现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均早于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其他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也早于实验室EB病毒抗体及嗜异凝集反应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结论眼睑浮肿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给予此类患儿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眼睑浮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儿童脓疱疮中的应用。方法对144例儿童脓疱疮患者进行CRP与WBC联合测定。结果大疱型脓疱疮患儿与寻常型脓疱疮患儿CRP与WBC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更好地协助临床鉴别诊断脓疱疮类型,而且可以对脓疱疮患儿进行病情判断、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患者预后判断等。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脓疱疮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耳尖刺血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咽结合膜热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尖刺血,每日1次,共3次。观察2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和口服退热药物的次数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尖刺血辅助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咽痛及结膜充血的症状,而且可以减少退热药物的使用次数,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咽结合膜热 小儿 耳尖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给予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检测IFN-γ、IL-10和IL-18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比较,并在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停药1月后,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组问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有关,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肤痒颗粒 氯雷他定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督脉配穴对染铅幼年大鼠海马不同亚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染铅组、督脉配穴组。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Y迷宫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研究大鼠海马不同亚区NOS的活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染铅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少于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P〈0.05),在CA3区无差别,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各亚区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铅可损伤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NOS活性的不同变化有关,督脉配穴针灸治疗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和NOS活性的变化有拮抗作用。

  • 标签: 一氧化氮合酶 督脉配穴 海马
  • 简介:目的探讨扶脾养胃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岁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玉屏风颗粒常规口服治疗,2组均以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随访6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69%,对照组为3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方面要扶正以治体虚之本、解表祛邪以清感冒之标,另一方面要重视扶脾养胃。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虚证 扶脾养胃法 玉屏风颗粒 参苓白术颗粒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滋肾疏肝对性早熟女童第二性征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本院门诊辨证为阴虚火旺证或肝郁化火证的120例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以滋肾疏肝(早熟合剂)治疗,对照组40例以大补阴丸治疗,疗程为6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6月后及随访6月后的身高、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5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经Radit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5.20,P〈0.05)。2组治疗6月后,治疗组能明显抑制卵巢容积的增长(t=2.30,P〈0.05)对照组无明显缩小(t=0.79,P〉0.05),与治疗前比较亦无明显增大;2组子宫容积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t治疗组=0.79,t对照组=0.61,P〉0.05),表明2组均能抑制子宫、卵巢的快速增长。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FSH=4.02,tLH=4.76,tE2=15.10,P〈0.05),2组比较,治疗组E2值降低更为明显(t=10.69,P〈0.05);治疗组随访6月后身高增长优于对照组(t=7.09,P〈0.05),骨龄增长较治疗前明显抑制(t=3.38,P〈0.05),2组骨龄增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1.72,P〉0.05)。结论滋肾疏肝能够明显降低性激素水平,有效控制并改善女童第二性征的出现,不减缓身高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骨龄的快速增长,较单纯大补阴丸疗效更确切。

  • 标签: 性早熟女童 第二性征 生长发育 中医干预 滋肾疏肝法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患儿均脱失2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次/d,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穴位按摩,1次/d,每周6次;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股四头肌肌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股四头肌肌力、GMFM评分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督穴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提高肌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的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 肌张力低下型 脾肾虚弱型 健脾补肾调督法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瘫 小儿 痉挛型 针刺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 步态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黄龙合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风热夹痰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最大呼气流量(PEF)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小儿CV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CVA风热夹痰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黄龙合剂、孟鲁司特联合特布他林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EF、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在主症、次症、证候、病证总积分方面均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主症、次症、证候及病证总积分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PEF值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4)2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资料完整的共计15例),除治疗组CD3^+、对照组CD8^+之外,其余各T细胞亚群的表达均有改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D4^+/CD8^+的调节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黄龙合剂能有效改善小儿CVA风热夹痰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提高肺功能及调整机体细胞免疫紊乱达到治疗作用。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热夹痰证 黄龙合剂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