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改进。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血站血浆制备总量64400袋为研究对象,分析具体报废袋数和原因,并依据原因提出改正措施。结果 血液制备环节主要报废原因为:脂肪血0.13%、溶血0.07%、血袋破损0.06%。结论 血站在进行血液制备过程中需强化关键步骤控制、依据出现报废原因制定对应干预方式,方可减少血浆报废量。

  • 标签: 血液制备 报废原因 血站 溶血
  • 简介:目的提高处方干预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4584例门诊前置处方审核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并从绩效奖惩机制实施、教育训练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用量不适宜,分别占54.28%,19.74%,16.19%,不规范处方占74.02%.实行绩效奖励机制、教育训练改善、绩效惩处后分别比改善前的不合理处方干预率提高145.00%,46.00%,150.00%.结论实行绩效奖惩、依据处方干预记录进行的教育训练改善可提高门诊药房处方干预效果.降低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需前置处方审核及处方点评相结合,不断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并提高药师处方干预能力.

  • 标签: 前置处方审核 处方干预 门诊药房 合理用药 药房管理
  • 简介:目的对住院药房的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退药率,保证药品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接收的2226份退药处方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我院退药原因主要以患者出院退药、病情变化调整医嘱、患者拒绝用药、医生和护士执行医嘱错误为主。结论制定详细的退药管理流程,规范退药全过程;对药品进行分级管理,改进医院药房管理系统,从源头上降低退药率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退药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节管理,降低退药率,保障用药安全,尽可能避免医患纠纷。

  • 标签: 住院药房 退药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及改进分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至6月20间152例PICC导管患者随机选取76例作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导管管理。另选取2018年8月16日至12月16日间76例PICC导管患者作为B组(观察组),对导管护理改进管理。将两组患者出现护理意外、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组(B组)中的PICC导管患者出现穿刺点感染、导管不通畅、导管脱落、静脉炎、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4.2%,明细低于对照组(A组)并发症9.2%,满意程度高,P

  • 标签: PICC导管护理 改进应用
  • 简介:摘要:ICU护理教学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病人的疾病恢复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内外环境的持续变化,ICU护理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医院内的ICU医护工作者和学员都需要密切关注ICU护理教学的调整和优化。故此,本文基于管理学上应用频率较高的SWOT矩阵分析法对ICU护理教学的现状简单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已有优势规避外在危险因素、以外部实习训练规避护理工作不良因素以及ICU护理教学过程管理的具体改进对策,为ICU护理教学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SWOT矩阵 ICU护理教学 分析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出院病案回收归档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归档率最低的5个科室,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后再次分析这5个科室2018年上半年出院病案回收归档情况。结果病案回收归档率低的5个科室2017年上半年归档率为59.15%,影响病案回收的因素既有临床科室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上的缺陷。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病案归档流程后,2018年上半年该5个科室出院病案及时归档率提高到了98.53%。结论病案及时归档是病案管理的保证,需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 标签: 出院病案 回收归档 原因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红河州近几年来外采血型错误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错型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站献血者117081人次,初筛错型数182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型标签分配错误14例;抗原漏检82例;抗原误检59例;抗原颠倒8例;弱AX、弱BX抗原存在6例;冷凝集抗体存在13例,错误率0.16%。人为可控因素所致错型数占错型数中的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仅占错型数的4%。结论通过专业培训强化责任质量意识,加强核对和考核制度及合理安排工作来降低人为差错,提高初筛血型正确率,本站经过综合整改措施来降低外采错型率,现已把外采错型率控制在1‰以内。

  • 标签: 血型 正反定型 错误原因 改进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达格列净这种抑制剂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与改进。方法:原料主要选择 1-氯 -2-(4-乙氧基苄基) -4-碘苯和 2, 3, 4, 6-四乙酰氧基 -a-D-溴代吡喃葡萄糖,进行交换格式处理,催化乙酰基与偶联以形成脱除反应,获取达格列净。结果:计算整体回收率是 50%。结论:根据改进合成工艺的试验结果可知,经过改进,合成达格列净所形成的废料量缩减,反应条件也变得更加温和,由此可知改进工艺试验取得成功。

  • 标签: 达格列净 合成工艺 改进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门急诊退药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3门急诊西药房退药处方,对总体退药处方原因构成比、不合理用药处理退药科室构成比及数量变化趋势、不良反应处方变化趋势及各类药品所占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中不良反应比重最大;各科室合理处方中儿科与皮肤科最高;不合理处方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良反应处方数随时间变化平稳;不良反应药品分类中以抗生素和抗菌药数目最多。结论退药现象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减少和降低退药发生率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门急诊 退药 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0张门诊处方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的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12月的处方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进行处方点评,观察组进行处方点评,比较2组不合格处方率以及用药知识得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合格处方率较低(P

  • 标签: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不合格处方率 用药知识
  • 简介:目的提高医院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上报案例的主动性,防止或减少类似错误的再发生。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按PDCA循环的分析工具,完善医院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的上报程序,树立员工主动上报的观念,并统计分析已发生的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制订改善措施,持续改进。结果医院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的上报例数逐月上升并趋于稳定,医院已发生的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后期有明显改善。结论提高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的上报以及针对性改进措施可明显改善医院用药安全问题。

  • 标签: 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 PDCA循环 改善措施
  • 简介:目的: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方法:采用交流学习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医院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医院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主要有:质量控制工作脱离管理原则与指导思想,质量控制观念狭隘,方法呆板,内容空洞、形式化,严重阻碍了质量控制工作有效开展。质量控制基础知识薄弱而又不善于主动学习,导致各级质量开展组织工作无序开展或消极应付或不知所措,履职严重不到位。其他质量要素的缺陷,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目前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如人员结构与质量问题,技术水平问题,仪器设备问题,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流程)等的健全问题,药品物资保障问题,其他问题比如时间、人际关系、环境等。结论:通过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树立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控制流程管理,把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创造性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推进学科建设,保障医疗安全,使我院各级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 现状分析 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是医务治疗当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其不仅能够作为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完善术后护理的作用。为保证药品经营企业生产的药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则必须在产药过程中实行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不少制药企业依旧在风险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将简要研究分析目前我国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现状,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风险管理 现状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管理中药学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和医院声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重视药学管理质量,故提出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并探析其效果,为医院药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期间收集本院药学部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未开展质量改进方法,于2020年11月至研究结束开展质量改进方案,记录不同时间段及不同管理方法应用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质量改进前的药学管理工作效率及一次性成功率以及服务质量水平,与质量改进后的药学管理工作相比,后者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实施质量改进时患者对药学管理的满意度为(73.49%),实施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高达(96.52%),前后比较后者优势较大(P<0.05)。结论:医院药学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而质量改进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促进用药安全性的提高,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药学管理 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呼吸内科病案疾病编码方式进行改进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10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呼吸内科病案疾病编码工作纳入研究范围,在2021年10月到11月期间采取传统常规编码管理,在2021年12月期间对传统常规编码管理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呼吸内科病案疾病编码管理前后编码错误率。结果:改进呼吸内科病案疾病编码管理后编码错误率明显低于改进前,P

  • 标签: 呼吸内科病案疾病编码 质量分析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其对于护理质量管理形成的影响。方法:就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接受诊疗的400例病患进行实验,选用抽签法,把400例病患分成实验组(实施前)以及对照组(实施后),每组均为200例患者,对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会明显的超过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P<0.05),护理缺陷得分会小于实验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会超过实验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式的使用会让妇科病区护理的质量变得更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妇科护理 质量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院血制剂运输、储存、发放和输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血制剂温度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6~11月血制剂温度管理数据,分析血制剂温度管理不准确的原因,于2020年12月~2021年5月实施PDCA循环法改进,比较改进前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改进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由干预前的86.0%提高至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血制剂温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法 血制剂 温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对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进行分析及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我院 2022年第一季度(1-3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33007份静脉配置中心药品调配记录作为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的对照组,2022年第二季度(4-6月)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35241份静脉配置中心药品调配记录作为摆药差错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使用PDCA 循环管理法前后,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的情况。结果该静脉配置中心现在实施的管理办法优化了静脉配置中心摆药流程,减少摆药差错,在对照组中33007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记录,共34份摆药差错,占总比为0.103%。在观察组中35241份静脉药物调配记录中,共15份摆药差错,占总比为0.043%。 结论 PDCA 循环管理法有效降低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规范摆药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PDCA循环管理法 差错
  • 简介:摘要:药品拆零是临床药物应用不可避免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不仅满足了临床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同时也避免了药品资源的浪费。但是对于拆零后的药品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因此需要对拆零药品的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针对问题采取合理建议,做到规范化使用拆零药品,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拆零药品 管理现状 改进建议
  • 简介: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改进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125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67.20%;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达44.8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0.80%。结论应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应加强ADR监测,完善报告分析系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报告分析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