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完善前列瘙通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枳壳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的鉴别淫羊藿苷,HPLC能准确的测定柚皮苷的含量。测得柚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200μg~1.000μg,平均回收率为99.6%,RSD(n=6)为0.6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够有效地控制前列瘙通胶囊的质量。

  • 标签: 前列瘙闭通胶囊 薄层色谱 HPLC 柚皮苷 淫羊藿
  • 简介: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36例,其中17例采用左腋下小切口闭合动脉导管法,疗效满意,方法简单,现报告如下。1临术资料本组17例皆为14岁以下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5~14岁,其中1.5~3岁8例,3.5~7岁6例,8~14岁3例。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皆可闻及Ⅲ~Ⅳ级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肺动脉

  • 标签: 左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 未闭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为特点的疾病,居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首位,目前已知且可控的危险因素为病理性眼压升高,故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为降低眼内压,从而延缓患者视功能的丢失,维持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眼内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常规首选药物治疗,但对于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欠佳者则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抗青光眼手术有手术切口较大,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存在,随着对青光眼的深入研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切口小,损伤少,并发症少的青光眼微创手术逐渐兴起,从而提供了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微创手术 传统抗青光眼手术 小梁切除术 个性化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将优质护理对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抽取了60例患者,都是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急性角型青光眼的病人。并且将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A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B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所有病人经过护理后,对患者在术后 1 周和术后 1 个月的眼压测定值做了对比分析。针对A、B两组病人头晕头疼、耳鸣、视力模糊加重等几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了调查对比。 结果 对患者在术后相应时间段的眼压测定值做了分析,A研究组病人眼压测定值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B组。针对A、B两组病人几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做了调查,A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好于B组。 结论 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控制眼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其恢复周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优质护理 眼压
  • 简介:目的:评价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式引流术在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9例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诊治的相关资料。结果:39例全部治愈,大部分病人ld内复张,3~6d拔管,副作用少。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易掌握,损伤小,疗效显著,快速,经济实惠。

  • 标签: 微创 胸腔闭式引流 自发性气胸
  • 简介:2000年,刘世信等自行设计开发了一种痔新术式——吻合器痔疮切除闭合术(以下简称“痔切术”),在各级医院得以广泛开展。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采用痔切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近期疗效,现将其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切闭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导管固定法在外科胸腔式引流中的应用,以期待能为外科胸腔式引流患者的导管护理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外科手术后置胸腔式引流管的患者,研究采取对照法进行,将100名入组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50名患者,分为常规固定法的对照组,和采取改良固定法的实验组,将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和管道通畅性及留置管道时间以及患者舒适度及皮肤完整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导管固定法 外科胸腔闭式引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70例急性角型青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 SDS评分、 SAS评分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AACG)护理的运用效果观察。方法:取我院一年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分别以常规护理与联合心理护理,比较效果(视力眼压、SAS、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偏高,眼压偏低,SAS、SDS评分偏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AACG患者,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更优,患者的视力、眼压及SAS、SDS评分有明显的改善,且患者术后疗效得到提升,护理优势突出,可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 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行胸腔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 急性角型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分析。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4月到 2019年 4月期间抽取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 40例( 40眼),对其开展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综合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选取患者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中包含 2例睫状体多发囊肿患者( 5.00%)、 10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 25.00%)。睫状体多发性囊肿主要表现为睫状体交界处大小不一,腔内无回声反射或者存在少量回声反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主要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脉络膜之间存在一个回声区。结论 对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开展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能够有效发现细小肿物,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UBM检查的应用还能够发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胸腔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入住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按照数字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运用胸腔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合并采用尿激酶注入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内蛋白量与白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时采用胸腔式引流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腔积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字母排序法分为对照组(n=23、实施基础护理)和观察组(n=23、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与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性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心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的头痛患者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在卵圆孔未头痛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非卒中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右心发泡实验,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卵圆孔未、卵圆孔未闭合并ASA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两组的RLS和LRS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右心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的头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右心发泡实验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心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的头痛患者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在卵圆孔未头痛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非卒中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右心发泡实验,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卵圆孔未、卵圆孔未闭合并ASA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两组的RLS和LRS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右心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的头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右心发泡实验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指导,进一步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围术期治疗服务。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8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围术期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17.6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对比下,可见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角型青光眼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保障手术安全,推动治疗达成理想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临床护理 心理焦虑 术后并发症
  • 作者: 沈张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江苏东台市五烈镇广山卫生院沈张凤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盲率很高。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控制眼压。角膜恢复透明后,行虹膜根切加小梁切除。临床上因术后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以及眼压难以有效控制等不良反应,房水代谢障碍晶体混浊加重,加之此类患者老年人偏多,以50至70岁最多。术后先后不同的时间内均需行白内障手术。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技术成熟,加之摘除了晶状体,分离房角的理论支撑。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此我院2015年至2017年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或前房穿刺术缓慢放出房水治疗急性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5.33kPa的126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病例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前房深度分为2组:玻璃体抽吸组52例62眼,术前前房深度〈2.0mm,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前房穿刺组74例82眼,术前前房深度≥2.0mm,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待眼压降低后再完成小梁切除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出院时眼压水平,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玻璃体抽吸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02±0.67kPa,前房穿刺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24±0.72kPa,2组患者出院时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8.39%、96.34%,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体抽吸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1%)低于前房穿刺组(7.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均可迅速降低急性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眼压,但前者更加安全,可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玻璃体抽吸 前房穿刺 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