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十味桂芪真武颗粒中芍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芍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芍药对照品进样量在0.523~8.3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41%(n=6),RSD=1.54%。结论该法快速,准确,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控制十味桂芪真武颗粒中芍药的含量。

  • 标签: 十味桂芪真武颗粒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芍药在大鼠十二指肠吸收过程的影响,筛选最佳吸收促进剂。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芍药含量,分别考察聚山梨酯80、羟丙基-β-环糊精、癸酸钠、去氧胆酸钠和当归提取物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芍药的肠道吸收速率,其次是癸酸钠和聚山梨酯80,而去氧胆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可作为芍药口服制剂的吸收促进剂使用,中药当归配伍芍药使用是合理、有效的。

  • 标签: 芍药苷 吸收促进剂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 当归
  • 简介:目的探讨芍药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6h,建立沙土鼠C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3个剂量组(20、10、5mg·kg^-1),每组10只,术前3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再灌注6h内神经症状,计算卒中指数;取脑组织匀浆,定磷法测定ATP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各剂量均能降低CI/R沙土鼠的卒中指数(P〈0.05或P〈0.01),各剂量均可显著升高脑组织Ca2+-ATP酶活性(P〈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P〈0.05或P〈0.01),各剂量均能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或P〈0.01)。芍药对脑组织Mg2+-ATP酶活性和Asp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芍药预处理对C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保护脑细胞膜ATP酶的活性、抑制Glu的释放、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有关。

  • 标签: 芍药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TP酶 兴奋性氨基酸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七总皂中三七皂R1、人参皂Rg1和人参皂Rb1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乙腈-水系统作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四种pH值溶液中三种皂成分的稳定性以及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条件下,三七总皂粉末中三种皂成分的稳定性.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梯度洗脱条件下,方法专属性良好,三种皂可有效分离和定量;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RSD值均小于2%;三种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8±0.60)%、(98.86±0.34)%和(100.19±0.64)%,方法准确性良好.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液状态下,三种皂的稳定性趋势基本-致,稳定性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1.2溶液中药物迅速降解,24h含量即降低了约80%;而在pH4.5溶液、pH6.8溶液以及水中,三种成分的稳定性均良好,24h内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在三七总皂粉末中,三种代表性皂对湿、热和光照均不敏感,10d内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高湿条件下,粉末有-定的吸湿性.结论:所建立的液相方法准确、可靠,溶液状态下三七皂R1、人参皂Rg1和人参皂Rb1的稳定性与pH密切相关,随pH的降低稳定性变差,而在固体状态下则稳定性良好.

  • 标签: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稳定性 梯度洗脱
  • 简介:目的:高效快速地检测荔枝果皮中根皮含量。方法新鲜荔枝果皮阴干,用70%乙醇溶液以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层析、C18小柱固相萃取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提取液中根皮含量。结果通过与根皮标准品对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在提取液中检测到根皮。结论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波浸提法可成功从荔枝果皮中提取到根皮,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其中含量。

  • 标签: HPLC-MS 高效快速 检测 荔枝果皮 根皮苷
  • 简介:目的:分析肌氨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100例患者,治疗组予以肌氨肽(7.84±177;1.21)ml再加入生理盐水50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则使用维脑路通(0.5±177;0.1)g,加入到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两组都采用胞二磷胆碱(0.69±177;0.13)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以及血脂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肌氨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十分安全且有效。

  • 标签: 肌氨肽苷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d重量计算,柴胡皂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d是柴胡总皂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1例37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活动单独应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60ml(含甘草酸120mg)静脉滴注。治疗12d,症状明显改善,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片(含甘草酸150mg,2片/次,3次/d)和水飞蓟素(140mg,3次/d)。服药2周,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服药25d,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肌酸激酶(CK)8378U/L,血钾2.2mmol/L。当日停用复方甘草酸片和水飞蓟素,结合腓肠肌活检,诊断为横纹肌溶解合并低钾血症。予氯化钾、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螺内酯。治疗10d,肌力恢复至5级,肌张力正常,CK459U/L,血钾5.1mmol/L。3个月后,体格检查示双下肢正常,CK156U/L,血钾4.8mmol/L。

  • 标签: 低钾血症 横纹肌溶解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香菊胶囊中黄芪甲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UPELCODiscoveryC18(25c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1;柱温:30℃;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45℃;氮气吹扫流速为490kPa。采用外标二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含量。结果黄芪甲在0.52~10.40μg进样量对数值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logY=1.622logX+4.503,r=0.9994(n=5);低、中、高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均〉95%,RSD均〈1.6%(n=3)。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靠准确,为控制香菊胶囊的质量提供基础。

  • 标签: 黄芪甲苷 香菊胶囊 HPLC-ELSD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龙加通络胶囊中薯蓣皂.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体积流量1.0mL/min,设置温度90℃,气流量2.4L/min,柱温35℃.结果薯蓣皂在1.03~6.18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100.96%,RSD=1.9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龙加通络胶囊中薯蓣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ELSD 薯蓣皂苷 龙加通络胶囊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考察三叶虫茶中白杨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白杨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白杨素最佳提取工艺:三叶虫茶加20倍量80%丙酮,于65℃水浴提取2次,每次75min,其含量为30.2mg·g^-1。结论优化后白杨素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能确保有效成分提取基本完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白杨素苷 三叶虫茶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3个贵州主流产淫羊藿药材在不同采收季节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黔岭淫羊藿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采用EliteSinoChromODS—AP柱(250mm×4.6mm,5.0Ixm),流动相为乙腈(A)一水(B)梯度洗脱(0—22rain,27%_29%A;22~23rain,29%_÷100%A;23~34rain,100%A;34~36rain,loO%一27%A;36~50min,27%A)。结果朝藿定c和淫羊藿进样量分别在13.22~396.6Ixg(r=0.9999)和3.026~151.3斗g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均在98.0%一105.O%范围内;粗毛淫羊藿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分别为0.516%~2.973%,0.096%~0.216%;黔岭淫羊藿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分别为0.071%~0.185%,0.081%~0.164%;巫山淫羊藿含朝藿定c和淫羊藿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分别为1.015%~4.219%,0.080%~0.190%。结论巫山淫羊藿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粗毛淫羊藿、黔岭淫羊藿,说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的含量差异较大.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淫羊藿 朝藿定C 淫羊藿苷
  • 简介:长期酗酒可以诱导脂肪肝的形成,本文旨在研究三七总皂对慢性酒精诱导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含有酒精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混合200mg/kg/BW的三七总皂的酒精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和对照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连续饲喂8周,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能够明显地抑制慢性酒精所导致的肝脂质堆积;同时,三七总皂可以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血浆ALT和AST酶活力,以及肝组织TNF-a和IL-6水平。三七总皂不仅通过下调磷酸化HSL而抑制白色脂肪组织脂解,而且可以抑制肝摄取脂肪酸的关键CD36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三七总皂可以通过改善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三七总皂苷 脂肪分解 炎症
  • 简介:目的探索知母皂B-Ⅱ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为后续进行体内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将知母皂B-Ⅱ与聚乳酸(PLLA)按照不同比例制成知母皂B-Ⅱ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LC-MS/MS检测方法对纤维膜理化性质表征、生物相容性、缓释性能等进行测试;采用CCK-8法检测载药纳米膜缓释药物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2%的知母皂B-Ⅱ浓度为最佳载药浓度;在制备载知母皂B-Ⅱ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能保持两种组分各自的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知母皂B-Ⅱ对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两者相容性较好;知母皂B-Ⅱ纳米纤维膜可有效释放知母皂B-Ⅱ,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h、7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皂B-Ⅱ纳米纤维膜通过缓释药物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纳米纤维膜 药物缓释 抗肿瘤 知母皂苷B-Ⅱ
  • 简介:目的探讨杠柳毒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杠柳毒对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杠柳毒对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杠柳毒能明显抑制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杠柳毒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持续作用24h后,可以使GdG1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结论杠柳毒具有抑制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将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杠柳毒苷 香加皮 乳腺癌MDA-MB 468细胞 肝癌HEPG2细胞 G0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黄芩与6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7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分别与6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盐酸小檗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与氨曲南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后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可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鲍曼不动杆菌 微量稀释法 多重耐药
  • 简介: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多发生于小儿,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为儿科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炎、腹痛、关节痛(炎)等。该病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病理变化表现为广泛的无菌性血管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该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若临床治疗不及时,患儿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肠套叠,甚至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 标签: 临床疗效 小儿过敏性 治疗小儿
  • 简介: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主流手段是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结构相似模型化合物的核磁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未知化合物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论文从结构鉴定过程中有机分子可分拆解析,如何寻找相似模型化合物和实例例举3个方面,探讨相似模型化合物对于未知图谱结构鉴定的作用和意义,并建议在平时的结构分析过程中注重模型化合物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 标签: 天然产物 结构鉴定 结构相似模型化合物 黄酮类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SYBRGreenPCR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p16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0.5、1.0、1.5μM5′-Aza-CdR处理后p16基因mRNA和蛋白均重新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CdR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 标签: DNA甲基化状态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 P16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