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飞蓟具有保护、修复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本文通过依据其半衰期短、给药频繁的特点,将其作为模型药物,并利用泡腾技术提供控释制剂,并对其进行研究。综合固体分散体技术、泡腾技术制备,对释药机制进行研究。在选用碳酸氢钠、有机酸作为释药动力的泡腾剂时,考察释放介质进行相关研究。

  • 标签: 水飞蓟宾 控释制剂 制备 释放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卡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6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给予卡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每次0.70mg,隔日1次,肌内注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年以确定其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3d和1周时,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87.10%,对照组均为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年和3年随访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29%,48.39%,对照组分别为36.67%,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菌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症状复发率低。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 变应性鼻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白细胞素17(IL-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分泌,也可由多种固有免疫细胞等分泌。虽然IL-17的作用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其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诱导多种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人体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IL-17的来源、生物学活性及其与人体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生物学活性 疾病
  • 简介:本文为提高难溶性药物水飞蓟的口服吸收,以亚油酸乙酯、聚氧乙烯蓖麻油和聚乙二醇400为处方制备白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体外释放实验和分散实验结果表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相对于市售品可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和释放速度;体内实验表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达峰浓度都明显高于市售品,生物利用度为市售品的2.3倍。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可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 标签: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水飞蓟宾 微乳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瑞(商品名盖诺)(NVB)、顺铂(PDD)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对9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长春瑞联合顺铂进行化疗:长春瑞25~3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顺铂总量80~100mg/m^2,分3d静脉滴注。28d为一化疗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46.9%,其中初治有效率为50.7%、,复治有效率为36.0%;Ⅲa期、Ⅲb期、Ⅳ期有效率分别为53.6%、47.8%及36.4%;肺鳞癌和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46.2%和47.7%。化疗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静脉炎。结论长春瑞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 标签: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治疗 长春瑞宾 顺铂 化疗毒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和失血所致循环衰竭的救治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敌敌畏染毒后采用赛克嗪0.5、1.0、2.0mg/kg救治组;失血性休克后生理盐水救治组及赛克嗪0.5、2.5mg/kg救治组,每组7只。敌敌畏染毒组采用累积染毒,直至平均动脉压(MBP)降至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失血性休克模型组从股动脉快速放血,15min内使MBP降至休克水平(35~40mmHg),维持此血压水平30~60min即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救治。观察休克过程及救治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与染毒前相比,敌敌畏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SBP、DBP、MBP、心率以及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和+dp/dtmax/IP(等容收缩期压力),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压(LVDP)和IP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显示:心率缓慢,有心律失常。敌敌畏导致的大鼠循环衰竭,在赛克嗪0.5mg/kg救治后3min、赛克嗪1.0mg/kg救治后2min、赛克嗪2.0mg/kg救治后1min,各个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在观察点60min内血压维持较平稳。心电图基本在救治后3min恢复正常。单纯给予赛克嗪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赛克嗪0.5mg/kg较2.5mg/kg起效时间慢,但维持时间长,且对SBP及DBP均有改善作用;赛克嗪2.5mg/kg起效时间快,但作用时间短暂,对SBP改善作用明显,对DBP改善作用较小。结论:新型抗毒剂赛克嗪对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循环衰竭治疗效果更好,是一种良好的新型抗毒剂。

  • 标签: 宾赛克嗪 胆碱酯酶抑制剂 有机磷农药 循环衰竭 失血性休克
  • 简介: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白细胞素16(IL-16)是1995年由国际免疫学会(IUIS)细胞因子命名委员会新命名的细胞因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发现IL-16对HIV-1的增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有抑制作用。现就IL-16的来源、分子结构、抑制HIV-1增殖的可能机制IL-16与3种CC类趋化蛋白抗HIV-1活性的比较及IL-16抗HIV-1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加以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6 HIV-1
  • 简介:目的:观察水飞蓟(Silbini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饮用10%乙醇,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饲6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水飞蓟100mg·kg-1,继续酒精和高脂高热量饲料处理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测定肝细胞T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水飞蓟能抑制病鼠血清AST、ALT、AKP活性(P<0.05或0.01)和降低TG、LDL-C、TNF-α、TGF-β1含量(P<0.05或0.01),提高HDL-C含量;降低肝匀浆TG和MDA含量(P<0.05或0.01),增强SOD活性(P<0.01)以及改善肝细胞水变性和脂肪变性(P<0.01).结论:水飞蓟素阻止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抗免疫性炎症和抗增殖.

  • 标签: 水飞蓟宾 酒精性脂肪肝 自由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制备水飞蓟口服亚微乳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水飞蓟亚微乳。大鼠分别灌服水林佳(市售水飞蓟磷脂复合物胶囊)和水飞蓟亚微乳,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DateAcquisitionSystem)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水飞蓟亚微乳制剂的平均粒径为(155.9±2.2)nm,Zeta电位为-(29.62±0.03)mV,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大鼠灌服水林佳和水飞蓟亚微乳后MRT分别为(1.73±0.03)h和(3.44±0.08)h,AUC0-∞分别为(1.83±0.38)mg·h·L-1和(4.72±0.48)mg·h·L-1。水飞蓟亚微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57.9%。结论:水飞蓟制成亚微乳制剂后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标签: 水飞蓟宾 口服亚微乳 药动学
  • 简介:白细胞素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素家族成员,其受体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受体(RPTP-ζ).目前,已知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生物学活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发现IL-34在急性白血病、骨巨细胞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肿瘤 急性白血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素17A(IL-17A)的表达,旨在探索IL-17A与肝脏损伤、乙肝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1)对101例CHB患者和33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水平;(2)所有研究对象HBV抗原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3)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CHB患者HBV-DNA。结果:(1)对照组、CHB轻度组、CHB中度组及CHB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A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逐渐升高;(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血清IL-17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7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62、0.181、0.509、0.345、0.403,P均〈0.05;IL-17A与白蛋白(A)呈负相关(r=-0.194,P〈0.05);(4)血清IL-17A水平与HBV-DNA水平正相关(r=0.204,P〈0.05)。结论:(1)CHB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合成功能下降呈上升趋势,推测IL-17A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受损和疾病进展;(2)IL-17A不能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3)血清IL-17A的表达与HBV复制相关;(4)联合检测IL-17A和肝功能对CHB患者的病情、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IL-17A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_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组[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 标签: 高脂血症患者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外周血DNA 聚合酶链反应 高血脂患者
  • 简介: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较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我科联合采用新合成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咪唑斯汀(Miaolastine)与免疫调节剂——卡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34例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咪唑斯汀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瘙痒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描述不同肽在颞下颌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质子光量计定量测定颞下颌关节滑膜液中神经肽Y,5-羟色胺(5-HT)和白介素-1β。结果在颞下颌关节休息痛时关节滑液中神经肽Y明显增高;下领骨运动时,疼痛病人颞下领关节液中有5-羟色胺;下颌骨运动受限时,关节滑液中的5-羟色胺也升高;颞下颌关节休息痛和疼觉过敏时白介素-1β在滑液中增高;关节坏死时临床表现为前部开口(或开口闭合不全),此时滑液中神经肽Y和白介素-1β升高,关节坏死时X线片也能发现此时滑液中白介素-1β升高。结论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和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系统在颞下颌关节炎症和疼痛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疼痛 炎症 白介素-1Β 5-羟色胺 神经内分泌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等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测定法对58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进行相关研究,并以正常人35名作对照.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01),尤以肝硬变组明显.SIL-2R水平与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比例,与ALT密切相关.结论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等水平可做为丙肝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判断及临床用药的监测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功能 白细胞介素-2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单克隆抗体测定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 简介:目的制备塞来昔布(CEL)/孔硅SBA-15的固体分散体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溶剂吸附平衡法制备CEL/SBA-15固体分散体,通过测定表观溶解度考察水溶性,通过热分析(DSC)和溶出试验考察药物溶出行为、药物存在状态及物理稳定性。结果确定了CEL/SBA-15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体载药量约37%,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2倍以上,30min内药物的累计溶出就超过90%,药物以非晶状态存在,加速试验6个月溶出和存在状态稳定。结论CEL/SBA-15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良好,明显提高难溶药物的水溶性和溶出速率,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

  • 标签: 塞来昔布 介孔硅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稳定性 药物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自细胞素4(IL-4)、白细胞素-10(IL-10)在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103例患者按不同病因分为哮喘组33例,过敏性鼻炎组35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组(合并组)35例,对照组35例,4组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1)。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较哮喘组均增高(P〈0.05或P〈0.01),过敏性鼻炎组各指标水平同哮喘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敏性鼻炎、哮喘有类似的炎性过程,合并组血清黏附分子及IL-4、IL-10水平升高明显。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E-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4