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一、病情简介产妇,女,26岁,孕3产1,农民。于2012年1月6日因停经38“周,下腹痛4小时急诊入产科。产妇末次月经2011年4月8日,平素月经规律,停经60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妊娠4个月感胎动。32托周建围产妇保健卡,测空腹血糖5.8mmol/L,

  • 标签: 产程处理不当 新生儿窒息 尿妊娠试验 围产妇 末次月经 月经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及干预措施,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4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0例患儿中,感染因素170例,母乳性黄疸46例,围产因素74例,溶血因素32例,代谢性疾病18例,早产因素70例。治愈391例,好转19例。结论多种病因可以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因此需要及早寻找病因,给于患儿早期干预。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化片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新生化片治疗,对照组为空白组。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能够加速恶露的排出和促进子宫的收缩。结论:新生化片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疗效显著。

  • 标签: 新生化片 产后 子宫 复旧
  • 简介:一、病情简介患儿母亲,女,25岁,体重86kg。既往身体健康,孕3产0,孕期定期孕检,未发现异常。因“停经9。。月,下腹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6日到医院住院治疗,人院后产程进展顺利,行会阴侧切顺娩一男婴,重4100g。于2012年3月1日出院。

  • 标签: 新生儿锁骨骨折 案例分析 产伤性 身体健康 住院治疗 产程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糖链对缺氧复氧损伤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中Notch1,Jagged1的蛋白表达,探讨巴戟天糖链在促进血管生成过程中信号转导的潜在机制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3~7代生长状态良好的HUVEC细胞,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巴戟天 血管新生 糖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胃肠转动时间及检查完成率的影响,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77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8例。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做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药量为10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动的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小肠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胃排空时间较比对照组短,检查完成率和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有效的提高全小肠检查的完成率和诊断率,缩短胃排空时间,在胶囊内镜检查技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 胶囊内镜检查 胃肠转动时间 疑似小肠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攀枝花市2007—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总结经验,促进筛查工作。方法:采集出生72h后充分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足跟血,滴在专用滤纸片上,室温自然干燥后送检。结果:2007—2011年攀枝花市采血率逐年上升,共筛查新生儿31440例,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21例,苯丙酮尿症(PKU)3例。结论:攀枝花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率、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应加强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苯丙酮尿症
  • 简介: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血清睾酮放免法测定给药后大鼠体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十一酸睾酮原料药混悬液基本没吸收,而自微乳制剂和市售Andriol药物的吸收大大提高。以Andriol为参比制剂,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4%。结论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能提高脂溶性药物十一酸睾酮的吸收。

  • 标签: 十一酸睾酮 自微乳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g,连续静脉滴注10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mg/L和(11.9±2.7)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mg/L和(17.8±1.7)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mg·h·L^-1和(208.6±15.1)mg·h·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平原组与急进高原组大鼠体内莫沙必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7只Wistar大鼠相隔-周清洗期分别于平原(平原组)及高原地区(急进高原组)禁食12h后将0.0027g(约含莫沙必利0.10mg)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剂灌胃。于给药前(0h)及给药后0.083、0.25、0.5、0.75、1、1.5、2、4、6、8、12、24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莫沙必利平原组与急进高原组比较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药时曲线下面积从(2.909±0.385)μg/L·h增大到(9.549±2.019)μg/L·h,峰浓度增大,半衰期、达峰时间、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总清除率降低。结论急进高原后,莫沙必利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明显改变,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莫沙必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莫沙必利 药代动力学 大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原病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潴留患者简便、损伤小的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29例BPH伴尿潴留患者通过原引流管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充盈期膀胱压力一容积测定、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进行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分析;其中19例尿潴留患者同期进行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对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与临床疗效结果相符,与标准法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简易式尿动力学检查在BPH伴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功能诊断中,具有简便、损伤小、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可替代标准尿动力学检查。

  • 标签: 尿潴留 引流管 尿动力学
  • 简介:通过研究人血清白蛋白的单色氨酸分子(Trp-214)或其配合基的荧光响应可以了解人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但定性的光谱信息很难得到明确的解释。本实验中,利用血卟啉单甲醚的环境敏感性和Trp-214基团的荧光响应机制,研究了血卟啉单甲醚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单一动力参数下,人血清白蛋白中血卟啉单甲醚的吸光度值与其浓度有线性关系。浓度比为1:1时,在血卟啉单甲醚的I号结合位点与人血清白蛋白有特异性键连。I号结合位点的微环境类似于在DMSO中。Trp-214的荧光萃灭与血卟啉单甲醚的I号结合位点的吸光度成线性关系说明Trp-214残基的荧光萃灭不是因为能量转移而是因为电子传递。另外相对于竹红菌素B看来,更容易观察到血卟啉单甲醚或2位氨基牛磺酸替代的竹红菌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反应,这归因于生理环境中的静电吸引力。

  • 标签: 人血浆白蛋白 光增敏剂 特异性键连 维度拟合 静电驱动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1gene,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和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对19名健康志愿者和6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MDRl基因分型;使用HPLC-MS法测定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mg替米沙坦48h内血药浓度和高血压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比较替米沙坦在不同基因型的健康志愿者单剂量药动学及高血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的差异。结果:在61例高血压患者中,MDRlCC型纯合子频率39.34%,TT型纯合子频率11.48%,CT型杂合子频率49.18%,C3435T发生率在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C3435T的三个不同基因型志愿者Cmax、tmax、t1/2、AUC0-48、AUC0-∞和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l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无影响。

  • 标签: 替米沙坦 药物动力学 稳态浓度
  • 简介:应用本研究组已经建立的LC-MS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研究Beagle犬灌胃、静注给予槐果碱后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槐果碱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基本一致,分别为(2.75±0.17)h和(2.28±0.10)h;研究还表明,该药吸收快、体内分布快,Beagle犬灌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5.28%.

  • 标签: 槐果碱 HPLC-MS BEAGLE犬 血浆
  • 简介: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ASAⅠ~Ⅲ级,要求术后镇痛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分别在诱导前、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各50mg,对照组则分别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注,观察诱导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min(T3)、5min(T4)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不同时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PCA按压次数.结果2组T1、T2和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T4时试验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仍较T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4时点SBP、DBP、H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躁动及咽喉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试验组在术后1、6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试验组PC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影响患者的苏醒,并能降低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高血压 麻醉 报告期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