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读者来信程博士快救救我,我今年刚40岁,可是在额头正中的部位就集中出现了一堆的白发,我这在娱乐圈混的人形象比我的命都重要,可是我又不太敢染发,因为我对常见的很多染发剂都过敏。另外程博士,有人告诉我说前额这个地方长白头发可不好了.说是胃不好的表现,弄不好还会有什么胃癌之类的,怪吓人的,怎么办啊我。

  • 标签: 经络辩证 白发 健康 读者来信 染发剂 娱乐圈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孕囊检出部位与妊娠预后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把子宫体内膜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观察366例早孕妇女的孕囊着床情况,以后随访妊娠预后。结果366例早孕中孕囊着床于上部302例(82.5%),随访22例早期流产;着床于中部47例(12.8%),随访17例早期流产;着床于下部17例(4.6%),随访8例早期流产、3例低置胎盘、4例前置胎盘。结论孕囊约82%着床于子宫体内膜上部,着床于子宫体中、下部的孕囊导致早期流产、胎盘位置异常比例高于子宫体上部着床。

  • 标签: 孕囊 前置胎盘 子宫 妊娠囊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而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其它不适,严重可影响工作学习,是妇科常见病,它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妇女朋友,在此将它与子宫位置的关系分析如下: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子宫位置 妇科检查 B超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 简介: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迅速发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即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手术切口会造成散光从而影响术后的视力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手术切口本身,如:大小、位置、方式等的改变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而忽略了患者术前术后的屈光状态。其实,对术前原已存在的散光,术后可有目的地通过合适的切口以矫正部分术前散光,从而使术后视力更好。本研究根据术前患者散光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位置的切口.观察其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以了解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前患者的不同矫正效果。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手术切口 散光变化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术后角膜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
  • 简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 Semont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问诊及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分为垂直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及混合型半规管BPPV。对不同类型BPPV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评价治疗后一周疗效,并随访3个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视为治愈,眩晕减轻或变位试验诱发仍有轻微眼震为有效,眩晕无减轻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一周后治愈162例(82.7%),有效24例,有效率为94.9%;3个月治愈190例(96.9%),有效4例,有效率为99.0%。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头异常产妇分娩中应用自由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8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与护理前比较眩晕残障评分,两组均提高,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SF-36评分,两组均提高,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改善BPPV患者的眩晕程度,提高生活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 个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眩晕情况 生活质量
  • 简介:为了提高额入法侧脑室穿刺术的成功率,笔者等调查了60例国人成人正常颅骨标本前囱点与鼻根和枕外隆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旨在选择合理的颅骨钻孔位置。结果表明:在不便摄头颅侧位片的情况下,颅骨钻孔点宜取鼻根点至枕外隆突弧长的前38%、旁开中线2.5cm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颅骨钻孔 鼻根 前囱点 枕外隆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NO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对CPP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中NO含量。结果:吗啡(6mg/kg,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小鼠脑组织N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黄芪总皂苷(40~160mg/kg)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的(P〈0.05,P〈0.01,P〈0.01),并能降低脑内NO含量(P〈0.05,P〈0.01,P〈0.01);仅在测试前30min一次给予黄芪总皂苷160mg/kg可抑制小鼠已形成的CPP(P〈0.01),并降低脑内NO含量(P〈0.05),而黄芪总皂苷40和80mg/kg组则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的形成和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NO水平有关。

  • 标签: 小鼠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中枢NO水平 黄芪总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药物治疗 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
  • 简介:目的:提取分离丹参、黄芪有效部位,对有效部位的质量进行控制;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中药丹参、黄芪有效部位的最佳配比,为两者的配合应用提供依据:观察丹参、黄芪小复方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影响;对丹参、黄芪小复方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1.提取分离丹参、黄芪有效部位,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有效部位中隐丹参酮含量、

  • 标签: 条件位置偏爱 中药丹参 吗啡依赖 黄芪 有效部位 提取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部位性眩晕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八月到2021年八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90名老年 BPPV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90名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非 BPPV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影像学和化验指标,对老年人 BPPV的发病特征进行了临床分析,应用单一 Logistic回归方法对老年 BPPV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研究组大血管狭窄、腔隙性脑梗死、大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血管病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拨云汤联合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并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计80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拨云汤 改良式耳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