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及干预措施。方法 自上级县域医共体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管理系统中,调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使用抗肿瘤药物引发严重不良反应(SADR)的患者,共60例。进行SADR表现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抗肿瘤药物用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以年龄51岁以上为主,占比最高,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在性别上对比差异不显著。抗肿瘤药物使用中,以静脉滴注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83.3%。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70.0%为主,占比最高。结论 抗肿瘤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年龄51岁以上的患者中多发,以静脉滴注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累及血液系统占比最高。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SADR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常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予以吉非替尼),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21例(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本研究小组的探究下,制定一套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结论随着抗肿瘤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给肿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熟练掌握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尽快进行处理,继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使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记录结果。结果:阿西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腹泻;埃克替尼主要是皮疹和腹泻;利妥昔单抗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关输液反应和感染;西妥昔单抗主要是痤疮样皮疹。结论:不同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不同靶向药物常见或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及时处理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 标签: 靶向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安丝菌素P-3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本论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安丝菌素P-3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进展。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安丝菌素P-3的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以及结晶性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安丝菌素P-3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结晶性质
  • 简介: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抑瘤谱广,对人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胆囊癌、肺癌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血药浓度迅速衰减,6h后药物浓度明显降低,24h后大部分被消除,使肿瘤病灶区血药浓度很快就低于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为加强其抗肿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延长作用时间,近年来对去甲斑蝥素的缓释和靶向载药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

  • 标签: 去甲斑蝥素 肿瘤 靶向给药系统(TDDS)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抗肿瘤用药优化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将我中心2018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集的在我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14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将146例肿瘤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3例),分别行常规用药管理和药物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共出现2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40%,研究组共计6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22%,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用药优化
  • 简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隹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靶向药物
  • 简介: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表面有多官能团的药物载体。本研究中,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阿霉素(DOX)共价连接到2.5代的PAMAM分子上。通过这种设计,载体结构可以优化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药物和载体之间的酸敏感键可以优化药物的释放。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H4.5条件下阿霉素的12小时累积释放量约为pH7.4条件下的两倍。这种酸敏感的药物释放可以提高药效。药动学研究表明,DHA-PAMAM-DOX能提高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在荷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实验构建的DHA-PAMAM-DOX抑瘤效果优于同等剂量(5mg/kg)的阿霉素溶液。研究表明DHA-PAMAM-DOX在肿瘤药物靶向给药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阿霉素 顺-4 7 10 13 16 19-二十二碳六烯酸 抗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汇总2010年肿瘤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6类78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卡培他滨、顺铂和乌苯美司,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多西他赛注射液(16.08%)、注射用奥沙利铂(8.36%)、利妥昔单抗(8.02%)。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的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抗肿瘤药 用药频度 用药金额 用药分析
  • 简介: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使得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本文将对近年来临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些热点作一综述.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进展 治疗 新靶点 肿瘤发生 高通量筛选
  • 简介:目的:观察JCH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在体外对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该药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灌胃给予与JCH对小鼠肉瘤S180、肝癌H22及宫颈癌U14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JCH对体外培养的10种人肿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两批试验结果,在小鼠S180模型,JCH600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3%、31.8%(P〈0.05、P〈0.01),

  • 标签: 抗肿瘤活性 药效学实验 生长抑制作用 肉瘤S180 体外培养 肿瘤生长
  • 简介:蛇毒含有多种酶和多种不同生理、药理活性蛋白.人们对纯化的蛇毒制品和非纯化的蛇毒制品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血小板、解离素、粘附分子、纤维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并首重对蛇毒抗肿瘤转移作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肿瘤转移 研究现状 蛇毒 粘附作用 血管生成 血小板
  • 简介: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运用selectsample应用程序,对医院2002—2005年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免疫调节剂的销售金额排第一,且均采用国产药品,其中香菇多糖占有极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其临床应用广,单价也比较高。抗肿瘤抗生素排在第2位,其中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丝裂霉素都以进口为主。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排第三,其进口药所占比例为43%。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相对合理。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本文对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特异性易感基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总结抗肿瘤药肝损伤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设抗肿瘤药物肝损伤分子检测与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将对预测药物肝损伤的发生、指导临床化疗药物使用和新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中医大多以植物为主要治疗药物,在癌症的临床诊断上极少应用。但中医在各个阶段、各种角度及局部对癌症的治疗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以全身为整体加以控制,增强人体的抗病功能。目前,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开展抗肿瘤中药的筛选,已经发现了一定种类的抗肿瘤药材,比如从自然界的红豆杉中获得的紫杉醇,从喜树中获得的喜树碱等。文章从两个角度总结了中药及其有效药物在抗肿瘤中的主要功能机制并提出相对的建议。希望全面发现我国中药在防治癌症领域的特殊功能,为其进一步发展带来全新的方向。

  • 标签: 抗肿瘤 中药 药学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医嘱审核,促进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制定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流程,总结常见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要点,并对我院2009~2015年全部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核及干预。结果: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医嘱中可见溶媒品种、溶媒用量、用药剂量等不适宜情况。结论:在静脉配置中心,实施医嘱审核可及时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静脉配置中心 医嘱审核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2007—2009年抗肿瘤药销售总金额分别为1892.12、2340.27、2569.31万元,2008、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3.68%和35.79%;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重组白介素-2和注射用硼替佐米。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逐渐基本合理,符合国内临床抗肿瘤药用药趋势及治疗原则。

  • 标签: 抗肿瘤药 金额排序 用药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